美丑之说:美与丑是自然的选择,从来不需要我们定义

女性为了美,做过很多身体受罪的事情,首当其中便是整容。我们看着活跃在荧幕之上的各位女明星,大部分都会在私底下猜测:这位女星有没有整容、那位女星现在和过去的样貌有些什么样的区别。

童星出生的杨紫,更是在成长的道路上,被这样告诫:“孩子,你的样貌,并不适合在娱乐圈发展。”认真的去看杨紫的模样,很多人说都不属于漂亮的样子,可是在我看来,杨紫看上去让人舒服的模样,不正好也是属于美的一种吗?

说到美丑,其实首先想到的是很古老的壁画。因为有了壁画,我们才开始对艺术有了研究,我们的世界才拥有了更多的色彩和记录。不论是远古时期的简单壁画,还是作为古董被保存下来的埃及壁画,不论哪一种,都能够让我们有着不同的感受。

我们对于不了解的历史,通过壁画去考察去研究,然后才能够明白,在曾经的那个时代里,人类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人类为了生存下来又经历了一些什么样的故事。由此可见,虽然我们无法参与历史,但是历史总有一些遗留之物可以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同的壁画,绘画的风格是不同的。有简约的线条画,

美丑之说:美与丑是自然的选择,从来不需要我们定义

也有认真的色彩画,待到油彩风靡全球的时候,壁画上面的颜色便更加的五彩斑斓了。除此以外,留在墙壁上的画,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于是纸上的绘画生活开始了。

我们去参观各个地区的博物馆,都能够看到一些遗留下来的伟人名画,不论是蒙拉丽莎的微笑还是最后的晚餐,我们都在这些画作之上看到了我们可能思考不出来的问题。蒙拉丽莎的微笑到底有多少种含义?最后的晚餐,到底是丰盛还是不丰盛?有很多的东西,我们只能看到,却无法感触到。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只有那些色彩给我们最直接的感触。

美与丑对立的时候,必定是完全对立的存在,因为不属于美的事物便一定是丑的。但是美与丑又应该如何去定义呢?就如同蒙拉丽莎这幅画:有人说蒙拉丽莎的微笑有很多种,有人说蒙拉丽莎这幅画很美好,也有人看着这幅画之后没有任何的表示。每个人看画的时候的心情和感受不同,每个人对于画的即时定义便不相同。

其实,美与丑有时候是没有直接的界定界限的,因为每一个人对于美或者丑的定义都是完全不同的。有的人觉得瘦瘦的人看上去有一种柔弱的美,但有的人必定就认为瘦瘦的人看上去不健康是丑的。因此,美与丑,有时候根本不需要去纠结他们定义上的感官,自己觉得赏心悦目,便是最好的了。

美丑之说:美与丑是自然的选择,从来不需要我们定义

《审丑》这本书,最开始吸引我的便是他的封面。我看到封面上人物的第一感受是,这个男人的造型好奇怪哦。可是等我仔细再看下去,却发现这明明就是一个女人。当我看到这幅画的简介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是自己对于艺术的过去了解的太少了,这幅画是昆丁·马西斯的作品《丑公爵夫人》。

从五官上来说,这必定是一个不好看的人物画,因为整体上看过去,这位公爵夫人少了女性的柔美,多了几分属于男性的硬派。但是真的丑吗?仔细打量这幅《丑公爵夫人》,我却觉得这也并不能算作丑,只是每个人或者说每个时代的审美不同而已。

从五官上来说丑并不代表着永恒的丑,因为每个人的五官,都可以经过后天的调整来得到适当的改变。但是就我个人而言,内心的丑陋要比五官丑陋显得更让人难以接受。从一幅画来说,我们只能看到外在,内心的世界,则只能通过接触来感受了。

我们不知道公爵夫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我们只能看到这幅画上面公爵夫人在历史中的模样,可是那又如何呢?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幅画有着不同的含义,用美与丑去定义,显得太过于表象了。

美丑之说:美与丑是自然的选择,从来不需要我们定义

历史的发展就是如此,每一个表象之下都有着不同的内在。我们要想去了解一个更深刻的世界,除了让自己了解更多的文化和知识内容之外,唯一能够解决的方法便是去触碰去感受。

翻看《审丑》这本书,感觉像是在触碰我们无法回到过去的历史,因为在这本书里面,除了讲述美与丑的关系,还讲述了一些历史当中,美和丑的发展史。

中世纪的欧洲,女人们都会穿上束腰让自己的腰显得特别的细。可是这个美丽的代价却是严重的,为了让腰身看上去更细,绑紧束腰的同时肋骨会被压缩到变形。中世纪的欧洲的女人们,美丽的代价是身体上的残缺。

当年看《红磨坊》,看着舞台上光鲜耀眼的女主最后落寞的死去的时候,我不知道我应该感慨那个时代女人们对腰身的向往,还是去感慨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美丽的畸形的期待。和束腰相同的国内的最直接的存在,便是女人的三寸金莲。

在女孩子们童年时期,便用长长的裹脚布将自然生长的足部裹得严严实实抑制它生长,最后中国古代的女人们的脚都只有三寸金莲的大小,但是撕开那层裹脚布,看到的却是足部畸形的存在——脚趾被压缩在了脚底板之上,严重变形。

美丑之说:美与丑是自然的选择,从来不需要我们定义

历史有多痛,这些美与丑就有多让人厌恶。放在现代来说,裹脚早已经被遗忘在了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可是那些古老的思想,那些传统的思想又还有多少一直束缚着现代的所有人呢?历史很久远,思想根深蒂固,该改变的到底是看世界的态度,还是自我的调整?

今年的一场疫情,让所有的人都开始宅居家中。大自然忽然少了人类的足迹,开始了短暂的自我恢复。没有人类出没的地方,野生动物们开始行动,而那些没有人类足迹的大自然的深处,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美丽的存在。

天仿佛变得更蓝了,植物也仿佛变得更绿了。作为各大旅游景点的海边及海岸,没有人来之后,垃圾变得少了许多,海水清澈了,连少见的蓝藻都开始出现在海域点亮了海水的颜色。如果说大自然是美的,那么破坏大自然便是丑的,这不需要定义,因为这就是事实。如果我们想要拥有一片纯净的生活区域,最简单的方式便是保护我们生活的地方,学会减少破坏。

美丑之说:美与丑是自然的选择,从来不需要我们定义

有时候,我们《审丑》并不一定就是为了这个世界丑陋的存在,而是在寻找一个不应该存在的错误思维和生活方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美丽的,只不过存在的形式不同而已。万物美学,在某些时候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