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魚性成熟快,這麼多年都沒捕絕,還需要搞養殖?

在我國海洋漁業資源日漸枯竭的今天,以每年穩穩的100萬噸左右的捕撈量,帶魚長期霸佔我國海捕魚類的頭把交椅,可見其自身的抗擊打能力。帶魚的肉質出眾,只要保證一定的新鮮度,清蒸紅燒都相宜,如果鮮度差一點,還可以油煎,而且價格基本屬於中低端海鮮行列,

是一款友好度非常高的大眾親民海鮮。

帶魚性成熟快,這麼多年都沒捕絕,還需要搞養殖?

帶魚的種類其實非常多,共有9個屬44種,雖然很少看到國際友人大吃帶魚的畫面,可帶魚是全球性漁業資源卻是不爭的事實,在全球分佈非常廣泛。我國沿海常規捕撈的基本就三種分別是白帶魚(T. lepturus)、短帶魚(T. brevis)和南海帶魚(T. nanhaiensis),它們外觀相似很難通過肉眼直接分辨。白帶魚的亞種日本帶魚(T. japonicus),日語叫タチウオ,又寫作太刀魚。

很多網友看到這裡,估計一直憋著,帶魚是深海魚類,搞養殖腦子肯定有問題啊!也確實,帶魚在每天的大部分時間裡,基本像一把刀一樣,懸在深度100-200米之間的水層休息,可一到夜晚的覓食時間和繁殖期,它們都會回到10-20米深度的近淺海區域,很多近海漁民和海釣愛好者都會利用帶魚這一生活習性來進行捕撈和作釣。

帶魚性成熟快,這麼多年都沒捕絕,還需要搞養殖?

我不是被釣起來的,是我自己想上來透透氣

所以,作為深海魚類的帶魚,無法在深度不夠的人工環境中養殖的觀點是不成立的。給大家這一的錯覺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市場上看不到活帶魚。帶魚人工大規模捕撈出水即死的原因大抵有兩個,一個是捕撈作業,從一定深度的水層,短時間把帶魚拉出水面,帶魚受不了快速的水壓變化而暴斃;另一個原因是大規模網具捕撈,帶魚就算沒有因為壓強劇變而死,也會被同類擠壓死,鱗片刮花還是輕的,肚子都經常被擠破。

帶魚性成熟快,這麼多年都沒捕絕,還需要搞養殖?

我們再回到人工養殖這個話題上來。作為產量還算可觀價格也還算親民的帶魚,有沒有養殖的必要呢?如果僅僅是為了帶來短期的經濟效益,那基本可以算是賠本的買賣。因為帶魚人工捕撈成本非常低廉,按照現有的捕撈量再維持個把年也是非常輕鬆的,而且還是野生的高品質帶魚,拋開人工養殖的成本不說,養殖的帶魚光是口感就很難有競爭力吧。

所以國內搞帶魚養殖攻關肯定不是經濟行為,而是我們國家對漁業資源的戰略儲備,以應對日後可能出現的帶魚資源枯竭。而在攻關帶魚養殖的並不只有我們,以日本為首的其它國家起步比我們早得多,雖然至今也沒有顯著的突破。

帶魚資源真的會枯竭麼?

帶魚資源會不會枯竭不好說,但是帶魚資源跟上世紀的高峰時期比起來,確實是衰退太多了。就算不用誇張的數據對比,光看近幾年的帶魚產量就能看出些端倪。雖然這幾年帶魚的產量波動不大,非常平穩,可在禁漁期的休養生息下,帶魚產量不見回升,而是勉強維持,2018年的產量更是有一定的下滑,繁榮之下的困境並不顯眼。

帶魚性成熟快,這麼多年都沒捕絕,還需要搞養殖?

閩南有漁諺:“白魚相咬尾巴”、“白魚連尾釣”,說的是舊時候釣帶魚,經常能釣一串。因為帶魚性情兇猛,喜食同類,看到同類被困住,自然少不得上來補一口,如果帶魚的密度夠大,也許還真能夠出現這樣的情景,可現在基本沒有機會了。《海圖錯》中:“大者30餘斤”的帶魚很多年都沒有出現過了,可見現在人工捕撈的威力,基本斷絕了帶魚成精的可能。

我們現在還能安心吃到帶魚,多虧了帶魚超強的繁殖能力,大黃魚都捕絕了,它卻還能維持一定的漁汛。可饒是帶魚有這般超強的繁殖能力,也不能抵抗我們強大的漁網(慾望)。先是大齡的帶魚越捕越少,曾在上世紀非常常見的體長兩米的“寬板”帶魚,市場上已經基本見不到了,而那些手指粗細的帶魚原來是用來做飼料用的,現在也被送上了餐桌,實在是帶魚的悲哀,也是我們的悲哀。

帶魚性成熟快,這麼多年都沒捕絕,還需要搞養殖?

日本水族館裡的帶魚

帶魚的超強繁殖能力除了體現在產卵量上,更重要的是它們性成熟夠快。帶魚種群的性成熟週期並不是固定的,有成熟慢的,也有成熟快的,可是因為高強度的人為捕撈起到了自然選擇的作用,那些性成熟慢(超過一年以上)的帶魚,因為逃不過當年的捕撈,漸漸退出歷史舞臺,而那些性成熟快的,可以趕在當年的禁漁期結束前繁殖一波,而保留下了自己的後代,也正是這些性成熟快的種群,才讓我們這幾年繼續有帶魚可吃。

可別看捕撈數字非常平穩,2018年的小幅下跌也肯定會被樂觀對待,可誰又能打包票,帶魚不會像大黃魚一樣,出現斷崖式下跌?所以,民間可能還不會想那麼遠,但對於國家來說,失去帶魚這個優質的水產品種是不能接受的,帶魚人工繁育攻關勢在必行。

帶魚性成熟快,這麼多年都沒捕絕,還需要搞養殖?

舟山試驗室裡養活的帶魚

國家的帶魚項目落戶舟山水產研究所非常容易理解。雖然這個項目在2014年成功通過人工受精孵化了一批帶魚卵,可這些孵化的魚苗卻因為各種原因沒能成活,直到2017年,舟山團隊才將野生捕撈的帶魚親魚的第二代魚苗成功養活。這在當時成功填補了國內的空白,也確實是中國帶魚人工繁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可能夠養活帶魚,距離能夠人工繁育帶魚還是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日本很早就能夠養活帶魚,很多水族館裡就有帶魚館供人參觀,可這麼多年也沒見有成功繁育帶魚的消息傳出,足見這個項目之艱難。雖然不該妄自菲薄,可在人工飼養科研方面,日本確實是公認的世界第一,鰻魚能否實現人工繁育也寄託在了日本人身上。舟山的帶魚項目曾在2017年的時候獲得過一部分社會的關注,可近幾年又重新歸於沉寂。雖然我們看不到,可科研工作者們卻不會停下腳步。希望我國的帶魚項目能夠早日實現突破,因為這不僅僅關係到我們的餐桌,更關係到這個物種會不會因為我們的嘴而滅絕。

參考:

1、物種日曆:《白帶魚:99%的人都不曾目睹過它搖曳的身姿》

2、一個男人在流浪:《如何評論舟山實現室內養活東海帶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