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1月14日上午9時,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廣東省省長馬興瑞在作該省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廣東將放開除廣州、深圳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做強做優縣域經濟,不斷提升中心城區、縣城和中心鎮承載能力。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早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要以戶籍制度和公共服務牽引區域流動。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會保險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隨著這樣重磅消息的發出,對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口變化會有怎樣的牽動?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大灣區近十年的人口增幅情況: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到粵港澳大灣區下的珠三角九市,均出現常住人口正增長,但是增幅有極大差別,從不足10%到接近50%。
常住人口的增幅上,可以分為四個檔次,廣州、深圳為第一檔,增幅均超過40%;佛山、中山為第二檔,增幅超過30%;珠海、東莞、惠州為第三檔,增幅超過20%;江門和肇慶的常住人口增幅在10%上下。
由此可以看出廣深始終作為大灣區領頭羊,佛山;中山作為工業重鎮具有自己的優勢產業,珠海;東莞;惠州正在穩步提升人口。
我們逐步深入分解大灣區人口布局與其發展性。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可以看到大灣區11個城市的6900+人口在世界灣區人口排名第一,這其中無論是常駐人口數量以及佔地面積都奠定了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規模,雖然GDP暫排世界第三,但是與紐約灣區相差甚小,根據現在每年的灣區經濟增量,預計2023年可以超過東京灣區,成為世界第一大灣區。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當然要成為世界第一灣區,並非人多地廣就可以,還需要灣區每個城市區域發揮自己的經濟優勢,如下圖,粵港澳大灣區所覆蓋的經濟範圍是指向整個東南亞經濟圈。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要想富先通路”這句老話在過去10年已在中國踐行,只用了十年時間中國鐵路總長排名世界第二,高鐵總長排名世界第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將在2024年前實現“灣區一小時經濟圈”即11個灣區城市1小時互達。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當交通不再成為問題,將快速融合灣區幾個城市之間的產業鏈接,以廣,佛,中為代表的西岸技術密集型產業帶,以深,莞為代表的知識密集型產業帶,以珠,江,惠為代表的生態環保型產業帶。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而香港澳門作為對境外的重要出口,各自充分發展其經濟長處,澳門以旅遊休閒服務為主,香港以金融貿易航運為主,承接東南亞市場與內地灣區9個城市的經濟鏈接。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回到主題,如果廣東放開“除廣深外”城市落戶限制後,小編認為首先帶來的是人才虹吸現象,兩廣兩湖大量人才在大灣區各城市人口紅利政策下被吸引過來,大家會根據自己的就業訴求與能力情況分佈在灣區各個城市,其實在近幾年,灣區常住人口就一直在穩步增長。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那麼這些人才來到大灣區以後會如何選擇落腳城市呢?根據最新數據可以略窺一二。
廣深作為灣區領頭羊,依然在落戶政策限制內,但因為與其它灣區城市人口聯繫緊密,所以周邊幾個衛星城市將成為人才落戶的首選,包括“珠海,中山,東莞,佛山,惠州”。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灣區城市中深圳與珠海都屬於特區城市,因此就業吸附力最強。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同時深圳與香港相鄰,珠海與澳門相鄰,因此深圳和珠海作為港澳鏈接內地城市的樞紐,深圳不在落戶政策紅利內,珠海可能迎來人口落戶爆發。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珠海近幾年也在努力轉型,很多人一直認為珠海是一個旅遊城市,其實珠海一直作為輕工業城市存在,每年的工業收入遠遠高於旅遊收入,為了迎合大灣區多元化城市發展需要,也為了橋接澳門旅遊城市,正在加強建設旅遊服務城市。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最有意思的是珠海在大灣區11個城市裡,跨市出行活躍度最高,說明了有更多的廣深港澳和周邊城市的居民看上了珠海宜居的特性,選擇珠海周邊城市工作,當然,作為多年全國宜居排名第一的城市,珠海實至名歸。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中國2014-2018年宜居城市排名

細解:廣東將放開“除廣深之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背後的大灣區經濟

(中國十佳宜居城市的評判標準主要以《中國宜居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為參考,包括生態環境、健康指數、城市安全指數、生活便利指數、生活舒適指數、經濟富裕度、社會文明指數、城市美譽度在內的7項一級指標和48項二級指標。)
總結 廣東省在這個契機打開”城市落戶限制“是一個強信號,一方面響應國家發改委《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取消落戶限制政策,同時也充分的印證了”人才是第一生產力“。 屆時灣區城市將各展其能吸引人才落戶,除新入居民外,也給了大灣區內幾千萬暫住人口一次選擇的機會,他們將在這次政策紅利下紮根自己心儀的城市,每一位人才背後牽動的是更多個家庭和社會資源進來,”雪球效應“無比明顯,帶給大灣區的經濟變化將是翻天覆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