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時代,新營銷究竟應該怎麼做?

數字化時代,新營銷究竟應該怎麼做?

CCTV《時代風向標》欄目品牌顧問

第十屆中國創意策劃年會“創意策劃領軍人物”得主

《贏在中國》2016年度總決賽嘉賓評委

出版暢銷書:《深度IP:管理者品牌養成》


2020年4月9日晚,管家婆快馬大咖說正式開播,當晚蘇靜老師直播分享了數字化時代,新營銷與傳統營銷的差異、新營銷如何做等話題,以下為分享全部內容,已整理供大家傳閱。


數字化時代,新營銷究竟應該怎麼做?

各位夥伴大家好,今晚主要給大家分享:數字化營銷時代,我們應該怎樣做好自己的營銷?在疫情的階段,我們的國家的和人民迅速團結起來,眾志成城終於打了一場勝仗,在昨天我們的災難之城也是我的故鄉,武漢終於解封。 我們可以欣喜的看到,在疫情的背後,我們國家很多人的生活習慣,包括一些經營習慣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那麼當一切都發生改變,我們的未來將會去向哪裡?

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大概有三個:

數字化時代,新營銷究竟應該怎麼做?

首先通過5個詞來跟大家開啟今天的分享。

第1個叫流量。在傳統的互聯網時代,流量就意味著銷量,事實上現在的流量已經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傳統的互聯網時代,只要有投放、有呈現、有曝光,就能獲得流量、訪問或者ROI,然後再經過相應的營銷系統的轉化,就可能獲得訂單或者抓取用戶的數據。但現階段對流量的需求已經超過傳統互聯網時代的10倍甚至20倍,動不動就是千萬級的流量,這在傳統的互聯網時代是很難考量的。

第2個叫大數據。原來講數據,會講它的社會屬性,比如是公共數據,還是商業數據,或者其他數據。但在現階段數據的屬性只有兩種,一種叫公有數據,一種叫私域數據。你的數據存儲在哪裡?由誰來進行調用,數據的身上是有標籤的。

第3個叫平臺。很多人都在講平臺,想搭建一個平臺,想做一個什麼樣的商業模式等等,事實上平臺並非誰都可以搭建。搭建一個平臺,如果沒有流量支撐,沒有數據留存,那麼這個平臺一點價值都不會有。

第4個叫用戶。所有的流量、所有的數據、所有的平臺在背後實際上都是奔著用戶而來。只有擁有了足夠多的用戶,只有這些用戶通過數據化沉澱在平臺上,並且這些用戶的訪問和關注不斷地成為流量的方式呈現出來,那麼這些用戶未來才有可能會跟你發生連接,產生價值。

第5個叫產品。當流量、數據、平臺、用戶都俱備後,就要去變現。如果沒有產品,用戶再多,最終只是平臺上的一個數據項的沉澱。所以,要想最終獲得商業的轉化,實現價值的變現,就必須要有適合的產品。在傳統互聯網時代,我們最常見的產品有保健品、學習、培訓或者一些其他直接可見的消費品。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在數字化的營銷時代,有可能你的知識、經驗,甚至你對某些事情的看法和評價也可能會變成一個產品。

所以,在數字化時代,我們要做好營銷,就必須看,當下誰擁有流量,數據屬於誰,應該去搭建一個什麼樣的平臺,用戶的需求是什麼?應該去打造什麼樣的產品?


數字化時代,新營銷究竟應該怎麼做?

現在每天晚上睡覺之前,你的手機APP都打開了什麼?我相信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的普通用戶,打開的APP無外乎就是抖音、快手或者類似今日頭條的資訊APP,在刷視頻、看電影、看其他人做直播。現在的這些即時互動和以前的資訊互動已經完全不一樣。

如果能夠在用戶對你的關注的時間段當中,通過兩分鐘、一分鐘、甚至是15秒的時間,打開他衝動的閘口,比如讓他馬上買單,完成付費動作,或者是完成轉發的動作,那麼你的轉化就成功了。

在傳統的互聯網時代,資訊式的互動更多通過詳情頁、產品介紹等,呈現產品的賣點,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將賣點傳達給消費者。而在當下數字化營銷時代,客戶做出消費的選擇可能就是15秒,或者1分鐘。

所以,在數字化營銷時代,我們必須要基於用戶的認知,去打造、設計或製作更多觸發他們決策、行動的內容,流量才能夠為你存活,你才有資格去談營銷。

拼多多發佈的一份財報顯示其日均訂單包裹數量固定在5000萬單。當年很少有人認為拼多多會成功,事實上,到現在,如果從企業的層面來看拼多多,它確實不能算成功的企業,因為它一直在鉅額虧損。但作為一個互聯網商業平臺,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因為每天有5000萬人在拼多多上買東西,有數以億次的用戶交互數據發生。

從平臺運營上來講,拼多多要實現正向收入,只是時間問題。因為它有流量,有用戶,也有數據,它只是還沒有自己的產品。現在拼多多一直都是零佣金,如果有一天它開始收費,那麼它的財務報表很快就會變為盈利。


數字化時代,新營銷究竟應該怎麼做?

第1,由交易買賣導向變成高效多頻連接。傳統互聯網電商時代,主要是買和賣的關係,平臺承載著更多的能力是做交易,做商品的交付。而現在平臺更多的屬性是做社交,我們需要創造更多次的、高效的、多頻次的連接,即當下的營銷已經從交易買賣的導向變成了高效多頻的連接。

第2,從渠道建設為重,向終端的持續賦能轉化。

傳統銷售是渠道為王終端制勝,但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渠道建設已經變得不太重要,你更需要去賦能到每一個終端和個體,使它具備渠道裂變或者是渠道建設的能力,你的營銷才有可能會成功。

第3,從爆品突破向產品眾包參與轉變。傳統營銷主打做爆品,追求新奇特的產品、獨特的賣點,然後把一款產品賣到極致,賣到爆炸,但這已經成為過去。現在資訊足夠豐富,平臺給予消費者足夠多的選擇,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對衣食住行,對消費品的個性化需求拿出來,獲得點對點的服務。想通過一款爆品去衝殺全球,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你必須要多樣化、個性化,最好還能夠標籤化。產品建設已進入到IP化的時代。所以,產品或服務必須要能夠代表消費者的人格、想法、階層、訴求。

第4,從區域定向發展,走向自主分銷裂變。以前做市場開發和開拓,會涉及區域保護,但現在只要願意跟商家產生商務連接,認可他的品牌跟服務,只需一個二維碼,立馬就能組建一個非常龐大的分銷的團隊,也就是消費者和消費商這樣一個角色的轉化,消費者在未來會越來越多地成為經營者,消費者跟經營者之間的角色定位會變得模糊,甚至最後兩者之間將沒有邊界。 所以,擁有多少用戶,能夠讓多少用戶成為分銷渠道,成為新零售重要的戰略選擇。

第5,品牌IP化。在傳統互聯網時代,講究的是佔領用戶的心智,是單向的品牌傳播,講一個故事,設計一個logo,或者圍繞這個品牌去做一些投放和呈現,做廣告、做促銷,就可以成為品牌。但數字化營銷時代,品牌已經變成IP化的多維人設,我們習慣於有一個品牌的代入感,品牌的調性、品牌的性格、品牌的顏色、品牌的溫度,甚至是品牌的價值主張,能不能夠與消費者匹配,產生共鳴。

第6,從會員管理向粉絲經營轉變。大家都聽說過小米雷軍的故事。雷軍一貫主張“因為米粉,所以小米”,這就是新時代的營銷,從原來的會員管理向深度的粉絲經營進化。現在,一個品牌能否成功,不再取決於你發出多少張會員卡,擁有多少個會員,而在於你擁有多少非常忠誠的粉絲。一個粉絲給一個品牌帶來的價值很難用金錢去衡量。小米的產品永遠不愁賣,因為它有數千萬上億的粉絲,只要是小米出品,這些人就會毫不猶豫的買單。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加上各種的直播、各種的短視頻,還有各種的新媒體,粉絲經濟逐漸成為主流。粉絲不單單只是你的客戶,粉絲有自己的價值和主張,粉絲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粉絲對你的品牌也會提出要求。在數字化時代的營銷,一個品牌能否成功,能夠走多遠,得看看這個品牌背後有多少忠實的粉絲用戶。

第7,組織扁平化。原來我們的組織管理分各個層級,各個省市分很多的業務單元,而現在我們的組織管理是網狀和矩陣式的,每一個人都是一箇中心,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節點,每一個人都是產品,每一個人也都是用戶。扁平化的時代已經到來,用區塊鏈概念講,即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每一個人都是業務單元。

第8個,業績考核變遷。原來做營銷,對於一個品牌的業績考核主要看市場銷量,看銷售額高不高、大不大。而現在主要看數據聚合與用戶的存量進化,即關於相同類型有相同需求的客戶,這些客戶能不能形成一種龐大的數據的聚合力?以及用戶的存量有沒有在發生變化?

比如,你的後臺有50萬粉絲,但粉絲的活躍度根本就不夠,粉絲根本就沒有流動起來,或者出現一個正向的增長,反而在不斷地掉粉。那麼,這些粉絲就是無效的,你必須通過各種內容、各種活動,去激活這些粉絲。所以現在有很多新零售公司在考核經營水準和業績時,不再考核銷量,而是考核SKU的動銷率。因為每一個動銷率的背後,就是用戶在發生關注,在活躍。


數字化時代,新營銷究竟應該怎麼做?

在互聯網時代,營銷的迭代非常快,外部的環境在變,資訊內容在變,平臺方式在變,用戶的轉化也在變,但很多時候我們的思維卻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在數字化時代,我們的營銷的變革首先要從思維的變革開始。

1.從產品經營上升到用戶經營。原來我們認為在我這裡買過東西的人就是我的用戶,在現階段只有那些認可你的服務,認為他的消費、對產品的使用、對你的認知值得起這個錢的,願意給你點贊,同時也願意幫你做轉發、做口碑、做轉介紹,這樣的人,才是你真正的用戶。

原來賣產品,只要價格公道,就能成功,但現在不同,消費者購買你的產品,可能對他的需求和你的產品沒有太強的關係。他可能因為喜歡你這個人,喜歡聽你的聲音,甚至喜歡聽你跟他講笑話,最後順帶購買了你的產品。所以,在新營銷時代,買了你產品的人不一定是你的用戶,只有願意給你點贊,願意為你轉發,願意給你做口碑評價,願意幫你做轉介紹,願意在你那裡持續進行消費的人才是粉絲才是你的用戶。所以我們要從原來的產品經營的思維要進化到經營粉絲、經營用戶。

2.內容即品牌。原來,我們認為做品牌要花很多時間、很多年去積累、去沉澱、去昇華,還需要各種各樣的傳播,要上央視,要上主流媒體,這樣才有可能會形成品牌。

在數字化營銷時代,品牌的構建和原來傳統時代的品牌構建的路徑完全不一樣,一個笑臉,一個頭像、一句聲音,或者是一段文字,它都有可能成就一個品牌。它不需要龐大的例子和複雜的烘托,而是會讓你覺得一個品牌好像無緣無故就出來了。例如前年因一段採訪爆火的傅園慧,就是因為一個誇張的笑臉,很快成為國民追捧的對象。

事實上,在這個品牌的背後,一定是有非常具有代表性、鮮明標籤的內容。我們看到的在抖音、快手、西瓜上的那些超級大V,他們的粉絲數量動輒就是幾千萬,有的人的粉絲上億。他們這些粉絲的獲取,絕大多數都是通過自己在這些平臺上面的內容產生的共鳴、吸引,最終成為了這些粉絲心目當中的某種品牌和代表,當大V推出商品時就願意買單。

所以在營銷迭代下的思維的升級,我們對品牌的認知要發生根本性的顛覆和改變。

3.遊戲化思維。無論在哪一個時代,娛樂永遠在整個經濟社會當中佔據主流,因為開心是人的一種非常良好的狀態。所以,在營銷的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嘗試植入遊戲化思維。因為遊戲的本質是有一種個體角色的代入感。

王者榮耀曾經發布過一個數據,說他們一個產品有1400萬人同時在線,這1400萬人就是1400個消費場景。在數字化營銷時代,要實現營銷升級,首先看有多少人願意陪你玩,玩、娛樂才會有參與感,才會有更良好的互動。例如我們最常見的遊戲:微信搶紅包,一度成為全民參與的遊戲,並且為微信支付吸引了堅實的用戶基數。遊戲的互動感和粘性是最強的,你一旦能讓用戶在遊戲的角色或場景中找到代入感,那麼你的品牌、你的營銷想不成功都難。

4.媒介即渠道。傳統營銷,對渠道的理解就是合作商,他必須有固定的經營場所,必須要有相應的投入和投資,必須要壓貨。但在數字化營銷時代,很多的媒介就是渠道,比如抖音、西瓜短視頻、快手、就是很多品牌的渠道。再比如早期的微信公眾號運營,通過各種各樣的內容創建,去吸引足夠多的粉絲,有的輸出奇談怪論,有的甚至做黃色的內容,目的就是希望你能夠點擊和關注它,而現在最火的媒介就是直播,它是即時性的,是真正的所見即所得,在未來直播一定會成為各種商品跟商業的分發渠道。今年算是直播電商的元年,抓住這一波風口的人,在未來都會成為龐然大物,會成為超級互聯網平臺。

5.一切皆是社交。很多人在日常的生活當中總是陷入被推銷、被成交的場景。其實人性最本質的訴求是社交屬性。每個人都天然希望社交,希望能夠與更多的人達成情感上的共鳴、觀念上的一致、價值觀的認同、甚至是希望能夠達到對某些事物的看法高度一致。

這些趨同和一致的背後一定是社交,所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在數字化營銷時代,你想做好營銷,首先一定要從社交屬性上設計營銷動作。社交的符號大概有6個。

數字化時代,新營銷究竟應該怎麼做?

在這次疫情期間,很多的品牌,尤其原來有線上商業平臺的商家出現了井噴式的增長。為什麼?因為所有用戶的在線時間變長了,在平臺上面就會有更多的選擇和更多的消費的機會。而“比、幫、炫、拼、搶、玩”這些就是在互聯網時代的一些具體的營銷動作。這些動作的背後,就是為了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去抓住用戶的需求。


數字化時代,新營銷究竟應該怎麼做?

在互聯網時代下,前段時間很多人講分享經濟、新零售經濟、粉絲經濟等,事實上所有的經濟本質上都叫信任經濟。我們不斷輸出各種內容,輸出更多的品牌文化,其目的就是為了獲取信任,把用戶變成粉絲。因為用戶只有在信任的前提下才會買單,並且只有持續的買單,持續的信任才會成為粉絲,只有粉絲對你產生了信任,建立高度信賴感以後,才會把你推薦給其他的人。

數字化時代,新營銷究竟應該怎麼做?

優衣庫事件,想必很多人看過那個短視頻。事實上對優衣庫而言,它是一個非常絕妙的營銷創意和傳播。我們先不管那兩位主角最終的結局,作為優衣庫品牌本身,在這個過程中賺得盆滿缽滿。很多人因為看了視頻後,才知道有一個品牌叫做優衣庫。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再好的內容,再好的資訊,如果沒有人去傳播,沒有被更多人關注,就沒有任何商業價值。所以,在信任經濟中,擁有被傳播的資源和力量才是最偉大的。

那麼如何讓用戶傳播,讓粉絲幫你推送?6個字:有利、有益、有趣。當然,影響力也決定了吸引力。就像羅永浩直播帶貨,雖然從企業家的角度來講,羅永浩是個失敗者,但從一個話題人物來講,羅永浩失敗和成功與否都不重要,只要他是羅永浩,就會有人一直關注他。他在抖音的直播首秀能夠獲得4800萬人圍觀,能夠帶貨收入1.5個億,這就是在互聯網時代影響力的作用。羅永浩本身作為一個IP擁有無限的商業價值。

不運營,無連接。當你有好的內容、營銷方案、產品後,你還必須要通過各種形式、各種新手段去做好運營,讓這些內容素材與你的消費者發生更多互動,產生更多連接,只有當消費者連接內容以後才能產生下一步可能,比如他的停留時長、關注的點擊動作,只有連接以後才可能有商業變現的可能。

在數字化時代,做營銷:

數字化時代,新營銷究竟應該怎麼做?

最後,希望任我行管家婆的所有夥伴們,在傳統的商業向互聯網時代的商業轉化過程中,一定要積極地去提升自己的思維,要圍繞如何去獲取更多用戶、如何與用戶連接、如何把用戶變成粉絲、如何使自己的品牌擁有更多的人格化……只有這樣的營銷思維才會有未來。

數字化時代,新營銷究竟應該怎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