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現入冬以來範圍最大雨雪天氣 專家詳解成因

14日,北方雪花飄飄,南方陰雨連綿,出現全國入冬以來範圍最大的雨雪天氣。北方近期頻繁的降雪、南方連續一週的連陰雨原因是什麼?降雪何時結束?未來天氣如何?入冬以來全國降水和溫度情況如何?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和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首席陳麗娟對此進行詳細解讀。

  嘉賓: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預測室首席陳麗娟

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郝靜 李慧 李根 新華網記者 郝多

  此次北方降雪影響範圍大 強度較強

記者:請介紹下此次北方降雪的主要範圍,有什麼特點?

方翀:14日前後,北方出現的降雪總體特點是影響範圍大、強度較強,是華北地區入冬以來範圍最大、強度最強的一次降雪過程。

根據監測,13日20時至14日11時,內蒙古中東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東均出現降雪,其中內蒙古中部部分地區出現大雪,局地最大降雪出現在內蒙古商都,為6.3毫米。

內蒙古中部、河北、北京、天津、河南等地有小到中雪或雨夾雪,今天入夜後逐漸減弱結束;遼寧、山東、內蒙古東部等地降雪將持續到明天早晨或白天。


全國現入冬以來範圍最大雨雪天氣 專家詳解成因


  記者:此次降雪與12日的降雪過程有什麼不同嗎?

方翀:兩次降雪過程區別在於冷空氣和水汽來源不同。此輪降雪是由於新疆北部低槽攜帶冷空氣不斷東移,冷空氣沿西北路南下。在冷空氣影響之前,地面倒槽和低層南風顯著加強,將南方的暖溼氣流向北輸送,有利於華北黃淮地區降雪的形成。而12日的降雪過程,主要是來自東路的冷空氣迴流,加之渤海地區有東風將水汽輸送,華北黃淮地區形成降雪。

記者:進入2月,北方地區以及北京頻繁降雪的原因是什麼?

陳麗娟:2月以來,我國東部的北方地區出現明顯降雪。降水形勢與冷空氣活動、水汽輸送等條件的相互配合有密切關係。2月1日至13日,根據國家氣候中心冷空氣活動監測標準,分別有兩次強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第一次是2月5日至6日,主要造成長江及其以北地區的降溫;第二次是2月7日至11日,造成全國性範圍的降溫。同時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較常年同期偏強偏西偏北,引導大量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水汽向我國輸送,尤其是輸送到長江以北地區,與蒙古到東北亞的低槽引導的冷空氣匯合,在北方地區形成有利於降水的輻合條件,由於氣溫較常年明顯偏低,從而以降雪形式出現。

方翀:2月以來,北京分別在2月6日至7日,12日和14日出現了三次降雪,主要因為北方冷空氣活動較頻繁,加上南方暖溼氣流略有加強,冷暖交匯輻合點基本北推到華北黃淮地區,使得北方降雪較前期變得頻繁。

自昨日20時至今日11時,北京大部地區都出現了降雪,其中最大降雪出現延慶,為3.9毫米。今晚,降雪將逐漸減弱結束。

  南方地區連陰雨持續時間已達一週

記者:南方地區從何時開始出現連陰雨天氣?為何持續時間這麼長?

方翀:自2月7日起,南方地區已連續一週出現連陰雨天氣。監測顯示,13日安徽中南部、江蘇南部、浙江中北部、江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降中到大雨,浙江杭州和江西吉安等局地暴雨,雨量為50至66毫米。

南方連陰雨是由於副熱帶高壓偏強而且比較穩定,南支槽比較活躍,低槽不斷東移,暖溼氣流強盛,導致南方地區出現持續連陰雨天氣。

記者:未來幾天,全國是否還有雨雪天氣?

方翀:未來一週,江南、華南、江淮、江漢、重慶、貴州等地將持續陰雨天氣。尤其需要注意17日至18日,華南中西部、江南中西部的部分地區可能會出現暴雨,應及時防範其可能造成的次生災害。


全國現入冬以來範圍最大雨雪天氣 專家詳解成因


對北方地區而言,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將於14日至16日降小到中雪,局地大雪或暴雪。18日前後,華北中南部、黃淮等地還將出現一次以小雪為主的降雪過程,黃淮部分地區可能出現中到大雪天氣。

降雪利於冬小麥生長和空氣淨化

記者:這次全國雨雪天氣對交通、農業生產和大氣環境會有哪些影響?

方翀:此次大範圍雨雪天氣將對春運交通造成不利影響。出現雨雪時,能見度較低,道路溼滑,部分道路可能形成結冰,公眾需及時關注氣象、交通信息,合理安排出行,防範低能見度、道路溼滑等情況。北方地區降雪後還將出現大風降溫天氣,南方地區的連陰雨容易造成溼冷難耐的感覺,因此大家還需要及時防寒保暖。

農業生產方面,前期北方地區降水偏少,降雪對於緩解北方乾旱情況十分有利,尤其利於冬小麥的生長,但需防範降雪帶來的大風和積雪對設施農業的不利影響。南方地區的持續陰雨寡照會對油菜、蔬果的生長和品質造成一定影響,建議露天菜地、果園及時清溝排漬,改善根系生長環境,做好病害防控。

此外,雨雪天氣利於清除大氣汙染物。

  入冬以來全國降水量偏多 氣溫接近常年

記者:入冬以來,全國的降水量和氣溫情況較常年是否正常?

陳麗娟: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2月13日,全國降水較常年平均值偏多29%,但空間分佈極不均勻,東部地區為“南北少、中間多”分佈,即東北、華北、華南東部偏少,而江淮、江南偏多,西部地區總體也較常年偏多。


全國現入冬以來範圍最大雨雪天氣 專家詳解成因


全國氣溫接近常年平均值。空間分佈上表現為西北大部、華北大部、黃淮西部、江漢、江淮西部、江南西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偏低,而東北大部、江南東部、華南大部、西南大部氣溫較常年偏高。

全球氣候息息相關

記者:從全球氣候背景看,最近我國出現的降水與歐洲、美國近期頻繁出現的暴雪天氣有無關聯?

陳麗娟:歐洲、美國近期出現暴雪與極地冷空活動以及大西洋和太平洋東部的水汽輸送有關。歐洲地區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水汽條件仍然很充足,有利於降水,如果遇到極地冷空氣南下,很容易形成降雪。美國受到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東部水汽輸送條件的影響,在遇到強冷空氣活動時,也容易發生強降雪。1月26日至30日,極地渦旋南下侵襲美國,美國三分之二地區遭遇極寒天氣,氣溫降至多年來最低值。

從全球氣候背景看,2018年9月以來,熱帶中東太平洋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將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一般在厄爾尼諾發生時,熱帶太平洋中東部對流活動增強,太平洋東部和大西洋的低緯度地區易出現氣旋性距平環流,有利於將更多的熱帶海洋水汽輸送到美國南部地區。所以厄爾尼諾事件對北美的寒潮沒有直接的貢獻,但是寒潮發生時,如果有更多的水汽輸送到美國大陸,易造成強降雪天氣,從而加重了寒潮活動的災害和影響。

同時厄爾尼諾發生時,熱帶太平洋西部對流活動減弱,菲律賓附近易出現反氣旋性距平環流,有利於將更多的西太平洋和南海水汽輸送到我國陸地地區,為我國東部地區降水創造了條件,配合中高緯度冷空氣活動過程和強度,造成我國不同地區的降雨或者降雪天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