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掠影,文化交流的走廊,1000多年的历史

茶马古道蜿蜒在中国西南横断山脉间,联系着内地和西藏的民间贸易往来。1000多年前,他将云南、四川的茶叶输送到西藏,又将雪域高原的特产运到内地,

联系着内地和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在担负着民间运输重任的同时,这条漫长而艰险的古道,也是各种宗教文化及沿途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走廊。

茶马古道掠影,文化交流的走廊,1000多年的历史

茶马古道沿途惊心动魄的自然景观,传奇神秘的人文内涵正吸引着世人。越来越多的目光。今天小编就带大家领略茶马古道的风采!

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作为茶叶原产地的云南四川,向西冲破大江高山的阻隔,把茶叶销售到西藏,其时间最迟不晚于唐代,茶马古道之所以产生的根源,是藏民族对茶叶这种神奇物质的强烈需求

茶马古道掠影,文化交流的走廊,1000多年的历史

西藏属高寒地区,海拔大都在三四千米以上,肉类是藏民族的主食,过去很少有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能防止燥热。所以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养成了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而在内地,民间亦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藏区和川滇边地则盛产良马,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叶和马之间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间东奔西走、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掠影,文化交流的走廊,1000多年的历史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汉藏茶马贸易最受重视的一个时期,明王朝直接控制着内地和西藏的茶马贸易,从建立到灭亡,明王朝与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战事不断,明朝军队需要大量的战马,可内地战马出产不多,战马的来源就成了一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王朝采取了多种措施以获取藏区的两马,它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利用藏族群众嗜好喝茶的特点,严格控制茶叶的运输、销售,用茶叶换取藏族的马匹。西藏的安多康巴地区盛产马匹,又与汉族地区地域相连,明王朝从这里引进了大量的马匹。

茶马古道掠影,文化交流的走廊,1000多年的历史

据明实录记载,洪武14年即公元1381年,四川威松、茂州三位,一查将不止,一马送京师。马帮通过茶马古道把茶叶等物资运上了雪域高原,到达拉萨的马帮,又经喜马拉雅山脉的崖口,把茶叶等物资运往印度港口。加尔各答,大量行销欧亚,使得茶马古道逐渐成为一条国际大通道。抗日战争时期,这条国际大通道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当时急需的民用物资输入,主要是通过这条连接起了、印度和缅甸的通道进行的。可以说茶马古道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茶马古道掠影,文化交流的走廊,1000多年的历史

​20世纪中期修建的川藏、滇藏公路,大多路段都循着茶马古道的原址修建,取代了过去蜿蜒伸展,在大山河谷间即连接起一座座村寨的茶马古道。汽车代替了罗马、茶马古道也成为历史传统意义上带着帐篷、锣锅、枪支,想着铜陵、唱着赶马调、浪迹天涯的马帮也渐渐的消失了。上千年的岁月流转,使茶马古道积累了无与伦比的文化宝藏,他期待着人们去探索它,无尽的奥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