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鸦片是否只在中国流行,而在国外没流行?

鸦片的在欧洲长期被当作传统药物使用,在古希腊时代的希波克拉底与盖伦的著作中,记载了鸦片的疗效。

18、19世纪的欧美医学家仍普遍师从古希腊医生的看法,把鸦片当作医治百病的“万灵药”,取代西洋传统医学较为野蛮的杯吸法、放血疗法和医蛭法。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落后,而且对疾病成因亦不太清楚,因此当时医生的目标是抑制病痛,而非治愈疾病。在这种所谓医治思?想下,鸦片的麻醉与镇痛的特性自然大有用武之地。


鸦片战争时鸦片是否只在中国流行,而在国外没流行?


除了进口鸦片,英国医学协会还设立奖章推动国产鸦片的培育。英国政府一方面把吗啡含量为4%-6%的印度鸦片出口到中国,另一方面又进口吗啡含量高达10%-13%的土耳其鸦片用于本国制药业;英国人一方面视中国人因享乐而吸鸦片是“独特的东方习俗”,另一方面却以治病的名义毫无顾忌地把鸦片酊灌进自己的身体。“纵观整个19世纪,鸦片在英国、西欧和美国被广泛地应用,就像今天的阿士匹林(Aspirin)或扑热息痛(Paracetamol)一样。在1831-1895年间,英国国内鸦片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4%。”[12]。

英国沼泽区的民众滥用鸦片的情况尤其严重,用以减轻农业劳动的单调与繁重,以及沼泽地气候引发的疟疾、热症、风湿、神经痛和肌肉痛。除此以外,当时英国民众也可轻易地从药剂师、杂货店、书店、甚至流动小贩,用廉价购买由鸦片配制成的“多弗粉”、“哥罗丁”(chlorodyne)之类的专卖药。在“鸦片无害”的假设下,当时的英国国民都将鸦片“上瘾”的副作用,当作是解脱病痛的代价。此外,当时英国市场亦出售含鸦片成分的“婴儿保静剂”,为了减轻育儿的负担,英国贫民窟的母亲、保姆、甚至育婴堂都乐意对孩子喂食,可以想象当时服用“婴儿保静剂”的儿童通常肤色灰白、营养不良,陷于比他们的父母更悲惨的境遇。下流社会的妓女、酒鬼用鸦片鬼混、代替酒精;上流社会的贵族、学者用鸦片享乐、激发灵感;身为英国国王的乔治三世嗜食鸦片,导致疯狂,即位的乔治四世同样具有鸦片瘾[13]。

在维多利亚时代,几乎每个英国人都在他们生命的某一段时期服用过鸦片[14],服食鸦片就像喝酒或抽烟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15],可以想像当时鸦片在英伦三岛的泛滥程度。

即使有因鸦片中毒致命的事例,当时英国也极少有医生愿意作证把死因归于鸦片,因为这会牵涉到他的同行,或者会令鸦片药制品的销量减少[16]。医生和药商支持对华鸦片贸易的言论,只不过是他们在对本国同行包庇纵容的延伸。

有鉴于鸦片在中国的泛滥,英国政府开始立法禁止将鸦片使用于非医疗用途。但直到19世纪末,随著特效新药的发明,以及对人类疾病成因的深入了解,欧美医学界才开始破除对“鸦片治百病”神话的迷信,其应用范围才得到限制。

1907年由神学博士文英兰主持的伦敦禁鸦片大会,所有与会代表均认为英国应将印度与中国间及英帝国其他各地之间的贸易马上停止。伍连德在回忆录中写道:[17]“在这会议之前,我不知道英国人民对于政府的鸦片政策是这样地感到可耻。在我的演词中,我报告了海峡殖民地的贩毒情形,并强调英国政府必须想出其他增加税收之方法,不要再从烟田着想。会众报我以热烈的掌声……”

1909年2月,万国禁烟会(英语:International Opium Commission)在上海外滩汇中饭店召开,来自中、美、英、法、德、俄、日、意、荷、葡、奥匈帝国、暹罗、波斯等13个国家共41名代表,会议最终通过“九项决议案”。敦促各国政府采取必要之措施管制鸦片的生产和消费,“实开国际协作禁烟之端”。

1911年5月8日,中英再订《禁烟条约》十条及附件十条。

1911年12月1日,上海万国禁烟会13个国家中除了奥匈帝国拒绝参加外,12个国家在海牙召开国际鸦片会议(英语:First International Opium Conference),1911年1月23日通过《海牙鸦片公约》(INTERNATIONAL OPIUM CONVENTION SIGNED AT THE HAGUE)6章25条。规定熟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及其他衍生物的制造、贩卖、使用限于药用及正当之需。1914年6月25日,《海牙鸦片公约》正式生效。1925年2月19日,国际联盟鸦片咨询委员会在日内瓦召开会议,签署了修订后的《国际鸦片公约》。

参考资料
12.《鸦片史》马丁·布斯著,任华梨译,海南出版社,1999年7月/Martin Booth. Opium - A History. St. Martin's Griffin. 1999: 65. ISBN 0312206674.
13^ 《牛津国家人物传记大辞典·乔治四世(1762-1830)》克里斯托弗·赫伯特著,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年/Hibbert, Christopher. George IV(1762–1830).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4^ Martin Booth. Opium - A History. St. Martin's Griffin. 1999: 74. ISBN 0312206674.
15^ Martin Booth. Opium - A History. St. Martin's Griffin. 1999: 79. ISBN 0312206674.
16^ Martin Booth. Opium - A History. St. Martin's Griffin. 1999: 78-79. ISBN 0312206674.


^ 《鼠疫斗士 伍连德自述》(原作名: Plague Fighter: The Authobiography of a Modern Chinese Physician)译者: 程光胜 / 马学博 / 王丽凤(校)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1年3月版 ISBN: 978753557692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