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迴大唐,做一個馬販子,一匹馬竟然能賣到“25000錢”?

在看《知否》的時候,劇中趙麗穎扮演的盛明蘭擁有打馬球這一項隱藏技能,讓很多人直呼看的過癮

彷彿隔著屏幕能看到千百年前馬匹的普及度。連女子都能策馬奔騰,顛覆了很多人對古代女子的認知。

夢迴大唐,做一個馬販子,一匹馬竟然能賣到“25000錢”?

《知否》中趙麗穎飾演的盛明蘭

劇中講述的是在宋朝時期,其實早在唐朝時期打馬球這項運動就已經存在了,並且風靡程度還很高。

首先明確一點,唐朝是玩馬玩得最溜的朝代之一,那時候就有舞馬、馬球等騎馬運動

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唐太宗李世民極其推崇的“馬球”,這項運動在唐朝貴族中佔據了主流運動的地位。

據《封氏聞見記》記載:太宗常御安福門,謂侍臣曰:“聞西蕃人好打毬,比亦令習,會一度觀之,昨昇仙樓有郡蕃街裡打毬,欲令朕見,此蕃疑朕愛此,聘為之。以此思量,帝王舉動,豈宜容易,朕已焚此球亦自誡。

打毬就是打馬球的意思。

李世民這位大佬因為勤於政務,焚馬球以自誡。可見其歡迎程度。

唐朝的騎馬風傳遍整個中原大地,這得益於唐太宗推行的馬球這項貴族運動,無論是文人還是武將,對於騎馬都頗有技藝。

夢迴大唐,做一個馬販子,一匹馬竟然能賣到“25000錢”?

唐朝皇帝在打馬球

唐朝皇帝以及一些王室貴族很多都喜歡馬球這項運動,據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卷209稱:“上(唐中宗)好急求,由是風俗相尚”。

“唐玄宗好馬,擊球,內廄所飼者,意猶未甚適。”

《唐語林》記載:“(唐)宣宗弧矢擊鞠,皆盡其妙。所御馬,街勒之外,不加雕飾,而馬尤矯捷。每持鞠仗,乘勢奔躍,運鞠於空中,連去至數百,而馬馳不止,迅若流電。二軍老手,鹹服其能。”

雖然唐朝在玩馬方面到達了頂峰,但是也不是人人都能玩的起的,因為馬球運動需要寬闊的場地和優良的運動器械(馬、球仗等),所以只有宮廷和官宦支架才能夠玩得起,那些平民老百姓真的是玩不起,也傷不起。

夢迴大唐,做一個馬販子,一匹馬竟然能賣到“25000錢”?

官員打馬球的壁畫

馬作為打馬球項目中的主體之一,其價格也是讓平民老百姓望塵莫及的,馬作為一種商品,價格上在不同的地區和時期價格都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馬匹在唐朝的定價。

一、 唐朝官府對馬匹的定價

唐朝官府有自己固定的一套物價控制體系的,這就是市司的估價,凡商品分三等估價,這個估價很重要,不僅是貿易價格參考,甚至是司法量刑的參考。根據池田溫先生的研究,市估案雖然每旬都有,但不是強制性的商品定價。

大谷文書中,有一組文書為《唐天寶二年·交河郡市估案》,根據池田溫先生的整理,有關帛練和馬匹,都有若干價格被記錄下來。

大谷文書帛練行所記錄,有如下內容:

“大練一疋,上直錢肆伯柒拾文,次肆伯陸拾文,下肆伯伍拾文”。

“梓州小練壹疋,上直錢三伯玖拾文,次三伯捌拾文,下三伯柒拾文。”(23)

同是大谷文書,也記載了馬匹的價格,內容如下:

“突厥敦馬壹疋,次上直大練貳拾疋,次拾捌疋,下拾陸疋;次上直小練貳拾貳疋,次貳拾疋,下拾捌疋。”

“草馬壹疋,次上直大練玖疋,次捌疋,下柒疋;次上直小練拾疋,次玖疋,下捌疋”

簡單統計可以發現,唐朝的馬價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大練,二是銅錢。

銅錢與大練的關係,用《交河郡市估案》的資料可以轉換,按照唐朝的習慣取中估,大練1疋為460文,若15疋大練,為6900錢。

天寶二年,交河郡市估案,購買1匹突厥敦馬,也是8280錢。但草馬就格外便宜,中估只有大練8疋,換算為銅錢只有3680錢。

一匹普通的草馬在當時的價格就已經去到了3680錢,我們來看看唐朝官員的工資是多少?

夢迴大唐,做一個馬販子,一匹馬竟然能賣到“25000錢”?

唐代各等級官員的月奉

唐代一貫錢就等於1000錢,也就是說僅僅一個九品官職的官員要三個月的工資才能買得起一匹最普通的草馬,那麼對於普通的平民老百姓就更加的鞭長莫及了。

二、馬是社會身份與等級的關鍵標誌,馬的價格也會波動

《新唐書·兵志》載:“凡發府兵……當給馬者,官予其直市之。每匹予錢二萬五千。刺史、折衝、果毅歲閱不任戰事者鬻之,以其錢更市,不足則一府共足之。”這是府兵基本制度之一。

一匹馬竟然要25000錢。

簡直喪心病狂有木有?

當然了,這個價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當騎馬已經作為重要的交通工具的時候,馬匹除了能作為代步工具之外,還會有一整套與之相匹配的文化來支撐的。在社會底層能夠擁有馬匹真的是件極其奢侈的事情,而很多有名望的貴族人士也會不惜重金買下一匹良馬,因為馬已經成為了當時社會身份於等級的一種象徵。

從《廄牧令》可知,馬分為細馬、次馬和粗馬三等,而在牧監的時候,細馬、次馬就與粗馬分開,前者為左監,後者為右監。

《論語》中就有記載:“孔子以“有馬千駟”來形容齊景公之的財富之多。”

《孟子》記載,孟子曾批評梁惠王“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殍”,來形容當時百姓生活的疾苦。

馬在古代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同時也是財富和實力的重要體現。

即便是到了今天,馬依然是有錢人的玩物,而唐朝的馬就等同於今天我們的車一般。有錢人買好車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而大多數的中產階級則是擁有一輛中等級別的車型代步即可,需求不同,價格自然也不一樣。

夢迴大唐,做一個馬販子,一匹馬竟然能賣到“25000錢”?

《五王醉歸圖卷》中馬的形態各異

前文提到的馬匹一匹就要25000錢,當然這個價格不是恆定不變的,也會根據不同的馬匹形態、時間、空間發生改變的。

隋朝的《啟顏錄》,曾記載這樣的一個故事。侯白在接待陳國的使者時回答陳國使者的詢問:“汝國馬價貴賤?”侯白即報曰:“馬有數等,貴賤不同。若足伎兩,有筋腳,好形容,直卅貫已上。若形容不惡,堪德騎乘者,直廿貫已上。若形容粗壯,雖無伎兩,堪馱物,直四五貫已上。”

侯白說馬有幾個等級,貴賤也不同,好的馬則是要三十貫錢以上;外貌溫順不惡,可以騎乘的則要二十貫錢以上;若外貌粗壯,只能馱物品的,則要四、五貫錢以上,一貫錢就等於1000錢。

不同的馬有不同的價格,馬匹的差價也很能說明馬的價格是會變化的。

馬在如今的社會都是屬於小部分人的玩物,就像于謙,自己愛玩馬,所以就開了個馬場,玩馬本身也是一個愛好,無高低貴賤之分,只不過並不適合我們平常老百姓,玩馬,養馬要付出的金錢、精力都極高,也不實用。

夢迴大唐,做一個馬販子,一匹馬竟然能賣到“25000錢”?

而在我看來,玩不起馬,我們可以有點別的愛好,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只要自己喜歡,那就好玩。

——————

關注文化歷史,關注@孤篇

銘記過去,共同成長!!

我是孤篇,一個專注於文化歷史的95後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