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一次1100年前的唐朝,發現大唐容不下李白的原因,令人同情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唐朝歷經290年的風霜,而唐朝的詩詞歷經了千年的歲月,期間最耀眼的奇才莫過於李白,詩詞一成泣鬼神,司馬承禎誇讚李白仙風道骨,作為神仙文化代表的遊仙詩在李白的身上也得到了獨一無二的傳承與發展。

神仙文化在李白精神世界影響下的發生獨特變形,同時神仙文化就是窺探李白極大豐富的精神源流所在,而李白身上的“仙氣”從何而來,有何特點,又為什麼大唐朝廷容不下一個李白?

讀懂李白的詩,看懂李白的仙,那麼就能夠窺探這巍巍大唐,盛世榮耀。

去過一次1100年前的唐朝,發現大唐容不下李白的原因,令人同情

神仙的來源

自古代以來神仙思想源遠流長,構成了華夏文明中最神秘莫測的篇章,同時也給予了傳統文化最獨特的魅力。從長白崑崙大雪山,到黃河之畔的神蹟,從天涯海角的海洋,到九天之上的瑤池。到如今神仙文化依舊是一種擁有神秘魅力的存在,古人們對於神仙思想極為推崇,期間的探索一直從未停止,詩仙李白也深受影響。

神仙思想的完備築基有賴於道教,在傳統的教義之上,人們覺得呼風喚雨,長生不老,有特殊能力且通過修煉的人成為神仙。在《淮南子》敘述嫦娥飛天成仙的故事,“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桓娥竊之以奔月。”

去過一次1100年前的唐朝,發現大唐容不下李白的原因,令人同情

道教與神仙思想得到如此快速發展也有四個原因:

一、古時人們比較落後的生產力直接決定對事物的探索能力和解釋能力,打雷閃電都能聯想,何況一些比較複雜的天文地理現象。都將這些不可解釋歸為鬼神,以此獲得心中的解釋安寧。

二、很多文人墨客將傳說的神仙故事視為自己的精神樂園,當仕途不順、煩惱增多的時候用不受紅塵影響的神仙來擺脫煩惱。

三、古時人們對於由於醫療水平的問題,平均壽命較低,讓長生不老的思想有了很好的發展土壤。

四、道家的發展和產生是神仙思想的根本推動力,並且相互填補,形成完美循環。道教建立在神仙思想的基礎上,神仙思想幫助道教傳播。

縱觀唐代的的社會經濟發展,文化的氛圍逐漸活躍,科舉制度的出現讓寒門子弟有了鯉魚躍龍門的機會,一群新具有新勢力的人群必然會衝擊舊勢力貴族,推動結構的變遷。

在這種多遠開放的背景風氣之下,學者文人們進一步思想解放,神仙思想一進步昇華提高。這與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有些類似,不同之處在於這一次是將浪漫的思想進一步昇華。

去過一次1100年前的唐朝,發現大唐容不下李白的原因,令人同情

李白自我覺醒之路

李白一生深受道教文化的影響,年少時期就有濃厚的求道之風 ,加上本身狂傲不羈的性格讓他對道教的思想文化有著極高的契合程度。

五歲的時候舉家搬遷到了四川綿州昌明縣青蓮鄉,青蓮居士的自號也因此而來。此處有著濃厚的道教環境,道教發源地的青城山、三十六小洞天的峨眉山也在附近,“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就是在遊歷峨眉山的時候所寫。

開元十二年,李白仗劍遠遊,經峨眉、嘉州,過渝州、渡三峽,到江陵,遇到了對他一生影響甚巨的道士之一——當時著名的大道士司馬承禎,被其稱讚:“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

另外一個點醒李白的是賀知章,賀知章在讀《蜀道難》的時候還沒讀完就已經發出四次驚歎之聲,稱讚李白的詩作“可以泣鬼神矣”,同時用“謫仙人”來稱呼李白。這也是第一個以如此名號來稱呼李白的人,這一聲“謫仙人”從此讓李白喚醒內心的“仙氣”。

去過一次1100年前的唐朝,發現大唐容不下李白的原因,令人同情

終南捷徑,人間煙火最撫凡人心

李白一生狂傲但追求仙道,“願餐金光草,壽與天齊傾”,“我來採菖蒲,服食可延年”都是想要證明是成仙的詩句。

要是說一心別無他求是不可能的,身在紅塵世俗,又怎能放棄人間煙火。“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就是描寫想要行走江湖瀟灑自然的遊俠豪情。但是內心最放不下,最牽掛的還是仕途之路,願為之而奮鬥一生。

  • “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終南捷徑似乎就是為一些道家或者文人們準備的捷徑,對於願意在人世間潑墨弄彩的李白似乎就順理成章的要去走一走這條捷徑,相對於其他人來說似乎這件事情反而有那麼一些理所當然的味道。

在道術之鄉長大,有賀知章的“謫仙人”,有司馬承禎的“仙風道骨”,這終南山在這個時代中似乎就是為李白而準備。

天寶元年李白由玉珍公主、元丹丘等人極力推薦,得到唐玄宗的召見,開啟三年的翰林供奉生活。

去過一次1100年前的唐朝,發現大唐容不下李白的原因,令人同情

都是凡人,神仙必定是異類

李白始終是一個自我意識及情感都極為強烈的人,這為官的幾年時間看到唐朝內部出現問題,顛倒黑白的情況不少見、世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讓他屢屢受挫。“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在這種無奈的情況之下只能利用詩詞解脫。

他種種的極具叛逆性質的行為與忤逆統治者的做法都離不開這樣的中心思想,然而事實上李白所做的努力都取得了反效果,他並沒有一人力挽狂瀾的能力:“皇天竊恐不照餘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

受到各種無情的碾壓和排擠,感受到絕望,覺得自己既然與這凡塵時間無緣,那就尋找一片山林,坐化飛仙。

但退一步越想越氣《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借壽山的口來吐出自己的心願,筆鋒一轉表達自己的不甘的壯志。

  • “將欲倚劍天外,持弓扶桑。浮四海,橫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雲天之渺茫......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一身。”

隨後不久第二次入京,這一次滿朝文武也要為他的到來恭賀皇帝得此賢良,意氣風發。一句“龍鉤雕鐙白玉鞍,象床綺席黃金盤。當時笑我微賤者,卻來請謁為交歡”彰顯豪情諷刺趨炎附勢之人拉滿。

以為能夠大放異彩沒想到只是預補官職,僅僅一年之後又誕生出想要歸隱的心思,還沒等說出口現實就被下了逐客令。

李白的官場一輪遊中現實與理想的差距讓他與道教大大加深了關係,朝廷的陰險狡詐,李白在其中猶如浮萍一般飄搖。始終支持著他的就是道教的思想內涵,讓他的“仙性”更加飽滿充實。

去過一次1100年前的唐朝,發現大唐容不下李白的原因,令人同情

情真意切的信仰

要知道李白是真的相信神仙的存在,認為黃鶴樓急速神仙學習仙術的地方,“頗聞列仙人,於此學仙術”,認為麻姑真的長著像鳥爪一樣的長指甲,“明星玉女備灑掃,麻姑搔背指爪輕”

不僅僅認為神仙真的存在,同時也認為自己就是神仙,正是由於如此的相信詩文才能夠有此魅力。

  • “清曉騎白鹿,直上天門山。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卻掩青雲關。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巖間。其字乃上古,讀之了不閒。感此三嘆息,從師方未還。”

這首詩充滿浪漫主義色彩,講述在山間碰到一位神仙,送給一本仙書,但是又讀不懂,隨後就拜其為師。

三言兩語字字驚豔,給到人很大的想象空間,餘韻也是回味無窮,筆墨之間傳神真實,讓人從心中發出一種神往的感覺。

覺得神仙真的存在不僅僅如此,還表現在喜歡煉丹之上,二十五歲那年,他離家東遊作《出妓金陵子呈盧六》:“小妓金陵學楚聲,家僮丹砂學鳳鳴”。

這首詩詞用能夠直到很早就喜歡煉丹,甚至他的家僮名字叫做丹砂,足以證明對於當時神仙思想的執念。

李白對煉丹術幾乎鍾情一生,他每到一處去遊歷或隱逸,總是要想著去採仙藥或者鍊金丹,煉丹的巨大耗費,李白也樂於承擔,紫雲山、嵩山、廬山、敬亭山、泰山等都留下李白煉丹的足跡。

“時命若不會,歸應煉丹砂”,這種熱愛幾乎貫穿李白的一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越是迫切尋仙得道。

去過一次1100年前的唐朝,發現大唐容不下李白的原因,令人同情

歸納總結

道教實在是一個堪稱圓滑的、熱愛生命的宗教,他鼓吹人們去實現願望,追求理想,充滿屬於生命的活泛的力量。

想要做官的,有終南捷徑之路;想求長生的,有煉丹飛昇之術;想要嬉遊紅塵的,有神仙洞府;喜愛世俗的,有點石成金……總之,只要是你想的到,道教都可以滿足你。

唐朝時期開放的民風與道教所鼓勵的用於追求,自由不羈的文化相互融合,當李白“仙性”達到圓滿之時,詩仙也就誕生。

不瘋魔不成仙,可以說大唐成就李白,也可以說李白讓大唐更加開放。

關注 發現歷史,改變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