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直言:孩子太乖不一定是好事,當心形成討好型人格!

同學聚會上大家紛紛聊著自己家的熊孩子多麼不讓人省心,同學小麗洋洋自得地說:“我好幸運生了個乖寶寶,我女兒從來不讓人操心,我們大人生氣吼她時,她都會一個勁兒地討好我們,每次她一討好我,我就沒脾氣了。”大家紛紛羨慕:“哇,能給我們支兩招,說說你是怎麼管教的嗎,這麼懂事的孩子現在不多見了啊!”小麗被大家讚揚一番,說起了自己和女兒相處的點滴,小麗說女兒從小就善解人意,小時候因為不如意而哼哼唧唧,可大人只要一皺眉頭,她就像能夠看懂一樣馬上安靜下來;女兒每次調皮搗蛋,媽媽很生氣地大聲吼她,她從來不哭鬧反抗,馬上乖乖向媽媽道歉,乞求媽媽的原諒;總之,她不僅超級聽話懂事,還特別會察言觀色,大人生氣她乖乖認錯,大人吼她她馬上討好,大人偶爾打她,她都忍著淚水說以後再也不敢了,她極少發脾氣,更幾乎從來沒有反抗過爸爸媽媽的權威,是一個百分百的乖寶寶!

心理學家直言:孩子太乖不一定是好事,當心形成討好型人格!

是不是多朋友都羨慕小麗有這樣的乖寶寶呢?其實啊,大家大可不必一邊抱怨自己家“調皮搗蛋不聽話”的熊孩子,一邊羨慕別人家“通情達理順從懂事”的乖寶寶,因為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太乖不一定是好事,太順從的孩子很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心理學家直言:孩子太乖不一定是好事,當心形成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是什麼樣的人格呢?心理學家稱,一般討好型人格有以下幾個特徵:

一、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討好型人格的人很怕別人質疑自己,很怕被拒絕,所以即使有相反意見或內心真實的需求,也不敢輕易表達,從而常常顯得很沒有主見。

二、寧肯犧牲自己的感受也要迎合別人

討好型人格的人最在意的不是自己的感受是否愉悅舒暢,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而是最在意別人的感受。很多時候即使自己覺得委屈也要成全別人,可以說總是在為別人而活。

三、太在意他人評價

我們常常羨慕一類人,從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活得那叫一個瀟灑痛快。而討好型人格的人則完全相反,他們極其在意別人的評價,生怕別人不喜歡自己,因此,為了得到所有人的認可、讚賞和喜愛,他們說話行事總是謹小慎微,生怕得罪了人或者被人厭棄,他們終日活在別人的眼光中,一旦被人批評或厭惡了就會感到非常難過糾結,痛不欲生。

四、非常害怕起衝突

討好型人格的人遇到不講理的人和事,能避則避,能忍則忍,遇到權威也會表現的非常卑微,因為她最在意的是讓別人高興,只有別人高興了自己才高興,所以無論對方如何蠻橫或不講道理,他們都儘量促進大家和平共處、不吵架不衝突,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有安全感,因此也常常會犧牲自己的利益,放低自己的尊嚴。

總之討好型人格也意味著犧牲自我的人格,想一想孩子一生無法活出自我,總在為他人而活,性格敏感、懦弱、自卑、自我評價低、沒有主見、甚至沒有原則和底線,這樣的孩子真的是我們父母想要的孩子嗎?

心理學家直言:孩子太乖不一定是好事,當心形成討好型人格!

那麼討好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除了有一部分的基因因素外,最主要還是因為童年時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影響,而其中又以家庭教育的影響最為直接。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父母給孩子“有條件的愛”,比如只有孩子順從父母,聽大人的話時,父母才會認可、讚賞孩子,若孩子違背父母意見,不符合父母的期待,父母就指責、批評、羞辱甚至吼罵孩子,那麼久而久之,孩子的內心就會形成一種觀念“我聽話懂事,符合爸爸媽媽的期待,爸爸媽媽才會愛我”,於是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他們就漸漸再也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滿足自己的感受,而是學會迎合父母、討好父母、為父母而活,漸漸放棄了真實的自我。

心理學家直言:孩子太乖不一定是好事,當心形成討好型人格!

所以,父母們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孩子性情溫順、事事順從就愈加無意識地要求孩子聽話、懂事,也不要因為孩子懂得反駁、不肯屈服、脾氣倔強就埋怨孩子不好管教,實際上,這樣的孩子反而證明了其獨立自主、不盲從、有主見的品質和能力。

無論孩子的天性是溫順還是倔強,是善解人意還是堅持自我,父母們都應該把孩子當作獨立個體,平等的對待,儘量不要用自己的權威壓制孩子以讓孩子屈服,因為一時的屈服可能會導致孩子一生的不幸福。

願父母們能夠多多給予孩子自由、自主權和無條件的愛,也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真正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