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上世纪90年代,泉州新门街动工改造

为了留住“泉州传统建筑的精髓”

在修建时融入了不少闽南建筑元素

这些闽南建筑元素,你都认识吗?

它们分别都有什么用途?

走!一起去泉州新门街上找找看吧!


01

连屋顶都在“期待”你回家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作为闽南传统建筑中最常使用的建筑形式,它由正脊做成曲线的形状,两端往上翘起,类似上弦月形,而在尾端分叉为二,就像是燕子的尾巴一样,所以称为燕尾脊。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而它微微叉开的尾部就像燕子归巢时的形态,将父母盼儿归的亲情,演绎得淋漓尽致。所以,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双燕归脊”。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其实“燕尾脊”不光好看,它也有一定实用价值,就是尖端放电。在雷雨季节,闽南的古大厝常因有“燕尾脊”的缘故,而减少居民少受伤害。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图 | 杜戟

连续的坡顶和穿梭建筑之间的廊道似山峦,如海浪和丝绸,象征古城山海水城的基本特征,沿街连续的燕尾脊也成了古城新门文旅街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02

凝固在屋脊上的“3D立体画”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在泉州,你经常能在寺庙、古厝的屋脊上的看到剪瓷雕。它们多以龙虎凤、花鸟虫等造型“凝固”在屋檐上。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摄于西岳龙山寺

在闽南沿海地区,建筑物常年受到海风的侵蚀,机智的匠人便将坯薄质脆的彩色瓷片剪成形状大小不等的细小瓷片,贴雕在屋脊、翘角、门楼、壁画上,不仅视觉上绚丽,

更经得住风雨、海碱的侵蚀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图 | @万分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除了寺庙宫殿的屋脊,在泉州像新门街上这样大幅的剪瓷雕壁画已经是少见了。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区别于寺庙的规制(寺庙大多是龙凤、神兽等),新门文旅街区上的这幅剪瓷雕壁画描绘的景象以山水、花卉为主。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① 小桥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② 山丘和亭子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③ 古树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④ 花卉

经过岁月的洗礼,它们依旧在阳光下、月光下闪耀着绚丽的色彩。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03

屋顶上的窗,为什么叫老虎窗?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一直有个疑惑,屋顶的天窗并没有类似老虎的图腾,它凭什么能叫老虎窗?

直到偶然听见一位长者说起才豁然开朗,原来老虎窗是音译而来的,是英语”ROOF”的沪语谐音读法。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老虎窗是指一种开在屋顶上的天窗。也就是在斜屋面上凸出的窗。闽南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空气湿度大天气炎热,风大雨多。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我们知道热气都是往上升的,所以屋顶上保留着通风的小窗洞,能有效排放热气。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在泉州老虎窗大多选用这种深绿色的琉璃瓦,虽然是小窗,但排列的造型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屋顶有多种组合,看起来更加协调。


04

泉州屋檐下,藏在最美的故事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水车堵”,这个名词是由闽南的方言组合:水-美,车-斜,堵-墙面,说得白话点就是“很美的墙上斜垛”。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摄于西街奉圣宫


水车堵大多位于传统民居的房檐下,是一条水平状的建筑装饰,内容主要包括动植物绘画、戏文故事画和神话传说。

而它之所以有点“斜”,一是为了便于人们仰视观赏上面的装饰,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能起到阻隔雨水冲刷墙的作用。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摄于接官亭观音殿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摄于西街奉圣巷内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摄于西岳龙山寺


在泉州,大部分古厝或寺庙的水车堵上大都会以剪瓷雕、灰雕、或是彩绘等传统工艺来装饰水车堵。

而在新门文旅街区的沿街其实也运用水车堵的原理,“简易版”的水车堵虽然不及传统水车堵精美,但也起到了延缓雨水冲刷墙面的作用。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05

一落雨就吐水的“网红”神兽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古代建筑的排水孔,常做成动物的形象,在泉州,这个长着小嘴,一落雨就“吐水”的小家伙在闽南叫滴水神兽,也称作雨漏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泉州人认为它“细水长流”的样子,是很好的寓意。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漫步新门文旅街区,随处可见的“小鲤鱼”,就是以滴水兽为原型所设计,保留了“细水长流”的美好寓意。


06

用红砖砌出的“美妙韵律”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说起闽南建筑的墙大部分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出砖入石”,利用红砖和其他建筑材料混砌也是闽南建筑的一大特点,让墙面看起来和谐又有对比的视觉效果。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而这里所提到的砖花墙,其实就和“出砖入石”原理一样,利用清水红砖搭配白色花岗岩或其他材料,规则排列的一种墙面混砌方式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比较常见的砖墙样式有:梅花封墙砖、万字花砖墙、龟背砖花墙、古钱花砖墙、葫芦花砖墙、并花砖墙等。走在新门文旅街区上,抬头寻找,你就能发现它们。

除了用红砖混砌,灰雕(又叫灰批,以经过特别处理的石灰为主料)也是闽南建筑很重要的装饰工艺之一。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以后有人再问你,闽南房子都长什么样?你可别只知道出砖入石了哟~!


鸟有巢,兽有窝,人有家

“宅”为人居之器 ,“居”则承生活之理

作为地方社会文化与历史特征的载体

传统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是承载传统文化之魂的躯体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那么如何留住传统建筑的精髓?

这件事情早在90年前

那个时代的青年人,就已经开始行动了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20年前泉州这条街街改造时,竟藏了这么多闽南建筑元素

△营造学社以图书等方式留下了中国建筑的精魂,梁思成、林徽因等都是营造学社的成员

爱拼敢于赢的泉州人

也从未对停止美好生活的向往

精心雕琢每一扇窗、一片瓦、一块砖

让传统建筑文化融入当代

留住传统建筑的精髓

作为当代泉州青年,我们责无旁贷

当然,你首先得认识它们

我说的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