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今日是否足夠努力?今日又為誰而努力?

吾日三省吾身,今日是否足夠努力?今日又為誰而努力?

努力,本來是個褒義詞。

它代表你對於一件事情的專注還有不顧一切的感覺。在大部分人的眼裡都,足夠努力的結果就是成功。

基本所有沒有做好的事情,都可以說是不夠努力。

可是,有些時候,所謂的“不夠努力”,也會暗示說你天賦不夠,或者是說你的能力不足,或者你為對方付出的不夠。

所以越是厲害的人,哪怕他也是付出巨大的努力才做成某件事,也要表現的這件事的完成不費吹灰之力。

努力大家都可以有,可是天賦出生這些東西,不是每個人都有的,這些更值得炫耀。

所以有時候,努力聽起來也有點諷刺。

吾日三省吾身,今日是否足夠努力?今日又為誰而努力?

來自網絡

01

學生時代,努力有個意思差不多的詞語,叫做勤奮。

因為那個時候,是個學生的身份,所以學習就是我們的生活的重心,成績就是區分學生等級的重要標準。

對於這個重心,如何維持好,對於我這種IQ一般的孩子,努力就是唯一的要求,而這個努力量化的結果就是我期末考試成績單上的那些數字。

一旦我分數沒到一個所謂優秀的標準,家長老師就會說,"一定是你還不夠努力"。

我每每都是覺得他們說的是對的,所以回去之後更加的努力,比以前起的更早背單詞,睡得比更遲刷題,希望比別的同學更優秀。

可是,最後考試,成績出來後,還是沒有很大變化,我忐忑地看著成績單,我好像做錯了什麼似的。

"一定是你還不夠努力。"

還是同樣的回答,我覺得很對不起,可是又很委屈地接受了。然後更加的努力,把所有的錯題再做一次,還是早起晚睡的學習。

再次考試,我還是沒辦法考到所謂優秀的範圍內,看著那有點諷刺的分數,我有點慌張。可是保持著優秀的同學還是在優秀著,內心有點開始埋怨自己。

"為什麼人家無論什麼難度都考得很好。一定是你還不夠努力。"

我準備小聲的辯解大人的這句話還是"不夠努力"。最終我不敢再說什麼。沒有選擇再次去反抗這個評價。開始對於學習有點恐懼。

我選擇結束了一段時間那個早起晚睡的瘋狂生活,開始對於排名沒那麼看重,盡力去學,然後保持優勢科目,不再糾結是否足夠努力。

我選擇盡力,然後接受現在,直到分科後,我選了理科,減少了那些我怎麼上進都搞不定的科目,排名突然就上去。

可是那個悶熱夏天的蟬鳴聲,對我來說,格外的聒噪。

“不夠努力”這句話,它看似用來否定我之前的努力,可是也讓我清醒,有些東西真的不是我努力就可以的。

非常慶幸我自己調節了過來,不為了努力而去努力,而是享受學習本身,在優勢科目中找到自信,然後不拋棄不放棄弱勢科目。

心態開始從我不夠努力才比不上別人,變成,我不夠別人優秀所以我要努力。

這就是一切的改變。

吾日三省吾身,今日是否足夠努力?今日又為誰而努力?

來自網絡

02

畢業後,新工作,在實習。

我認真做著上級交代的事情,保持著所謂的努力。

客人需求的不定,一直忙到夜裡11點,。

在之前我已經努力加班半個月了,為了趕上情人節前出完方案,以求在上級面前留下一個勤勤懇懇的初印象。

我覺得新人經驗不夠,要努力來湊。

那時候公司流行所謂的"狼性文化",所謂的底層員工,哪裡可以反抗,畢竟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剛剛交了房租押金,為了生活低頭。

每次的開會末尾就是要各種"要努力""愛拼才會贏"之類的精神喊話。

期間還會有一些所謂"不夠努力"的上臺檢討,月度總結的時候,我看著我隔壁桌的那個女生上去了。

她和我一起加班,我們都是新人,往往最後離開的就是我們。

我看著她每天給客戶打電話,加班時對客戶信息秒回,提供了三四份的方案,連續熬了一個多月,在最後客戶本身的問題,沒有成交。

因為這樣,她被歸類在"不夠努力"的一類,我內心有點複雜,她的努力好像沒有被看到。

不久,她辭職了,現在是一個婚紗店老闆娘,畫著美美的妝,每天接待到不同的預備小夫妻。

“不夠努力”,在上級的眼中,就是業務沒有達標,讓他被老闆批評,蘊含著不滿,它否定了你的工作能力,同時也否定了你這個人。

可是我們能接受這樣的“不夠努力”麼?反正我不能,所以,我也選擇離開。

新的公司不會搞虛的集體“狼性”加班,鼓勵的效率和溝通,所以還不錯。

吾日三省吾身,今日是否足夠努力?今日又為誰而努力?

來自網絡

03

從小到大,所謂這個"不夠努力"這個問題,我都沒法去回答。

在我看來,現實情況下,我還是能再努力的,畢竟沒有豁出一切。

可是,如果努力這個東西可以被量化到夠不夠的話,為什麼從來沒人說過什麼標準才是努力夠了?

那標準的制定者是我,還是比我更有閱歷身份財富人?顯然兩種都有。

全部人都在推崇過程更加重要,結果不重要。可是,生活中,沒有結果的努力,又被批得一文不值。

社會上永遠是得到好結果的人,會有更多好過程。他們的努力被看到,被認可,是因為他們的結果足夠讓大眾認可,所以他們足夠優秀。

現實是很多平凡人的努力,在這個社會,竭盡全力也只是成為了一個善良的平凡人。

這個努力只變成平凡人的過程,就不夠努力了?

它要求我們去享受這個過程,可又是根據結果來決定努力的過程能不能被接受。

足夠努力和一定成功沒有等價的關係的。

很多人也在"不夠努力"的怪圈出不來,他們也沒有太多好的建議。

也許你就覺得他現在的事情就是不夠努力造成的,可是,現實一件事的成功有很多方面。

比如運氣,這個在足夠上進到成功的人士中不怎麼提起的詞語。它佔比很小,可是對於成功極度重要。

有人說,我不要成為"第二個馬雲",其實就算給你一個複製他成長的機會,像他那麼努力,在我們這個時代也很難成為"第二個馬雲"。

他的成功是他那個時代和他特定時間遇到特定的人事物所綜合產生的一個完美的結合。

吾日三省吾身,今日是否足夠努力?今日又為誰而努力?

來自網絡

04

可怕的是,現在的好多人都是用“還不夠努力”的說辭,來要求別人達到自己的目標。

這種轉變在踏出社會後,變得更加明顯。

“你還不夠努力”,潛臺詞是,“你還不夠我需要你的努力”。

這份努力不是為了讓你變得更加優秀,而是不要拖我的後腿,或者說你的努力還不夠為我的優秀錦上添花,再或者是你的努力還不夠填補我的懶惰。

很諷刺吧,你的努力是因為沒有襯托起我的優秀。

你努力給上級跑腿買咖啡,你努力去給博士導師搞衛生,你努力去討好客戶去喝酒......

這些努力,很多時候就是在向特權們,求個機會而已。

努力的意義,變得不高尚了,要求“足夠努力”就會變得非常諷刺。

沒有了學校的考試來判定自我的優秀程度,我們就不約而同把身邊人對自己的看法,變成定義自己存在的標準。

決定我是誰的答案不在我本身,而是在於其他人的看法。

社會是有隱藏的階級的,權利機會固定在某些人的身上,有些人就算不夠努力,他也是不會被責怪的。

就像網上說的,你竭盡全力才到達的起點,人家出生就在終點不遠的地方了。

我們要學會判斷,所謂的“不夠努力”,是換取機會的代價,還是為了自我能力的再度提升所需要的投入。

要用結果來判斷自己努力是否足夠的話。換取機會的代價這種判定方式完全在於別人的主觀,而自我提升卻是可以靠自己的。

苟且的去努力,還是努力去苟且,這個還是得心裡有自己的衡量。


我是小粽子,一個在努力達到別人和自己要求的努力的自省小夥兒。如果有人說你還不夠努力,你是怎麼覺得的,評論裡互相聊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