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脣亡齒寒 閱文怎麼可能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1

  前不久,騰訊正式接管閱文集團,引發各方關注。我也做了一些分析,探討未來閱文+騰訊將繼續聯動上下游資源,進行IP價值再探索的諸多可能。

  沒想到,雙方的資源盤整和業務整合剛開始,就爆出了“閱文合同被指霸王條款,引發作者抗議”的新聞,業界人士議論紛紛。

  有幾位朋友問我怎麼看待此事,我覺得這事真沒什麼可討論的,一個去年的合同,即使成熱點也應該是去年的熱點。但閱文話題性肯定沒有騰訊強,所以在騰訊接替關鍵時刻,被人炮製成“騰訊&閱文新合同霸王條款”,自然能夠吸引眼球。

  有時候,我們很多媒體小號只是需要一篇10萬+罷了。我看到一篇文章《騰訊接管閱文,閱文高層被爆集體離職,新合同又對大神作者下黑手》,就是此類代表。

  很明顯,“閱文新合同”一事,被一些媒體小號帶節奏了。

  2

  對於一些事情的討論,我們實事求是,迴歸常識就夠了。

  一個基本的常識在於,閱文和作者是唇亡齒寒的關係,逼死了作者閱文也就倒閉了,閱文怎麼可能傻到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評:唇亡齒寒 閱文怎麼可能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另外一個基本的常識在於,世界上沒有不犯錯誤的個體和組織。閱文以及閱文的前身盛大文學走過很多的彎路,進入騰訊時代的閱文也依然有很多缺點,也依然存在很多問題。

  有問題不怕,怕的是有沒有改進的態度以及能力。

  在這個新聞出來後,騰訊方面也表示“作為2020年4月27日新上任的管理團隊,我們收到了很多針對這份舊合同的批評和意見。我們非常重視並已經著手重新審視,將會與作家們進行廣泛的溝通,對於不合理的條款,我們會做出相應的修改。”

  你們看,騰訊方面是願意開誠佈公的做一些溝通,至於溝通的結果以及後續的措施,我將密切關注。如果騰訊只說不做,或者都懶得改進,那我們一起捶打它。

  3

  為什麼說作家和閱文是唇亡齒寒的關係,這就要上升到整個網文產業以及新文創、大IP這些層面去談。

  網絡文學不是新生事物,20年前就有包括榕樹下在內的一批先行者,此後進入起點、幻劍、紅袖時代進一步激發了這個行業發展,然而多年來這個行業一直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況,流量很大收益很小,通過網絡寫作致富是天方夜譚。

  後來是起點等平臺通過點擊訂閱收費+月票獎勵等模式,讓一批網絡作家過上了小康生活。再後來,囊括起點等平臺的閱文進入騰訊時代後,通過IP化的運作(目前IP運作的最成功的方式就是改編影視劇,遊戲改編還有待成功),讓一批作家收入甚至超過傳統頂級作家。

  我之前說過,這幾年,在騰訊的新文創戰略加持下,閱文先後完成了IPO、併購新麗、整合上下游資源進行IP價值落地.....逐步的成為了騰訊文創的排頭兵,也成為行業最大的IP生態構建者,這幾年國內熱門的影視劇、音樂、動漫、長音頻等很多爆款內容,多出自閱文IP,比如《慶餘年》《琅琊榜》《鬥破蒼穹》等等。

  閱文很風光,尤其是去年的爆款《慶餘年》,讓閱文把IP價值裂變的可能給了業界更多的想象力。閱文的風光和成績來自於這810萬的作者,當然反過來看,也給作者帶來很大收益。這幾年中國作家富豪榜上的常客,比如唐家三少、我吃西紅柿、天蠶土豆等等,絕大部分的出自閱文旗下平臺。僅僅就這一點,足以說明閱文給作家創造了巨大的價值,雖然金錢絕不是價值的全部。


評:唇亡齒寒 閱文怎麼可能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4

  這幾年,網絡文學創作者過的好嗎?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實際情況呈現出兩極分化,有作者年入數千萬,有作者無法通過寫作維持基本生活開支。閱文的810萬作者中,大部分也是兼職寫作。

  閱文很多時候,要做的工作就是平衡各方利益,讓更多的作者享受到產業發展和平臺發展帶來的紅利。

  在這些工作中,打擊盜版,保護版權並且進行運作是閱文的重點工作。在上個世紀盜版書商1年的盜版數量在幾十萬冊已經是驚天大案,而後來像君子堂和小說520這樣的平臺,輕輕鬆鬆就能對起點中文網帶來幾億的盜版損失。

  這幾年騰訊&閱文打擊盜版不遺餘力,為的是讓作者和這個生態更健康發展,保障作者和平臺雙方的利益。當然,關乎作者利益,閱文和騰訊做的事情讓人不僅僅打擊盜版,不僅僅給作者帶來真金白銀的收入,還有很多很多。由於篇幅問題,我們很難展開來講,感興趣的讀者自行百度搜索“閱文 作者 生態 IP”等關鍵詞,自有答案。

  總之,閱文和作者是一條船上的人。

  5

  另外,再來聊聊網絡上這幾天因為幾起熱點事件充斥其中的戾氣和謾罵對抗。除了閱文,還有另外一家平臺是B站,僅僅因為發了一條《後浪》的演講,就被扣了一頂頂帽子,甚至有人說這是“咪蒙式的把戲”“毒藥”。

  關於文藝創作和內容生產,我們一直講究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三不(不扣帽子,不抓辮子,不打棍子)。

  在閱文這個事情上,如果只是簡單的給閱文或者騰訊打上“黑心平臺”“過河拆橋”等標籤。那麼只會造成二元對立,喪失了理性思考的可能,也失去了解決問題的暢通渠道。最終的結果只能是雙輸,即閱文失去了優秀的作者,優秀的作者失去了創作渠道,讀者也將陷入“書荒潮”。

  打標籤和扣帽子會矇蔽思考能力,就以這次閱文和作者的爭執為例,不少人只是跟著網絡上的一些聲音,罵騰訊&閱文剛成立新班子,就讓作者簽署了賣身霸王條款。事實上呢,合同是去年簽署的,和新班子沒有關係(當然,如果後續新班子沒有改進,就是失職)。

  唐家三少也莫名其妙的躺槍,也是因為有很多“情緒代替思考”的人,搞錯了對象,為噴而噴,鬧出來笑話。


評:唇亡齒寒 閱文怎麼可能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而真正的作者,似乎並沒有我們以為的對閱文“普遍不滿”,否則媒體報道的“55斷更節”就會成真,5號的起點等網站就會開天窗。

  要常識,不要反智;要溝通,不要對抗。

  寫在最後:就像《後浪》的演講一樣,真正的主要關注者其實是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前浪,我認識的95後和00後的後浪們壓根不知道有這場演講。

  同樣,這次閱文VS作者事件,看起來很熱鬧是個大新聞,真正的主要關注者也還是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媒體人,至少我認識的作者根本就沒有去關注這些紛紛攘攘的爭執,他們更關心的還是實實在在的自我提升和平臺獲得感。

  很多時候,所謂熱點新聞只是“總想搞個大新聞”的小號媒體自嗨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