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決賽作品,名師名校長們做了怎樣點評?完整版

今天(5月6日),第二屆未來媒體人創意實踐活動獲獎名單揭曉,662件作品獲獎!未來媒體人活動的名師名校長命題專家評審顧問團,如何評價孩子們的作品?“1分鐘視頻,講述孩子們眼中的網課”,名師名校長們更詳細、更完整的作品評點來了!

俞立中:小學組作品更吸引眼球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認為,《2020,我們一起上網課》這一次決賽,小學組表現更勝一籌。

讓俞立中印象深刻的分別是:明強二小的毛子軒和閔行區實驗小學龔思哲兩位學生的作品。

毛子軒的作品視頻一開頭用了一段RAP說唱的方式,吸引大眾眼球,然後再分享網課的感受。而龔思哲的作品是用學生上網課所表現出的2種不同態度,通過散漫上網課、自律上網課,形成鮮明反差。

俞立中表示:“決賽的題目是圍繞上網課,但學生如果從字面上理解這道題目那僅僅是不夠的。字面理解去完成作品就像一杯白開水,展現不出新媒體的效果。在作品中很多學生用了相似的手法去拍攝視頻,比如上網課的一天,從早上起床、升國旗、上網課、課間操等等,彙報一天的網課像流水賬一樣。”

“好的作品需要有創新意識、故事性、找到明確的切入點。1分鐘的視頻時間有限,應該抓住重點,簡潔鏡頭,通過電影的方式和語言呈現出視頻的效果。在作品完成上小學組更具備這些。”

周葆華:獨特視角,展現豐富多樣的網課

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周葆華看來,本次決賽作品有三大特點:

一是學生緊密圍繞網課學習這一主題,展現豐富多樣化的網課,充分體現網課教學特點。

二是學生作品形象和深動,對每個學生來說網課即新鮮又新奇,第一次上網課要面臨技術挑戰,同時還要克服自己的惰性。通過學生獨特視角,多媒體技術和語言,展現了豐富多樣的學習生活、學習狀態。

三是學生作品有思考和探索精神。通過媒介素養更好的思考生活,作品中不乏學生通過家庭視角呈現網課狀態,比如在網課中與父母爺爺奶奶感情發生的變化,還有學生的父母是醫生或老師,記錄下了父母職業的艱辛付出。學生的作品體現了超越小我,關注大我。通過網課關注社會他人以及家庭關係。

姚鳳:不僅關注自己,更關注身邊人

明強小學校長姚鳳表示:很多學生對網課的視角不僅僅侷限於自己。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戴巍的作品中將媽媽作為主角,媽媽是一名語文老師,既要備課批改作業,同時也是家長,要兼顧兒子的作業飲食起居,在網課中媽媽化身“百變超人”。

這一作品給姚鳳留下了深入印象,同時還有更多學生的作品讓姚鳳印象深刻。姚鳳表示:“在本次決賽作品中,看到了學生的視角多元化,不是單一的描述,而是通過家長、老師、家人,甚至是家裡的老人一起參與到網課中來。獨特多元的視角,觀察身邊人,記錄網課。同時,還有以講故事的方式,深動描述了網課中發生的事,更像是一部微電影。視角+視覺,圖片+視頻,用新媒體的技術手段講述網課的一天。”

郭金華:是一種積極力量的表達

大同中學校長郭金華表示:網課生活的作品是一種積極向上力量的表達。

孩子們以自己為主角,通過自己的視野和獨立的思考,對特殊時期學習生活做了精彩呈現。

小作者們在素材的選擇、剪裁、組合以及媒體技術運用的技巧都令人歎服!

徐紅:是一種積極力量的表達

上海市實驗學校校長徐紅表示,不少視頻選材精巧,表達靈動,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盛雅萍:有新意,有立意,有高度

立達中學校長盛雅萍表示:“本次作品有新意,有立意,有高度。”

她說,決賽中不少學生的優秀視頻作品讓人眼睛一亮。

有醫護人員的子女對自己身在前線的醫生爸爸寫信告白,展現令人動容的親情;用一隻貓的視角講故事,角度新穎;也有學生記錄了勞技課,不僅展現勞動教育成果,更讓孩子學會了關注社會,關心身邊的人。

而在視頻拍攝技術手法上,七寶明強第二小學的葉羽軒,在視頻中採用分鏡頭,講述了上海的“我”與雲南彝族同齡人在網課中的經歷,構思較為獨特,立意較高遠。

讓盛雅萍校長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楊浦區凱慧初級中學胡文瑋提交的作品《疫情之下的“主播”們》。這個視頻的腳本,令人有眼前一亮之感。首先,它脫離了一般視頻劇本以一個孩子為故事主角的思路,將視角聚焦於“網課主播”——老師們身上。

視角有新意,立意有高度。鏡頭與旁白具有衝擊力,剪輯手法成熟,具有非常好的觀賞效果。

黃玉峰:體現了孩子們思考問題的能力

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說,在這次疫情中,孩子們體驗到了過去從來沒有的東西,並且開始思考問題。

不少作品表達新穎有個性,體現了孩子們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提升了孩子們在新條件下的新能力。

因此,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吳蓉瑾:外顯的是網課,內在的是情感

盧灣第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說:“一場疫情,使大規模的在線教學成為了現實,孩子們通過他們的視角記錄了自己網課學習的體驗,我們看到了很多真實、樸素的記錄。孩子們在拍攝中開始懷念且更為珍視課堂教學中真切的師生互動,盼望著學習變得有趣且有效,開始渴望和夥伴之間的相處,在不少孩子的作品中都能感受到這些內容。外顯的是網課實錄,內在的是孩子們的情感需求。我想這也是此次活動的主旨,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真實記錄,真情體驗。”

連旭萍:創意無限,腦洞大開

浙江溫州大學城附屬學校副校長連旭萍對這次參賽作品的評價是:創意無限、腦洞大開。

比如,潘炯睿同學的作品以“宅家上網課好不好”為話題,聯合同學進行“雲採訪”,讓同學們共同表達自己的看法,具有思辨性。

潘衛萍:主題結合現實,標新立異

江蘇吳江區黎裡中學校長潘衛蘋認為,孩子們從現實的角度,將主題結合,配上生動的語言表現力,傳播滿滿正能量。

例如,作品《One Day》、《我們一起上網課》,不論拍攝手法還是構思取材,都標新立異,娓娓道來的陳述和親切的表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注:除了上述名師名校長,未來媒體人創意實踐活動還得到了:靜教院附校校長張人利、上海一師附小校長魯慧茹、安徽六安登科學校校長吳雪巖、浙江寧波外國語學校副校長項嶸等名師名校長的支持。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