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重新審視生命的契機

《後天》:重新審視生命的契機

《後天》是我看的第一部災難片,是高二時英語老師帶著全班一起看的。

當時,印象最深的場景有兩處:

一處是被困在公共圖書館的一行人為了不被凍死而不得不燒書取暖。這是一座藏有世界上第一本《聖經》的圖書館,甚至還有一間專門的稀有圖書室,可想而知其中藏有多少珍貴的書籍。可是,再寶貴的思想文明,和生命相比呢?孰輕孰重?人類要怎麼選擇?

另一處是女主角Laura無法入眠時和男主角Sam的袒露心扉:“我所關心的所有事情,我所努力的所有事情,都是為將來所準備的,可將來已經不存在了。”這段話深深地觸動了我。作為一名高中生,我生活的日常都是為了明天的學習。那如果沒有明天呢?我的今天,以及過去所有的努力,還有意義嗎?

我並不是否認知識和學習的意義。事實上,從影片中不難發現,這群人之所以能倖免於難,和他們的學識能力有很大的關係。例如,當Sam差點被淹凍得發抖的時候,Laura因為在生理衛生課上認真聽講,知道此刻若四肢回血太快,心臟會難以承受而停止跳動,所以她會抱住Same用自己的體溫幫助他取暖。

我只是覺得,我們應該能從中收穫更多,至少偶爾停下來,給自己一點時間思考生命的意義。

就像Sam的爸爸,他是一位優秀的氣象學家,二十年來兢兢業業地工作,認真負責,從不放鬆,在此次危機的識別、分析彙報和戰略指導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是,Sam,這個17歲的大男孩,最難忘的假期竟是幾年前因船隻故障而被困格陵蘭島的經歷。為什麼?因為,他那個需要去各地做研究的爸爸常常一走就是幾個月,於是那段陰雨連綿的日子成了他們唯一連續獨處十天的時光。

這部影片,生動形象地向觀眾呈現了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多麼渺小的事實,也充滿了人類在災難面前團結互助的溫暖:

Sam通過公用電話和父母取得聯繫後的第一件事,是請他們向Laura和Brian的父母報平安。

一無所有的流浪漢,始終照顧著他的流浪狗。公共圖書館有寵物不得入內的規定,平時嚴格遵守並趕過他們的保安人員,看到流浪漢帶著流浪狗躲進館內避難的時候,選擇了默不吭聲。

當北部的民眾按照國家的指揮朝南部緊急疏散時,Sam的媽媽讓助手先行離開,她選擇留下,獨自陪伴只能等待救護車才能離開的腫瘤病人。萬幸的是,他們等到了。

當Sam的爸爸即將踏上前往紐約的行程,他曾經的兩個助手明知危險且未必解救成功,卻仍然放棄了前往南方避難的機會,選擇與他一起上路。哪怕其中一個人不幸中途犧牲,另一人也不曾退卻。而當他昏迷時,Sam的爸爸也盡心盡力地保護他、照顧他。

當助手問到:“我們會怎麼樣?”Sam的爸爸說到:“人類度過了上個冰川時期,我們當然有能力度過這一次,一切取決於我們是否能從我們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是的,危機終會過去,但我們需要反思和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