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新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導致冷冬,《後天》也許不遠了!

隨著全球變暖對於兩極的影響逐漸明顯,越來越多的極端氣候也逐漸出現。

在2014-2015年,美國氣象學會監控了波士頓及附近地區的天氣變化。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除了1995-1996年的冬天降雪量達到107.6英寸之外,它的年平均降雪量也僅有43英寸。但是2015年,這一地區不但降雪量有非常明顯的增加,更重要的是,這一地區打破了1872年以來的最低溫度記錄。但是反之,生活在更高緯度的人們卻感覺冬天沒有之前那麼冷了。這在地理學上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

美國最新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導致冷冬,《後天》也許不遠了!

波士頓的大雪

2016年“地球物理研究雜誌”根據數據統計發現,冬季的極端天氣,不止在美國,在整個世界範圍內都越來越普遍。美國氣象學會(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最近公佈的一項研究發現幫助解釋了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

有點諷刺的是,引起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竟然是北極的升溫。隨著北極氣候變暖加劇,它引起了一種名為“反極地渦流”(polar vortex)的現象。這種現象是指在地球兩級產生了大面積的冷空氣環繞的低壓區域。

美國最新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導致冷冬,《後天》也許不遠了!

“極地渦流”的衛星圖

研究人員發現,“極地渦流”逆時針轉動有助於在極點附近保證極地氣候的正常化。但是,當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以北的海冰融化時,這些無冰面覆蓋的海洋將會釋放出跟多的熱能,這些熱能會上升至海平面18英里的平流層。這種現象將會削弱極點附近的“極地渦流”的正常逆時針循環,在壓力差的作用下會使更多的極地冷空氣南下。這也就是導致全球多地近年出現冷凍的原因。

研究人員甚至認為,在過去40年間出現的異常冷冬都與“極地渦流”的減弱有著極大的關係。

研究人員通過分析1979年至2015年間北緯60°以上地區的1月-2月的大氣風俗數據。同時將“極地旋渦”的強弱與相關地區的溫度進行對比,看是否會出現相關性。最後研究人員發現,當“極地渦流”較弱時,一些為度較低的國家往往會出現冷冬。隨後研究人員發現了“極地渦流”的強弱與海洋冰面損失間有著直接聯繫。

美國最新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導致冷冬,《後天》也許不遠了!

海平面大面積融化,導致海上冰層的損失

這種因為“極地渦流”變弱而產生的極端天氣不僅對美國產生著影響,對於歐洲與亞洲的影響更大。2012年,俄羅斯人經歷了70年來最為寒冷的冬天,溫度直降到零下50攝氏度。而在2016年的瑞典斯德哥爾摩則降下了總量為15英寸厚的大雪。

美國最新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導致冷冬,《後天》也許不遠了!

瑞典斯德哥爾摩大雪

薩諸塞理工學院大氣與環境研究所合著者猶大科恩(Judah Cohen)在一份聲明說表示,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僅證實了“弱極地渦流”與冬天全球多地的極端天氣有關,同時也通過計算得出了俄羅斯和斯堪的納維亞等地區的冷卻水平與減弱的渦流有關。猶大科恩說:“隨著氣候變化,很多極端天氣發生的幾率也在逐漸上升,這對於很多地區來說是一個不好的消息”

美國最新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導致冷冬,《後天》也許不遠了!

也許現實距離電影確實不遠了

現在大部分人認為氣候是在“全球變暖”,但現實更為複雜。氣候變暖導致整個氣候系統產生了波動,這意味著冷冬的降臨。但是現在人類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並不僅僅是寒冷的冬天,更是氣候得波動!可能在下一個冷冬,你的滑雪板甚至都無法到達坡頂了(太冷全部結冰了,你還往上劃什麼)!“後天”也許真的要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