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忠林:疫情期間,主動到一線“補位”投遞

戴上口罩與手套,拿起消毒液佝僂著腰,對生產場地、郵件、生產用具等進行消殺,這是今年新冠病毒疫情期間,中山郵政東鳳郵政攬投班易忠林每天到崗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每天下班,等所有工作人員走了以後,易忠林又拿起消毒液,把所有郵車等需要消毒的地方進行全面消毒;幹完這些工作,易忠林才安心回家。“有時候,他到家在群裡發消息時,已經是晚上八九點了。”他的同事敬佩地說。

記者採訪時瞭解到,今年春節受疫情影響,中山郵政快件暴增,在江西老家過年的易忠林提前返崗,主動“補位”,重返一線投遞工作。

易忠林:疫情期间,主动到一线“补位”投递

100多個快件蹲守了一下午

身為管理人員的易忠林本不需要到一線投遞,但受疫情影響快件暴增,他們班組的5名投遞員不能及時返崗,為了讓東鳳郵政攬投中心正常運轉,易忠林便主動“補位”,管理內務的同時還承擔起一線投遞工作。

大年初三一大早,提前結束休假的易忠林急匆匆地回到了單位,戴上口罩與手套,拿起消毒液對生產場地,辦公室、郵件、生產用具、郵政車輛進行早上的第一次消毒。一會兒,郵車緩緩駛進大院,當打開車門時,他衝在最前面,向車身,車門與內裝的郵件噴灑消毒液進行消毒,確保所有郵件的安全。接著又親自帶領著投遞員,合力把卸下的郵件分揀完畢。在投遞員眼中他永遠起著標杆的作用。

2月初時,疫情管控嚴格,各個社區嚴格防守,快遞員不能進入社區,易忠林等廣大快遞員紛紛在社區入口指定點擺起了地攤。易忠林回憶,當時同一個小區,有100多個快件需要派送,他就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騎上墨綠色的三輪送郵車到小區門口擺地攤,100多個快件一一取下後再逐個給客戶打電話。

“正常情況下,同個小區100多個快件,可以直接存放小區菜鳥驛站、蜂巢等快遞存放點,半個多小時就能搞定。”易忠林說,那天下午他從2點一直蹲守到6點,直到客戶把所有的快遞取走,他才收工。“當時蹲得太久了,一直在打電話,一趟下來手臂痠痛,手指僵硬,起身時腳也發麻了。”說到此處,易忠林靦腆地笑了,客戶取走快遞時表示感謝,那一刻我覺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最先到達和最後離開的人

每天早上6點起床,騎上摩托從小欖出發,經半個多小時顛簸到達東鳳郵政攬投班,風裡來雨裡去是易忠林的工作常態。17歲那年他輟學從江西萍鄉市隻身來到中山當起一名投遞員,用稚嫩的肩膀扛起兩個妹妹的學費。

從17歲算起,易忠林已經在郵局工作17年了。2006年他20歲那年,他在中山郵政集團小欖分公司入職,14年過去,他也從一線投遞員升職到了管理人員,成為了一名管理人員——副班長。先後拿到了“廣東省郵政系統郵政投遞員職業能手”、“五星投遞員”,去年他還榮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

他的同事盧權標透漏,身為副班長的易忠林每天早上7點多就到崗,是投遞班最早到達的工作人員,即使疫情期間到處封路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戴上口罩與手套,拿起消毒液佝僂著腰,對生產場地、郵件、生產用具等進行消殺,這是疫情期間易忠林到崗之後第一件事。盧權標說,“每天下班後,所有工作人員走了以後,易忠林又拿起消毒液,把所有郵車需要消毒的地方進行全面消毒。”

易忠林:疫情期间,主动到一线“补位”投递

會持續走下去的“活地圖”

張伯是東鳳中學的退休老師,已經70多歲了;劉叔新開了一家小賣部,還兼收快遞......在同事眼中,易忠林就是個“活地圖”。採訪當天,記者隨意抽取幾個快件,報出街道門牌號,他伸手撓撓頭,總能輕鬆作答,即使才調崗到東鳳半年,他對大多數客戶的信息已經瞭如指掌。

有時候,一些快件沒有具體街名或門牌,一些快件只有廠名,沒有具體地址等情況,行內人稱其為“死信”,但易忠林總能像福爾摩斯一樣,找到突破口,把原本投不出去的“死信”變活。易忠林說,訣竅在於做這一行,一定要腿勤、嘴勤,腿勤指多出去跑熟悉環境,嘴勤指多請教前輩。“雖然現在我是副班長,不用天天在外面跑,但是隻要有時間,我就會想方設法出去轉轉,及時掌握街道以及客戶最新動態”。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

◆文+/見習記者 陳雪琴 記者 查九星 通訊員 何書藏

◆圖+2,視頻+/ 見習記者 陳雪琴

◆視頻製作/ 陳晨

◆編審:嶽才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