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掏糞工”環衛崗位上一干就是22年

43歲的青島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公廁維修班長王向先,日常帶領一個14人的團隊負責東區89所公廁、5300個果皮箱、22座公園廣場水電及健身器材等的維修維護工作。60年前,掏糞工時傳祥用一根扁擔挑糞,60年後,公廁維修工王向先依靠新技能從1998年參加工作至今在環衛崗位上一干就是22年,用同樣的勞動熱情詮釋著“寧可一人髒,換來萬人潔”的新時代環衛精神。

新時代的“掏糞工”環衛崗位上一干就是22年

鏖戰12小時解決“老大難”問題

武當山路公廁位於一家商業樓底層,經常發生堵塞冒溢問題,公司按慣例多次維修,沒想到一年多的修補與疏通均未徹底解決問題,後來蹲位出現汙水返流,高樓層廁所糞便等通過蹲位進入公廁,並堵塞了女廁;嚴重時甚至在公廁內堆積沙土以防汙水從門縫溢出,公廁不得不關停一個多月,成了一個“老大難”問題。

王向先決心帶領團隊徹查原因,根治問題。“根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王向先首先進入商業樓負一層停車場,研究公廁整體結構和排汙管佈局,分析堵塞因素,並對多條排汙管進行試探性拆卸和取樣,最終發現根本原因在於鑄鐵排汙管內壁鏽蝕產生毛刺和起鼓,同時管徑較細,導致各種垃圾在管線內沉積成團,造成排汙不暢;接著,為保證改造進度,王向先臨時調用了垃圾車和水車,對公廁內部汙物進行清理和沖洗,並用高壓疏通車對排汙管進行高壓水初步清理;夜間23:00商業樓整體停止營業後,開始對所有汙水管線進行拆除、清掏和鹽酸除鏽清理;經過12小時的鏖戰,早上5:00王向先從地溝裡爬出來,滿身的糞便......

公廁堵塞關停問題徹底解決了。當時恰逢春節,隨著消耗掉的1條疏通鋼纜和10公斤鹽酸,王向先過年新買的一雙皮鞋也報廢了。像這樣的維修現場經常在上演。

新時代的“掏糞工”環衛崗位上一干就是22年


“你每天在公廁裡、垃圾點鑽上鑽下,一身的臭味,家人不嫌棄嗎?”一句話戳到了這位硬漢的心事。40多歲的他家有倆娃,雙親常年有病,平均每年需要住院4-5次。2017年適逢上合峰會重大活動,為保障活動路線周邊環境,他帶領工人加班更新果皮箱,為搶抓工期,他安排了工人換崗,自己卻36小時連軸轉,期間母親住院20余天都是託付給妹妹照顧料理。

“幹我們這一行,不論嚴寒酷暑、白天夜晚,維修任務就是命令。”二十年以來王向先幾乎沒有休過假,他所帶的14人小團隊,平均年齡50歲以上,遇到晚上出工,他總是一個人背上工具奔赴現場,用他的話說“夥計們年紀比我大,經不起連軸折騰”。而連軸轉的王向先,哪怕是一身臭味兒,也還是虧欠了對老人與妻兒的陪伴,聊起這個話題,王向先忍不住流下了愧疚的淚水。

“晴天搞維修,雨天搞技改”

時代在進步,新區在發展,如今的環衛工作已經不是過去傳統的手抬肩挑,需要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和依靠新技能。王向先團隊早先就開展過一次成功的垃圾點專項試點提升行動。經研究對比,王向先發現,老舊破敗的垃圾點周邊砌築圍牆方法簡單,效果持久,後期無需重複投資,於是帶隊鋪設排汙管線,砌築磚牆,鋪設大理石地面,並對牆體進行彩繪美化,一改昔日汙水橫流髒亂差的面貌,極大提升了城區環衛景觀效果。之後王向先團隊乾脆採取“晴天搞維修,雨天搞技改”的作業模式,總結了一系列小發明小創造。2020年正在開展的三項技術改造就可圈可點。

電動三輪車使用頻率較高、載荷量大,蓄電池充放電次數較多,電池有效使用壽命僅為1年,電池更新成本較高。王向先對此進行了反覆試驗,採用設施維修組根據電瓶內介質化學反應科學原理,在電池使用6個月時,通過添加電解液、高壓充放電等技術手段,恢復電池極板活性,從而保證電池容量,延長使用壽命。經試驗,使用壽命在1年的基礎上延長30%計算,相當於每輛電動車每年節約180元。若推廣2000輛環衛電動三輪車,每年可節約成本36萬元。

針對果皮箱緊缺問題,王向先團隊開展了果皮箱維修攻關。沒有工廠專業化場地和工具,工作組就因陋就簡,對果皮箱進行拆解和結構分析,購買方管、鐵板等原材料自行研究加工工具,並對嚴重損壞的果皮箱局部構件實行廢物利用,通過切割、焊接、修補、打磨、噴漆等工藝,實現翻新。經試驗,維修翻新後的果皮箱實際使用效果較好,與新果皮箱基本相當。一季度,工作組利用業餘時間翻新果皮箱120個,預計全年翻新數量將達到600個。

西海岸新區有些特殊路段重型車輛多,普通百葉護欄強度低,無法抵擋車輛剮蹭,需採用高強度高重量的水泥墩隔離護欄。由於現有清洗車對該種護欄的弧形部分清洗效果較差,王向先便提出了開展清洗車技術改造工作的建議。

作為一名環衛技術能手,他每年都超額完成生產任務;節假日、公休日、班後義務獻工一千餘個工作日;趕上急活兒累活兒,他總是衝在最前面;維修的公廁年處理糞便汙水5萬餘噸,徒步行走5200餘公里,服務質量達標率100%。先後獲得“城市美容師”、“城市管理先進個人”、“青島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來源 | 青島早報記者 劉海龍 通訊員 王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