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青年建功》專欄 王建龍:80後小夥接力治沙築綠

暮春時節,位於蓼泉鎮南沙窩的萬畝治沙基地也呈現出勃勃生機,茁壯的楊樹、沙棗樹迎風搖曳,而這近萬畝的新綠離不開80後治沙接力人王建龍的辛勤努力與付出。

《鄉村振興青年建功》專欄 王建龍:80後小夥接力治沙築綠

王建龍,蓼泉鎮雙泉村人,曾在北京上學工作。後來回到家鄉,和父親一起發展沙產業。“小時候沙漠裡面基本上見不到什麼植被,唯一印象最深的就是有7棵白楊樹,我們小的時候特別愛到這7棵樹下面玩,那時候就想著,要是有一片樹林那就好了。後來上學、大學畢業後,父親在從事治沙工作,回來就和父親一起開始了治沙之路,未來的夢想就是要讓我們南沙窩沙漠變綠洲。”王建龍說。

《鄉村振興青年建功》專欄 王建龍:80後小夥接力治沙築綠

2015年,王建龍與父親在南沙窩流轉林地9000多畝,註冊成立了“臨澤縣綠盈家庭林場”,先後投資1000多萬元,鋪築道路20公里,鋪設水管道6公里,栽植楊樹、沙棗1000多畝,建起防風林帶6公里,採用梭梭根區注水造林方法,栽植梭梭7000畝,有效治沙。

治沙是漫長的,過程也十分艱辛,據王建龍介紹,這其中最難的就是沙窩裡缺水,為保障樹苗的成活率,他不惜重金,花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水能引到的地方,他通過架設滴灌帶,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治沙成本。水到不了的地方,他採用新型材料—凹凸棒石保水劑,保障沙地植被的含水量,從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鄉村振興青年建功》專欄 王建龍:80後小夥接力治沙築綠

經過5年多地努力,目前,臨澤縣綠盈林場的治沙基地90%的沙漠披上了綠裝。治沙,不僅讓以往風沙漫天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改善,也盤活了當地林地資源。王建龍將沙漠生態治理和沙產業結合起來,通過在梭梭下嫁接肉蓯蓉,發展枸杞,栽植優質雜果,收穫了經濟效益。

“我們從16年開始嫁接肉蓯蓉,到現在嫁接肉蓯蓉大概5000畝,肉蓯蓉每年經濟效益能達到50多萬元。”王建龍說。(張朝軍、易佳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