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真正的差距: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

今天是來香港第四年第一次去香港,是四年來第一次,

想想還是覺得有點好笑,當然此時的想法也決定我們的行為。

第一次過關,也是第一次去兌換港幣,也是第一次見識維多利亞灣,

其實還是有蠻多第一次的,當然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但是歸根結底,香港對自己幾乎沒有什麼視覺衝擊力,

因為以前工作的關係接觸一部分香港人,第一印象是刻板、固執、不變通。

今天去了香港想了想給自己是怎麼樣的感覺?

街道破舊、窄小、車子多且靚,但是人幾乎沒有什麼生機。

給人感覺就是一個老人在緩緩而行,似乎每一步都很艱難。

在深圳幾年,切切實實見證了深圳的轉變和發展,

但是於香港而言,並沒有感受到勃發的生機,反而是走一步算一步的感覺,

我想隨著時間的流逝,香港和深圳的差距會越來越大,香港人也會慢慢警醒,也會慢慢覺悟。

今日之中國已非昔日黃昏,如同朝陽緩緩升起。

而香港倘若沒有真正的改變,只會越來越落寂,也會越來越失落。

本來今晚小樹說要香港過夜的, 我說香港不值得我為她停留,

在香港我感受到他們的傲慢和自大,也領略了他們的美麗與喧鬧。

香港和深圳兩個明顯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氣息,但是歸根結底是一脈相承的,

可是,香港卻給自己感覺並不是很舒適。

今天幫同事帶來一點化妝品,在結賬的時候,就感受到服務員發自內心的傲慢,

我在想, 要是在深圳,這種行為是不會發生的,

香港有他們發自內心的孤傲,但是香港已經不是十年前的香港,

深圳也不是香港所能比擬的, 不同的城市命運也截然不同。

在深圳我們喜歡出門一個手機全部搞定,在香港沒有現金幾乎寸步難行,

在深圳有我們喜歡的微信和支付寶,在香港的街頭你很少見二維碼,只有現金收銀臺。

不知香港有沒有滴滴打車,因為今天沒有打開app,

我想在某種意義上,香港似乎和西方世界類似,還是現金和信用卡使用為主,

對於新鮮事物並不是特別熱衷,也沒有走出圍城的衝動。

說句實話,倘若不是為了陪朋友,香港對於的吸引力幾乎微乎其微,

有需要海外購物,就直接跨境電商搞定,香港有的我們都有,但是深圳有的香港就很難有了,

更多的於自己而言,是滿足一次對港片的追憶,

或者是古惑仔的記憶依舊停留,但是記憶始終是記憶,

今天在旺角也沒有看見山雞哥,在缽蘭街也沒有看見陳浩南,

有時候自己就在想,究竟是我們發展了,還是香港倒退了。

但是於自己的親身體會而言,深圳更現代更潮流更開放,

香港似乎更懷舊更迷茫更不知所措,也許僅僅是自己的一家之言。

很多時候看似不經意間的變化就是差距所在,

就簡單來比,深圳的新建的地鐵都有雙向的上下電梯,

而對香港而言是幾乎不可能的,電梯永遠只有一小段,其他的需要步行。

香港的膚色更為多變,有中國人、香港人、英國人、印度人、非洲人等等,

香港的老人也比較多,吃飯的時候看到有部分老人還是穿著很講究,頭髮一絲不亂,

人的穿衣打扮也很有味道,看到一個在喝茶的大叔挺有範兒的。

當然也看見很多老人在辛勤的工作,每個人都在為生活忙碌著。

今天在吃一家茶餐廳吃晚飯的時候,吃完坐了一下,然後店家就要請我們出去,

我在想呀,香港的人也挺有趣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似乎真的蠻大的,

我想十年後的我們再去,也許會有更多值得我們去品味的地方。

有機會還是要多去香港走一走,去看看真正香港,結識有趣的人,探索有趣的地方。

香港也許是一個窗口,也是一面鏡子。

對於自己而言,真正的成長永遠是在路上,是正在進行時,是沒有過去式的,

同樣,人真正的敵人是自己,是自己過去的最大成就,

因為很多時候,真正麻痺自己的恰恰是你曾經沾沾自喜的東西,恰恰是你曾經引以為傲的,

也許曾經是我們成功的墊腳石,有可能就是我們今天突破最大的阻礙。

成長絕非易事,成長也不是一朝一夕的,

是需要歲月的沉澱,是需要時間的沖刷,

城市是如此,人也亦然。

城市之間真正的競爭恰恰在於看不見的東西,那看不見的東西才是真正致命的,

人何嘗不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