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导风采】土木工程学科:周若华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等学校。学校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8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筑学、土木工程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育精英良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完善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全层次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5200余名研究生。学校现有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320余人,他们始终坚持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潜心教学、匠心育人,成为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即日起,学校在校报、校园网、官方新媒体推出“博导风采”专栏,展示学校博士生导师的科研方向、研究特色和育人成果,敬请关注。

  

  

【博导风采】土木工程学科:周若华

  

  周若华,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现为北京建筑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土木工程学科智能建造工程方向博士生导师。1994年在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微电子专业学士学位,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获得微电子学硕士学位。2006年在世界顶尖理工院校瑞士联邦工学院(洛桑)获得信号处理方向的理学博士学位。

  1997年到2001年,先后在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安捷伦软件公司(中国)和摩托罗拉(中国)公司从事图像与音频信号处理芯片设计及无线通信系统仿真的研发工作。

  2001年到2007年在瑞士联邦工学院(洛桑)任职助理研究员,参与欧盟项目CARROUSO和AXMEDIS的研究工作,开展复音音乐自动音乐记谱等音频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在国际上提出了共振器时频分析方法,基于该方法所研发的音乐信号分析算法,2007年和2008年先后在国际音乐信息检索评测中获得音频音符起始检测和钢琴自动音乐记谱方两个方向的第一名。2007年开始在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作为高级研究人员参与了欧盟EASAIER项目,承担了复音音乐自动记谱的研究任务,并承担了研究相关的管理责任。

  2010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国外杰出人才),2009年至2019年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任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信号处理与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工作,担任声纹识别、语种识别和音乐信号处理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带领课题组,面向国家安全领域,研究海量语音信息的内容分析与识别等关键技术,负责研发的声纹识别与语种识别技术在国家安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多次在国家重要部门组织的技术评测中获得优秀成绩,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研究成果在国家相关部门与全国多个省(区/直辖市)推广应用,获得新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中科院科技杰出成就奖 1 项。

  作为课题负责人或重要参与人,主持承担了包括中科院战略科技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创新基金、中科院-安全部战略合作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人才项目、国家242信息安全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瑞科技合作基金等课题共21项(其中主持16项),总项目经费超过1.2亿元。在IEEE Trans、Speech Communication等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相关发明专利16项(已授权11项)。担任多个基金项目的评审专家,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通讯评审专家、国家242信息安全计划评审专家。

  目前已培养博士生16人、硕士生6人。其中指导的博士生主要在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科技公司和高校研究所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