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鹽池現存時代最早的碑刻:鹽池靈慶公神祠頌碑

大唐河東《鹽池靈慶公神祠頌碑》是河東鹽池悠久歷史的見證,是鹽文化的載體,是鹽池現存時代最早的碑刻,詳盡地記載了河東鹽池及鹽田的歷史,筆法圓潤剛健,堪稱仿顏體的垂青之作。同時它不僅可以糾正史之誤,而且可補正史之闕,有著很高的史料價值。

《鹽池靈慶公神祠頌碑》具體尺寸為:趺高52釐米、碑身高188釐米、上寬90釐米、上厚20釐米、下寬100釐米、下厚26釐米 。螭首龜趺。圭形額豎分3排篆書“唐鹽池靈慶公神祠頌”9字。碑文25行,行51字,字徑3釐米。年代為:唐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碑文作者為崔敖,唐代進士,博陵人(今河北蠡縣或定州),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考中辛酉科進士第二名(榜眼),官授太常博士。這通珍貴的碑刻,原豎於運城市鹽池神廟內,現存於運城鹽湖區博物館。

運城鹽池現存時代最早的碑刻:鹽池靈慶公神祠頌碑

鹽池靈慶公神祠頌碑(圖片來源:運城博物館)

靈慶公指的是運城鹽池的池神,這是運城鹽池特有的神祗。唐代宗大曆十二年(777年),唐代宗詔賜鹽池名曰“寶應靈慶”,置神祠,並新建池神廟於河東臥雲崗上,封池神為“靈慶公”,納入了國祭。宋朝徽宗年間(1102年)又分別封東池神為“資寶公”,西池神為“惠康公”,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又進爵為王,提高了池神的身份。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賜池神廟號為“宏濟祠”。元成宗大德三年(1299年)又給東西兩池神加封,東池神為“永澤資寶王”,西池神為“廣濟惠康王”,並刻石碑為記。明朱元璋洪武初年(1368年)正鹽池神號為“鹽池之神”。到明神宗萬曆十七年(1589年)又賜廟號為“靈祐”。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冬十月,欽定加封池神為“昭惠裕阜鹽池之神”。規定每年三、六、九月致祭。

運城鹽池現存時代最早的碑刻:鹽池靈慶公神祠頌碑

池神靈慶公銅像

地絡之紀,莫宗於河;陰潛之功,光啟於匯。既略太華,浸淫中條,嶽瀆宣精,融為巨浸,肇有元命,元圭告成。惟其潤下,乃生舄鹵:鹽池之數有九,七在幽朔,二陂河東。皇穹陰騭兆人,眷祐中土,因飲食以致其味,節和齊以調其心。溟溟天池,實曰鹽澤。幅員百里,澄澈萬頃。元極積數,太鹹為鹺。其墟實沈,其宿畢昴;其漕砥柱,其關巔令。後祗寶之,設以重險。謙順成量,澗溪攸鍾。涵風蓄雷,終古不息。漫若山外,連為海門。所以帝乙建社而臨之,王豹遷都而據之,執其重輕,以曜富有。在昔山澤,委於虞衡,周制無徵,漢方盡幹。務其尊穡,蓋用抑商。少府所屍,均其權量。群族自佔,築廬環之。業傳祖考,田有上下,旱理其埤,水營其高。五夫為塍,塍有渠;十井為溝,溝有路。臬之為畦,釃之為門,漬以渾流,灌以殊源。陰陽相蒸,清濁相孕。動物潛舄,蠢為陶工。曶孚而凝,莫見其關。雪野霜地,積如連山。羨漫區域,歸於塗潦。泉貨之廣,沒於齊人。皇家不賦,百三十載。元宗御國,四十三年,奸(闕)薢邱,爟火通鎬。嗣聖受命,以兵靜之,擊鼓崤洛,封屍燕趙。卻獫狁於絕漠,走昆夷於窮荒,亶其宸威,風動八極。調發之費,仰於有司。雖田徵益加,而軍實不足,遂收鹽鐵之算。置榷酤之官,以權合經,以貨聚眾,畫野摽禁,塹川為壕,西籠解梁,左繚安邑,乃滌場圃,乃完癐倉,畢其場功,以謹秋備,度土定食,止於中州,濟於橫汾。爰距隴阪,東下京鄭,而抵於宛。艘連其檣,輦擊其轂,終歲所入,二百千萬。供塞垣盡敵之賞,減天下大半之租。然後傳於甸人,納於醢人,有形有散,以宴以祀,每仲夏初吉,為而饗之。懿夫明徵,厥有前志。中宗反政,崇朝而復鹹,大曆窮霖,巨漲而不淡。誠宜命帙,視彼封君。先皇帝薦靈慶以號神,索氤氳而建廟。拖諸侯之法服,鏘泮懸之清樂。籍二郡之版六百,隸於司池,故得浮榮光,結顥氣,衝其德,正其味。粒重英以表稔,花四出而呈瑞,陳陳相因,非秭載可能計矣。

貞元九年冬,天子親祀明堂,大裘而郊。孝道升聞,百蠻頓首。粟帛之賚,及於鰥惸;庶政惟和,達於遐邇。戶部尚書裴公延齡,奠三壤之差,九州之賦。鐵鼓之貢,林鹽之饒,凡晉人是輸,以河中為會府。遂表職方郎中兼侍御史馮公興,推其全材,委以大計。詔曰:“俞。興往哉!汝諧。”乃駐車蒲城,以馭群吏。分命前永樂縣丞張巨源、前鄭縣丞蕭曾率屬而臨之。洎十一年秋九月,裴公薨,今戶部侍郎蘇公弁繼之。以馮公成績有聞,禮任如舊。度支又以前詹事府司直陸位知解縣池,前大理評事韋縱知安邑池。惟職方領地官之外權,惟評直守制使之成算,奸氣不作,阜財有經。十三年四月五日,兩池官吏及畦戶等,請勒豐碑,揚茲利澤。感知羹之訓,心遊傅氏之巖;稽近盬之詞,氣對郇瑕之邑。微臣作頌,式贊新宮。頌曰: 浩浩靈池,冠於水行。蒼茫太陰,滲漉純精。惟澤在(闕),與時為程。禍貪而竭,福儉而盈。巨唐君臨,坤順乾貞。冥勤其官,坎德效靈。海眼通波,河源伏脈。千里一氣,瀦為廣斥。雲漢照臨,玉繩下直。曰雨曰風,以凝以積。自我天產,惟其口食。斯皇元后,乃聖乃神。既潔浮沈,亦修明禋。大禮畢舉,大樂畢陳。馮公員來,克諧神人。登牲廟堧,瘞幣池瀕。既醉既飽,馮公則欣。蕭張行優,陸韋德鄰。有(闕)有屬,伊馮之賓。仰彼元造,垂於無垠。皇運天長,頌聲日新。

《鹽池靈慶公神祠頌》石碑,碑文不僅記載了河東鹽池的歷史,也記頌河東鹽池在唐時由王朝主持整修並賜名祭神的盛況,從一個側面展示了運城鹽文化的輝煌歷史,以及締造的文明碩果。這是河東古文明的重要物證,也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精品力作,有著極高的文物價值。(文 | 胡春良)

運城鹽池現存時代最早的碑刻:鹽池靈慶公神祠頌碑

備案編號:運城網信A00236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