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道家管高層,用儒家管中層,用法家管基層(建議收藏)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人員管理是企業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針對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我們需要運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中國五千年國學精粹致力於研究人,當代企業管理同樣需要從人性出發,借用國學的智慧優化企業管理,能有效把握企業員工內心動態,增強企業競爭力。

中國積分制管理,從人性出發,是一套顛覆傳統的創新型企業管理方法。利用積分獎扣對人的能力和綜合表現進行量化考核,並用軟件記錄和永久保存,再將福利待遇與積分掛鉤,滿足員工不同需求,全方位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

用道家管高層,用儒家管中層,用法家管基層(建議收藏)


1、基層員工用法家思想管理,“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基層員工是公司執行力最基礎的部分。在最短時間內高效的完成工作,是對基層員工的基本要求。用什麼來保證他們的高效執行呢?答案是,制度。

法家思想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在對基層員工的管理上,適合採用法家思想,用統一的規章制度來約束。要求他們執行上級命令,保證工作效率,同時對有突出貢獻的員工給予獎勵。

積分制管理模式下,通過獎扣分對員工的行為進行量化,實現對員工行為的規範和約束。當員工不按規則辦事時,就給予其扣分警告,在不損害員工直接金錢利益的情況下傳遞懲罰信號,讓員工知道不服從管理就要承擔後果。而且這種扣分是適用於所有員工的,不分崗位、不分級別、不分親疏,一視同仁。收到扣分信號後,員工會反思自己的行為並主動改正,以此來培養員工的規則意識,保證工作按照計劃達到預定目標。

用道家管高層,用儒家管中層,用法家管基層(建議收藏)


2、企業中層用儒家思想管理,“人無信不立”

中層管理者是企業的中堅力量,他們既要發揮其承上啟下的作用,又要具備獨當一面的潛能。作為高層決策的執行者,和基層工作的組織者與管理者,中層的位置非常重要,將決定企業能否健康持續發展。

孔子曾提出:“人無信不立。”企業中,責任能否落實、措施是否到位、問題能否得到解決,關鍵還是要看中層,他們是執行的主力。在企業管理中,要給中層一定的激勵處罰的權力,以幫他們樹立管理者的威信。

企業導入積分制管理後,將為每一位管理者賦予一定的獎扣分權限,管理者可以根據員工的表現,在自己的權限範圍內,對他們進行積分獎扣,充分表達自己的心願。員工做得好就獎分,做得不好就扣分,員工接收到信號,自然明白管理者對他們有懲獎的權力,對於管理者的工作安排就會更加配合。這樣能夠讓管理者樹立起自己的權威與信譽,也能夠讓管理者的工作進展更順利。

用道家管高層,用儒家管中層,用法家管基層(建議收藏)


3、企業高層用道家思想管理,“無為而無不為”

高層是企業運營的核心人物,在公司做出整體的發展規劃後,負責監管和控制全局。一家企業中,高層人數佔全公司的20%左右,作為公司的核心人物,他們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潛力。

老子曾說:“無為而無不為”,管理學上也有一個觀點:管理控制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控制也能達到目標。在對高層人員的管理上,應該採用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而治”,在充分授權的情況下,更多地讓高層人員去指揮和決策,避免過多地干預和控制。

積分制模式下的獎扣分行為,設置了雙人審核機制,前面所提到的中層管理者具有一定的獎扣分權限,往往是作為初審人,而終審人則要選擇獎扣分權限更大的高層管理者;或者獎扣分的數值超過了中層管理者的權限,也必須由高層管理者來審核。這樣企業高層既有對日常工作的獎扣分情況的監督權力,同時又能對一些重大事件進行控制和管理。高層有權利去指揮和決策,其能動性與創造力能更大限度的被激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