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40個胚胎換1只克隆貓活體,花25萬後,誰在狂歡?誰又在痛苦?

此前有媒體新聞報道,由我國自助培育的第一隻用克隆技術誕生的貓“大蒜”,即將迎來滿月的消息不脛而走。並且這家負責培育克隆的“北京希諾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因此次成功案例開始走紅,目前,據報道稱,該生物公司已在電商渠道全面鋪開,正以貓類25萬元/只、犬類38萬元/只的價格向鏟屎官們提供寵物克隆服務,今年計劃完成的營業額高達2000多萬元。

用40個胚胎換1只克隆貓活體,花25萬後,誰在狂歡?誰又在痛苦?

就如同願意花費高額費用克隆貓的“大蒜”主人黃先生一樣,寵物市場的火爆+先進的克隆技術+法規缺失的監管空白,催生著這一高端寵物克隆消費市場的發展。

而主人的愛寵心切,不願承受生離死別的痛苦,克隆就如同一顆救命稻草一般,指引著鏟屎官把已安息的寵物屍體挖掘出來,提取生物樣本,滿寄期望於克隆技術突破自然法則壁壘。

用40個胚胎換1只克隆貓活體,花25萬後,誰在狂歡?誰又在痛苦?

而這一切“大價錢”的行為的背後,你是否知道,這是帶給了誰的狂歡?這又帶給了誰的痛苦?

資本注入+技術發展+炒作噱頭+復活渴求,刺激著寵物克隆市場的狂歡!

寵物克隆市場的發展,與近幾年的寵物經濟蓬勃發展密不可分,根據新出的《2019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城鎮寵物犬貓數量達到9915萬隻,比2018年增長了18.5%。人均單隻寵物犬年消費達6082元,寵物貓年消費達4755元。

從數據看上去,克隆寵物彷彿是一門初見端倪的大生意,資本的趨利性,也就有了資本對這個市場的不斷注入及搶佔市場。

據資料顯示,目前全球從事寵物克隆商業化業務的生物公司有三家,分別是美國寵物克隆公司ViaGen Pets、韓國秀巖生命工學研究院(Sooam Biotech),以及中國的希諾谷。

技術層面上,目前的克隆技術,從97年英國克隆羊“多利”(Dolly)以來,不斷又新的突破和發現,克隆牛、小鼠、克隆豬、克隆兔、騾子、鹿和馬……再到17年的中國首隻克隆猴,再至如今的克隆貓,似乎除了克隆人外,什麼動物都可以。

用40個胚胎換1只克隆貓活體,花25萬後,誰在狂歡?誰又在痛苦?

再加上媒體的肆意抄作,粉飾渲染後,傳達給鏟屎官們的意思就變成了一種“逆天改命、復活再生”的神奇,並且只要有錢,只要肯花大價錢,就什麼都可以辦到。

而這種“辦得到”,說到底是刺激到了鏟屎官們脆弱的心靈點。面對我們寵物的種種意外:不慎丟失、意外跌落、中毒身亡、壽終正寢,無論哪種方式,我們的愛寵都無法陪伴人類一生。克隆似乎是避開了生離死別的痛苦,卻讓鏟屎官們忽視了克隆寵物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其實克隆只是延緩了生離死別痛苦的降臨時間而已。

克隆所需的耗費成本+基因缺陷+未知風險,陰影籠罩著克隆過程中的生物載體與克隆成品!

以克隆貓“大蒜”為例,它的培育過程和大多數的克隆動物方式類似,通過提取寵物源“大蒜”身體的細胞核樣本,植入到去核卵細胞中(卵細胞由其他母貓提供),再通過電脈衝刺激使之進行細胞融合,轉而發育成胚胎,最後將此胚胎再放入到另外一隻代孕母貓體內。

根據報道,此次克隆胚胎的成品共有40只,分別由四隻貓代孕,其餘三隻貓沒能成功懷孕,僅有一隻貓成功出生。另有消息顯示,該公司至少飼養了上千只貓和狗作為實驗動物,以選擇性成熟、處在排卵期的個體來參與克隆。

用40個胚胎換1只克隆貓活體,花25萬後,誰在狂歡?誰又在痛苦?

2002年,科學家首次實驗克隆貓時,製作了82個胚胎,只有一隻貓順利懷孕並生下CC;2005年,科學家給123只代孕母狗體內平均植入5-12個胚胎,最後只有“史努比”頑強活下來。

而這些只是給寵物逆天改命的成本其中之一!

克隆並非100%複製,由於細胞核DNA與去核卵細胞的細胞質DNA的互相作用,等克隆成品出來後,源生物和新生物是有著樣貌區別的,如同兩隻“大蒜”如今的區別一樣,克隆出來的克隆體和本體,嚴格來說,只是一對在不同時間出生的、基因接近相同的雙胞胎。

另外,DNA所攜帶的基因缺陷的不確定性,也會導致克隆成品存在隱形的基因缺陷風險,當時著名的克隆羊“多利”,正是因為攜帶的基因缺陷導致關節炎及無法治癒的肺病,最終在6歲半時執行安樂死,正常羊的壽命在11-12年左右。

基因缺陷風險是不可能避免的,而基因編輯更是另一門需要好幾代人艱難攻克的大課題。克隆出來的寵物,不但可能在外貌、性格上存在差異,甚至在其生命週期內都可能存在較大的健康風險。據報道,在“大蒜”出世以前,該公司培育的克隆貓“丫丫”僅存活了3天。

當然也希望“大蒜”能夠健健康康,快樂的度過貓生。但商業化克隆流程上以多換一,最終沒有成品,只有犧牲品!

道德倫理+價值等當,自然法則與人類私慾的鬥爭,商業化克隆高額消費背後的一切是否值當?

在克隆動物上,沒有父系,只需要母系一個提供基因,一個提供卵細胞,一個負責孕育,就能誕生新生命。但作為賦予了一個生命個體,這樣的人為造物是否違背了生命倫理與動物福利?我們也不知道這種人為造物對動物自身和自然生物界會有沒有什麼累積危害?

這是否又是一場昂貴卻無道德的騙局?

另外,也有人提出質疑,在國內各種流浪貓狗遍地走的情況下,花費幾十萬去克隆一隻寵物是否值當?是否構成了對生命的褻瀆與浪費?

克隆出來的寵物,只是完成了生物上的基因類似,而更多的本體相關記憶、行為、個性等,都是不可遺傳的。相當於選了個體貌相近的新寵物,這與自然規則上的生物繁衍相比,商業化寵物克隆如此高昂的耗費,意義在於哪裡?

用40個胚胎換1只克隆貓活體,花25萬後,誰在狂歡?誰又在痛苦?

寵物行業不是高消費的代名詞,也不是充斥人類資本道德私慾的名利場,而應是賦予寵物更多關愛與體現鏟屎官責任感的地方。

當一隻寵物走入你的家庭,你的生活,它依靠僅是一身皮毛,兩隻大眼睛,三瓣嘴,對著你賣萌耍乖、調皮搗蛋,渴求著你陪伴它、養育它。

我們仔細想想養寵的意義,難道人類養寵就是為了有優越感?在不會說話且智商相當於人類3歲小孩內的毛孩子面前,人類的私慾灌注入寵物的生活,如當今冒出來的寵物各種高端消費項目,瞄準的其實不是毛孩子的需求,而是鏟屎官們的錢袋子!

資本在狂笑!私慾在橫流!寵物在流淚!

就像現在的寵物克隆一樣,每次幾十萬的消費,近千隻的寵物活體實驗,去換回一個主子對一隻已故寵物無盡的思念與惋惜。那鏟屎官的一生有多少個幾十萬夠去花?寵物的一生又有多少個十幾年夠去活呢?如果失去了才去珍惜,還不如在當下珍惜!

所以完善的寵物行業准入機制、行業標準、法規政策、及建立穩定的寵物相關醫療、福利與救助流程、物價體系,才是寵物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

請勿讓新興的寵物產業,由於道德缺失和法規漏洞,變成了鏟屎官與寵物們成韭菜、資本私慾橫流的名利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