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孩子是自己生出來的,基因鑑定卻非親生?

明明孩子是自己生出來的,基因鑑定卻非親生?

明明孩子是自己生出來的,基因鑑定卻非親生?

先說一個發生在,親子鑑定領域的迷局!


2014年,一對華盛頓夫婦將一家生殖中心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弄錯了其丈夫的精液,導致他們藉助試管嬰兒技術出生的兒子血型與他們不符合,並且傳統的親子鑑定結果也顯示孩子的生物學父親另有其人。


而這家生殖中心則堅持稱並沒有出錯,建議這對夫妻進一步做更高端的家系基因鑑定,沒想到最終的鑑定結果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這個寶寶,雖然不是爸爸的親生孩子..... 但是他們居然是親戚!!爸爸是這個孩子的叔叔!”。


但現實中,父親並沒有兄弟,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斯坦福大學遺傳學家Starr教授給出了答案。原來這位父親在胚胎時期還有一個非同卵的兄弟,只是這個兄弟沒有繼續發育出生,而被這位父親吸收成為了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因此這個父親攜帶了兩套DNA系統,一套是自己的,另一套是其兄弟的,恰巧將其兄弟的基因遺傳給了孩子,成為了這宗親子鑑定的迷局之源。


無獨有偶,另一個美國女人,兩次申請生育補助都因為親子鑑定不符而被認定詐騙,第二次甚至還以詐騙罪被判入獄,第三次在法官的見證下生育,新生兒直接做親子鑑定結果依然不符。最後找到原因,是因為該女性發生了生殖腺嵌合,所以導致以上烏龍的發生……


嵌合是一種現象,顧名思義就是不同的東西組合在了一起,既不排斥、又相互包容。在生物學中有兩種形式:奇美拉嵌合(Chimerism)和鑲嵌性嵌合(Mosaicism)。


明明孩子是自己生出來的,基因鑑定卻非親生?


奇美拉嵌合:


是指個體來源於不同的受精卵,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後天性奇美拉嵌合比較容易理解:接受異體器官或者骨髓移植的患者都屬於這種嵌合。而先天性的報道不多,僅僅是在特殊情況下才被發現,但這並不代表發生罕見,由於在試管嬰兒治療中,一次移植的胚胎數量多於1枚,所以這種現象需要引起關注。


明明孩子是自己生出來的,基因鑑定卻非親生?


鑲嵌性嵌合:


是指個體雖然來源於同一個受精卵,但在後續的發育過程中,部分細胞的染色體或者基因發生了突變,這些突變的細胞並沒有走向死亡,而是和正常的細胞和睦相處,共同構成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器官或者組織。相對於奇美拉嵌合,這種嵌合被醫學界認識的更為深入,所以如無特殊說明,所說的“嵌合”一般即指“鑲嵌性嵌合”。


明明孩子是自己生出來的,基因鑑定卻非親生?

正常情況下,一個體細胞含有23對(46條)染色體,通過有絲分裂,形成的2個子代細胞也同樣含有23對(46條)染色體(圖-3A)。但是由於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某種錯誤的發生,子代的兩個細胞染色體數量發生異常,機制主要有幾種:


①染色體不分離(nondisjunction):


細胞分裂後期染色體沒有發生分離,形成的一個含有47條染色體(三體),另一個含45條染色體(單體)的2個異常的細胞(圖-3B),他們與其它正常的細胞構成3個不同的細胞系繼續發育。


但是對於單體細胞(45條染色體)而言,如果缺少的是常染色體,這種細胞幾乎不能存活,最終會形成兩個細胞系的嵌合體(正常染色體細胞+47條染色體的三體細胞);如果缺少的是性染色體,所有這3種細胞系都可以耐受,但是單體X很少受到陰性選擇;


②後期拖滯(anaphase lagging):


這種情況是染色體已經發生分離,但是在進入兩個子代細胞中時,由於紡錘體的異常導致染色體沒能正確到位,所以形成的2個細胞:其中一個細胞染色體正常,另一個細胞少一條染色體;(圖-3C)


③ 內複製(endoreplication):


發生在沒有功能的細胞分裂週期,染色體雖然複製卻沒有發生胞質分離或者有絲分裂突然停止所導致某條或整個染色體組的數量增加。(圖-3D)


明明孩子是自己生出來的,基因鑑定卻非親生?


嵌合現象對健康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通常情況下,嵌合比例較高的胚胎會在後續發育中被淘汰,不會有新生兒出生。但低比例的嵌合時會有新生兒出生。


嵌合現象對機體造成的影響取決於嵌合發生的部位:


1). 嵌合僅發生於生殖器官時:部分患者會有不孕症、卵巢功能早衰、無精症、習慣性流產、反覆缺陷妊娠等表現;


2). 嵌合僅發生於體細胞時:可能與腫瘤的發生和衰老有關,但目前臨床研究較少,還沒有確切結論。


3). 嵌合同時發生於體細胞和生殖細胞時:會同時兼具兩種情況。


接受試管嬰兒治療時,每次胚胎移植的數目≥2個時,發生奇美拉嵌合的比例究竟有多高?目前也沒有答案。這些問題都亟需醫學界給予關注和回答。無論如何,從生殖健康和子代健康角度出發,單胚胎移植是從理論上有效降低奇美拉嵌合發生的方法,是著眼於試管嬰兒子代更長遠利益的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