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们为什么乐观

巴菲特总是将成功谦称为中了“卵巢”彩票,享受了美国战后70年的大繁荣,大师的成功也离不开良好的商业环境。

中国的市场更大,人口更多,政经环境更稳定,一点也不输美国。中国的经济体量也会在这几年超越美国。

最重要的是没涨。

中速甜点。经济高速增长换档为中低速增长,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获得资本和人力等优势,作为成分股,会不断拱高指数,这在美、德、韩、日、台,都出现过,经济好十年不涨,中低速增长反而一涨十年、一涨十倍,有人称为资本市场的“中速甜点”,美股1981年前后两个17年进行了经典地诠释。中国已经进入这个阶段。

估值便宜。近年,经济降速叠加贸易冲突,造成了难得的熊市环境,再加上今年的新冠疫情,砸出了黄金坑。而无论从财富结构,未来资产投向潜力,还是经济转型前景来看,我们都处于繁荣期的前夜,股票作为长期最好的投资大类,加上中短期最好的市场区域,没有什么理由不全情投入其中。沪深300的市盈率仅11倍,二十年分位的20%,市净率分位7%。恒生指数市净率仅0.91倍,历史极值附近。

市场完善。科创板开启了注册制等一系列制度创新,资本市场的总体规划也即将出台,改革由点到面,市场逐步成熟,机制逐步完善,一批长线的资金稳步进入市场,特别是外资逐步进入市场,会深刻改变估值体系,市场具备了长牛的基础。

无风险收益率走低。从现金流折现角度来看,巴菲特详解过,为抑制通胀风险会要求极高的无风险贴现率,这对企业估值而言无疑是一种灾难。简单说,前十年,信托产品等轻松获得8-10%的无风险收益率,谁买股票?现在这一切改变了。

我们的使命:让客户慢慢变富

马斯克说,创业,就是,嚼着碎玻璃渣,凝望深渊。但,没有什么能阻挡,助力亲戚、朋友、常年支持我的客户,去跨越财富管理的陷阱。没有什么能阻挡,去投身这个巨大机会爆发前夜的权益投资市场,享受财产性收入,慢慢变富。

多年的研究,积累,试错,让我能看到,哪些是投资中的坑,哪些是好赛道,哪些是假便宜真贵,知道什么才是长赢之道,知道怎么去说服投资者接受我们的理念,我常说,发现了好公司,推荐了好公司,但客户没赚到钱,没有坚持住赚到大钱,都是投资顾问的问题,发现好的只是第一步,让客户行动是第二步,遇到风波让客户能拿住才是最重要的第三步。但很难,推荐大量客户在百元左右买过白酒龙头这类牛股,但早早落袋,小富即安,赚的这点小钱或许在下一次交易中又亏出去了,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已经够难了,还要让别人将你的思想付诸行动,更是难上艰难,正因为如此,我才要亲自下场比赛,很明显,在投资这个事上,当教练指导别人比赛,没有自己亲自上场效率高。

房地产过去十多年高速发展,源于城市化快速推进,人口红利,收入快速提升期,货币M2超发,房地产资产占GPD比例也达到世界主要经济体历史峰值。

常识告诉我们,资产周期的力量其实就是各种变量条件在盛衰之间的轮回,一种资产把好运气都用完了之后,其之后的表现往往是平庸甚至令人失望的。

现在的有房中产阶级是房产大潮的既得利益者,但如果资产结构不做大的调整,大概也就止步于此了。纵览世界主要经济体,没看到靠买房上到福布斯榜,倒是投资的很多。

金融投资大潮和房产大潮会很不同。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只要你上车了基本上都是大赚,加杠杆也没事,但金融类投资同样一个10年,投资的绩效却可以拉开不止一个数量级,其中很多可能都收益平平,牛市亏损也是普遍现象。金融类资产差异极大,相关领域知识既复杂又枯燥冷僻,并且交易非常灵活让人很难管住自己的手,所以对绝大多数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的人而言,自己折腾一般远远不如委托给靠谱的专业人员打理。

投资中的陷阱,不说外边P2P、各类什么金属交易所这些大坑和骗局,只说股票市场投资的小坑。

频繁交易,券商都有冲动引导投资者追逐热点短线交易,佣金和印花税,看似不打眼,但一旦频繁交易,同样的资产交易百次千次,资产就会归零,看看申万热门股指数持续下跌直至消失的历史,就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

杠杆交易,各种杠杆工具,融资融券、期权、分级基金、指数期货,眼花缭乱看起来每个都是暴富之路,实际上,融资利率的高成本让社会平均回报很难覆盖,有期限限制不能获取长线稳定收益,有预警平仓线不能抵御正常波动,如果再碰上一刀切降杠杆更是惨不忍睹。很多投资者为了个小礼品,开了融资融券,从此心态崩塌,开启了快速地资产数量级缩水历程,融资账户过眼成千上万,赚过钱的有,但不多,最终赚到钱的没有看见。

高管理费的产品。产品选择的难度,本身介于股票与被动投资之间,低于股票,高于被动投资的ETF,高额的管理费,并不一定能创造优秀的回报,绝大多数主动管理产品是跑不赢指数的。长期来看,管理费(包括认购费、托管费等)会极大拉低长期收益,选择产品特别是被动投资产品,费用便宜是首要考虑因素。靠谱的产品,也收费,当然也会降低回报,但是总比自己操作,可能永久损失本金要好得多。这里的关键是靠谱,产品的选择,本质上也还是要靠正确的投资理念,靠勤奋地做功课。

股票是回报最好的大类资产,无论看过去两百年还是看过去10年20年,当然得承受一定的波动。时间拉长到20年没有亏损。

把握金融类资产的机会,无非三种方式,

一是主动管理,构建一个主动管理动态调整的优质股票组合篮子,

二是被动管理,买入宽基指数获取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的“容易”的收益,

三是找人管理,选择靠谱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构建主动管理组合,需要正确的理念,可实施的方法论,知行合一的执行力。

宽基指数基金则可以轻松获取平均收益,并且这个收益还不错,需要关注的是指数的估值区间,选择更便宜的管理费来增厚收益,如需要更高一层地去把握行业指数,同样需要良好的商业判断力。

选择私募管理人,本身也需要鉴别能力,选择前谨慎比较,选择后耐心坚定。

第一种方式,精力投入不够的话,收益往往远不如第二种。

珍惜黄金坑,不在错误的方向上奔跑,不错失金融资产投资的大机会,慢慢变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