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跳出固有思維,換個角度看鄉村旅遊的振興發展

專家觀點:跳出固有思維,換個角度看鄉村旅遊的振興發展

2月29日,中國文旅產業振興在線大會成功召開,會前,奇創旅遊集團首開“出奇智勝”公益文旅諮詢直播間,集結專家智囊團、雲端待命,解答文旅主管部門、景區、企業、中小型文旅項目經營主等各方提問。下午,奇創旅遊集團董事長李丹先生就直播間答疑做情況總結及主旨發言。本文為當日演講主要內容。


“奇創在鄉村旅遊鄉村振興中耕耘了數年,現分享一下我的核心觀點:如何從認識鄉村旅遊的實質的角度去統籌鄉村旅遊和鄉村振興……”


一、英國詩人庫伯的一句詩:上帝創造了鄉村,人類創造了城市


從中很清晰地感受到人類的鄉村情節和鄉村認同。現在鄉村旅遊開發在很多主導者的思維裡就是農家樂、採摘園、建民宿,但實際上在開發具體產品之前,我們首先要想清楚

城市人為什麼對鄉村趨之若鶩?先回答好why的問題,再回答what的問題。


城市人到鄉村旅遊淺層次的表現是逃離,想從建築叢林逃回桃園鄉村,深層次的需求其實是“迴歸自我和迴歸人類的童年”;溯源角度看,城市人都是從鄉村走出來的。用一個不恰當的術語來描述,鄉村是城市人集體無意識中的一種渴望。所以做鄉村旅遊不能想當然地從硬件思維出發,而要以鄉村的人文內涵來作為鄉村旅遊的動力引擎。


總結起來我的觀點是:以“唯物的”角度為核心做城市旅遊,用硬件帶動軟件的思維;從“唯心的”角度做鄉村旅遊,用軟件帶動硬件的思維;


倫敦旅遊

中有個特別好的產品叫“longdon walk”,我特別喜歡,彙集了一些資深的工匠,早期的創業者,歷史學家,美食家帶領遊客去深度體驗倫敦,其實轉的看的還是那些東西,但卻被這個帶領的人,和其身上對這個城市充沛的感情賦予了靈魂,這種思路就是我們今天的鄉村旅遊最缺的東西,我們的鄉村旅遊大多體現了景的特徵,但缺人,缺能夠深度持久地牽引人心的人文要素和天的挖掘。現在長三角的鄉村很少做家庭拜訪式的旅遊,我建議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湖南衛視的變形記這個節目,雖然壓根就不是旅遊類的節目,但看完那個節目,大家可能能深刻的體會到鄉村能為城市人帶來的究竟是什麼。繼而從這樣的認知出發去挖掘鄉村的人文資源,再以硬件的配套與之相結合,做出好的產品。


專家觀點:跳出固有思維,換個角度看鄉村旅遊的振興發展


二、跳出狹義的旅遊產業來經營鄉村的旅遊產業


我的臺灣同事問我為什麼我們中國大陸那麼多的鄉村都在做旅遊?這個問題聽起來很奇怪對吧,不是中國臺灣的鄉村旅遊做的很好嗎,為什麼中國大陸不可以做?其實我特別能理解他的問題,他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老在盯著狹義的旅遊來做旅遊”。


我曾經受中國臺灣休閒農業協會和民宿協會邀請,到那裡的鄉村做過很長時間的體驗考察和交流,感觸極為深刻,橘之家、勝洋水草,中國臺灣最大的種苗基地,旅遊收入佔比極低,旅遊是皮,產業是魂。單獨看,中國大陸絕大部分景區不賺錢,民宿賺吆喝也不賺錢,那麼為什麼鄉村還要一說旅遊就想著開發景區,建民宿呢?


再來說說袁家村和海底撈,袁家村不僅有火紅的美食街,海底撈也開發了啤酒等等一批的周邊產品;這次疫情下面,海底撈的啤酒、袁家村的特色小食在淘寶上仍然賣的紅紅火火。如果他們只做了堂吃的火鍋,只經營了美食節的實體,那麼這次收到的衝擊可能要大得多;


這兩個案例中,單純的景區或者餐飲的門店成為了其周邊產品的營銷門面,所以我想說的是,旅遊最有價值的角色是售樓處的角色,大家想一個樓盤的目標是賣房子還是賣售樓處,但今天的現實是我們在賣售樓處,沒有發揮好旅遊的相關產業的深層次帶動能力。所以用我經常說的一句話來理解鄉村中旅遊的角色:我認為旅遊很大程度上是槓桿,旅遊未必是實現價值最好的終端而是實現區域價值最好的槓桿(為什麼那麼多的旅遊大縣卻是貧苦縣,源頭就在於太過狹義地理解了旅遊產業),基於這種考慮,當下

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更新旅遊做得好不好這件事情的評估體系,不是看門票賣了多少錢,住宿收了多少錢,而要看旅遊為當地的產業要素帶來了怎樣的增值效應;這是我所理解的開發鄉村旅遊的第二個本質性的出發點。


專家觀點:跳出固有思維,換個角度看鄉村旅遊的振興發展


三、用戶思維來驅動,而不是主觀“我認為……”


任何產業想要長效發展,都要用戶思維來驅動,而不是從“我認為”的主觀思維出發。奇創介入很多鄉村旅遊的時候很多情況是其已經做了第一輪的開發,但問題一是沒人來,二是來了之後留不住,半小時就想走,我們一看,可不嘛,農村在按照城市的標準在做,鮮活的鄉村被改造成了不倫不類的城市公園,城市人為了逃離城市來到農村,結果看到的是一個比自己住的城市更差的城市能不走嗎?所以說在鄉村旅遊如火如荼的今天,我們不應該被這把火燒得頭腦發熱,還是要回到常識中去,學會傾聽,學會真正的換位思考,學會讓用戶來扮演我們旅遊的規劃者,而不能僅僅把遊客理解為受眾和消費者。


總結起來三句話:


1)重視唯心要素,用軟件驅動硬件的思維做鄉村旅遊,重視人以及人文要素這些對城市人具有深層次牽引能力的要素的挖掘;

2)重視旅遊的槓桿產業屬性,重塑旅遊產業的評估體系和價值導向,學會從更宏闊的地方經濟發展的角度來審視旅遊發展的定位;

3)重視用戶思維作為架構設計的前提,從傾聽而不是從教育角度的出發做旅遊。這方面奇創和景域具有絕對的優勢,我經常說奇創不是人在做規劃,而是用戶在做規劃,每天在驢媽媽活躍的那麼多用戶在用預定行為,用點評,用遊記在講他們希望什麼樣的體驗,我們的大數據系統替代了規劃師們的閉門造車,把市場請進了我們的規劃。


專家觀點:跳出固有思維,換個角度看鄉村旅遊的振興發展


驢媽媽集團董事副總裁、奇創旅遊集團董事長 、驢媽媽旅遊網聯合創始人


曾任奇創旅遊規劃設計諮詢機構(國家旅遊規劃甲級資質)總經理,驢媽媽旅遊網總經理,景域集團(中國旅遊集團二十強企業)首席戰略官,獲評上海市新長征突擊手,受邀擔任多地政府及開發商發展顧問。2008年作為聯合創始人,與董事長洪清華共同創辦驢媽媽旅遊網,開創國內景區門票在線分銷模式,並帶領驢媽媽成為中國最大的在線景區票務分銷和營銷平臺。2018年起擔任奇創旅遊集團董事長,帶領奇創人不斷解讀時代發展與行業變革背景下的深遠意義,並深入洞悉市場訴求與開發動機,致力於推進產融結合以助力區域經濟的長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