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的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

姜屬襄荷科,原產東印度和我國熱帶多雨地區,是多年生宿根植物,但一般作一年生作物栽培。

姜的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

姜喜溫暖溼潤,不耐寒冷乾旱,喜陰而不耐烈日。姜在15-18℃以上開始發芽,根狀莖分生和發育適宜溫度在25-29℃。溫度過高,烈日直射,則生長不好,在炎熱夏季,常搭棚或利用間作物遮蔭。

姜在莖上發生肉質不定根,吸收能力較弱。莖為肉質根狀莖,為食用器官,有多次分枝。葉為披針形,草質葉鞘互相抱合成堅挺的假莖。姜對肥料需求,以鉀肥為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小,施肥時要注意合理搭配。

姜的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

姜的品種選擇與種期

廣東常栽品種有:1,疏輪大肉姜:肉質根莖、簇狀分枝較疏,成單行排列,皮和肉為淺黃色,嫩芽粉紅色。喜蔭涼,適宜間作,耐旱性較強,忌水浸,抗逆力較差,根莖肥大,味辣、纖維少,晶質優良。種植期2-3月,以2月下旬至3月上旬為宜,收穫期7-11月,嫩姜7一9月收穫,老薑10月後收穫,畝產約1000—1500公斤。

2,密輪細肉姜:肉質根莖,簇狀分枝較密,成雙行排列,皮和肉為淺黃色,嫩芽紫紅色。喜蔭涼,宜間作。耐旱、抗病力較強,忌水浸。根莖分生力強,分枝多、肉質緻密,纖維較多、味較辣,品質優良。種植期2-3月,以3月為宜,收穫期7-11月,嫩姜7一9月收穫,老薑10月後收穫,畝產約1000-1250公斤。

姜的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

姜的裁培技術

(一)怎樣進行種姜選擇與催芽 栽種前,宜選根莖肥大,姜芽飽滿並充分成熟,無病蟲害的為種姜。並用20%的草木灰液浸種30分鐘。種植前應先催芽,方法是先把種姜曬2—3天,以提高溫度,促進營養物轉化,然後堆放,用稻草或麻包覆蓋保溫,或可在加溫苗床催芽,保持溫度20-25℃和一定溫度,當姜芽長到1釐米高時即可移植。

(二)怎樣整地、施基肥和裁植 姜地忌連作,否則易發生姜瘟病。由於姜根系不發達,分佈較淺,且食用部分為根狀莖,因此栽植前要施足基肥,深翻土壤,作成深溝高畦。一般每畝施豬牛糞1000公斤,毛肥25-30公斤、草水灰100-150公斤,或鉀肥10-15公斤作為基肥。種植時種姜朝下斜放,芽頭向上,栽後覆蓋堆肥或細土7釐米左右,然後覆蓋稻草,在稻草上再覆蓋一層薄土。種姜多行間作,按各地習慣,有間種冬爪、芋頭、粉葛或其它蔬菜,利用這些作物遮陰、降溫,創造較為蔭涼的生長環境。

姜的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

(三)怎樣施肥和培土 姜多行間作,應以基肥和培肥為主。基肥在種姜栽植前施下,培肥在5月回收種姜後進行,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000-1500公斤,毛肥25公斤。以後只對間作物追肥,對姜不另追肥。

姜的根莖向上生長易露出土面,因此要進行培土。如收嫩姜,培土要深些,使子姜長度增加,質地脆嫩;如收老薑則培土要淺,使根莖粗壯老健。一般要培土三次左右。

(四)灌溉要求 姜喜溼潤忌乾燥,應時常灌溉,高溫乾熱天氣,灌水宜在早晚進行,但不能積水,積水易引起病害,所以雨水天應及時排除積水。

姜的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

(五)病蟲防治方法 姜腐病(又叫姜瘟)為一種細菌性病害,多在六月以後高溫多雨季節發生,病菌由土壤或種姜帶病傳染。最初葉尖捲縮凋萎,接著全株黃褐下垂,很快死亡。此傳染極快,7-10天即可傳染全田,須做好綜合防治措施:①最好與水稻、3一4年輪作。②要選無病姜田留種。栽前曬種1-2天或用5%的高錳酸鉀浸種姜10-20分鐘。③多施腐熟有機肥,特別應增施鉀肥,不能單施氮肥。④做好邀蔭防熱工作和雨季排水工作。⑤在未發病前即可噴藥防病,可用託布津1000倍、百菌清500倍、代森銨1000倍、交替使用,每7-10天噴藥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