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读后感?(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


怎样写读后感?(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

同学们,你们看了许许多多的书籍和电影电视,你们写过《读后感》或者《观后感》吗?

五年级的孩子,是培养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对任何事情或书籍,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变成有主见的人!对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的议论文才能更好的适应。

那么《读后感》是什么?怎么动笔写呢?

读后感(观后感)就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指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或看完一部电影后,把自己的感想、收获写下来。

一:读

读后感(观后感)的“感”是因“读、看”而引起的,同样观后感也是因“看”而引起的。“读”和“看”是“感”的基础。所以,写好读后感的第一步是“读”,读懂原文,抓到最重要的中心观点,进行议论或写感受,也可以对个别突出的句子进行引用和评论。

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电影,我们阅后可以列出许多的感动点,但在一篇文章、书中的读后感(观后感)中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因此,你要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角度最新的、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感受最深、写起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动点。写出来的文章要注意前后观点(中心)一致。

开头:要交代“读”了什么书或者课文,它主要讲什么(简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还可以写一写读后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想法(引出观点)。

二:感

读懂文章,自己会有很多的感触,选择一个最想写的“点”,进行构思写作。写好“感”的部分,包括三部分:引--议--联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引分为直接引用(原文句子不能变,用双引号括出句子)和间接引用(改变句式,不用双引号,人称要改变)

(2)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 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的观点服务。

中间部分:围绕中心论点(开头引出的),通过引用文中的相关句子,一一发表议论,再联系生活实际,用名人名言、名人事例或者真实生活经历来加强说服力。事例越充分越好。

三:结

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结尾:在文章的最后,要总结自己的观点或者结论

怎样写读后感?(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


读后感的题目格式

读后感(观后感)的题目一般有两种:

(1)直接拟题:

读《……》有感

《……》读后感(观后感)

读《……》后想到的

我读《……》

观《 …… 》有感

(2)以感点为正题,以“——读《….》有感”为副题。

世上无难事

——读《绿野仙踪》有感

团结就是力量

——《绿野仙踪》读后感


怎样写读后感?(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


范文学习:

假如你能好好的活着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这个星期,在语文课堂上,我心情激动地读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深深为小女孩的短暂生命而感到惋惜。(中心观点)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除夕夜光着脚卖火柴,最后饿死和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虽然人人都在感叹小女孩很可怜很悲惨,我却觉得小女孩的死非常不值得!她才那么点大,虽然暂时过得贫穷和不快乐,但她的将来有无限种可能!只要她还活着!(简单概括主要内容,并强调我的观点)

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想对你说,如果你卖不出火柴,应该好好回家,爸爸即使残忍打你,也不会打死你的!父母打孩子无非就是逼你适应社会,逼你成才;或者是迫不得已才打你!不会有哪一个父母会狠心到无缘无故打死你的!因为他们有一天变老了,还要成年的你去赡养他们!而只要你活了下来,你的将来就有无限种精彩的可能!(间接引用原文的具体内容,进行议论)

卖火柴的小女孩,你知道吗?我们中国旧社会的儿童,也过得很贫穷,很落魄,和你一样吃不饱穿不暖。如三毛,小小年纪就到各家各户的地主家去当童工,受尽欺凌。但是不但没有选择死亡,而是艰难地活了下来,成了流传千古的《三毛流浪记》的主角。后来,苦难的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拿起武器投入战斗,解放了全中国。农民和穷人都翻身当上了国家的主人,分到了自己的土地,过起了幸福的生活!(联系小说中的三毛为例子,证明我的观点)

所以,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你能在寒冷饥饿中挺过来,只要你卖不出火柴就好好回家,也许十年二十年后,你已经赶上了好时代。你通过多年的艰苦锻炼不怕困难的精神,凭着你的劳动创业,也许,不但温暖的火炉有了,美丽的圣诞树也有了,香喷喷的烤鹅也有了!而父母的爱和奶奶的爱,其实一直都在你身边,不曾远去!所以,在这里奉劝那些因为父母一顿打骂或社会一个冷眼就不想活的人,能珍惜生命!除非是意外和天灾,能活着时一定要好好地坚强地活着。

(再次间接引用原文信息,进行议论,并联系实际,对那些不珍惜生命的同龄人,提出忠告。)

卖火柴的小女孩啊,我真是深深为你的死感到不值!假如你能好好地活着,相信会有一个精彩的未来!因为我相信,人活着,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再次提出对小女孩的死感到惋惜、不值,总结个人观点)

《三毛流浪记》简介

讲述了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他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卖报、拣拉圾、帮别人推三轮车……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心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顿。流氓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可饿肚子,也不再乾爷叔教他的坏事。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撕破华服,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怎样写读后感?(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


读《凡卡》有感

前几天学习了《凡卡》这篇课文,我的心就像平静的湖里丢进一块石头,泛起阵阵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开门见山式开头)

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契珂夫的作品,这篇课文主要讲了9岁的凡卡,在一家鞋店干活,但是处处遭到老板娘和那些伙计们的欺负。凡卡决定要给在乡下的爷爷写封信,恳求爷爷带他回去。可是,可怜的凡卡并没有写清地址,也没贴邮票,邮差还是醉醺醺的,因此他的爷爷永远也无法收到这封信。即便是收到了,也不会来看他的,因为他的爷爷并没有那么多的钱…… (概括总结书本主要内容)

 学完了这篇课文,我很心痛凡卡,同情他的悲惨遭遇,他遭遇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他信中的内容,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他只有9岁,只是一个只有9岁的孩子,还是一个孩子呀!我们9岁在干什么?享受父母的爱?衣来伸手,放来张口?接受着良好的教育?而他,9岁竟然受到了那么多痛苦的遭遇。这让人不能不心痛。(用对比的手法体现凡卡的悲惨遭遇)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旧社会的黑暗,贫富悬殊,穷人的无奈,孩子痛苦。(从凡卡的遭遇中我感悟到了什么?)

作者把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和他对乡下生活的回忆穿插起来写,这种反衬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凡卡在城里生活的悲惨,还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我们是何等的幸福!所以,请珍惜现在的幸福吧!我们现在的幸福是当时旧社会的孩子一生也渴望不到的。他们曾经是多么渴望幸福,渴望像我们一样有父母疼爱,有明亮的教室,有和蔼的老师,还有许多的朋友……可是,生活使他们得不到幸福。

所以,请现在的孩子,不要嫌这嫌那了,请珍惜眼前的幸福吧,当我们穿着漂亮的衣服时,想一想啊,他们在干嘛?他们可能穿着破烂的衣服,穿梭在寒冷的北风里瑟瑟发抖;再想一想,我们吃丰盛的食物时,他们可能为了一个小又发黑的馒头,而被老板责骂着;当我们入梦时,他们可能在苦苦的干活;请想一想,我们幸福,快乐时,他们又在干什么?(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自己的观点)

各位,请珍惜现在的辛福生活吧!不要再抱怨生活的不好,请想一想,以前,现在,还为幸福而努力的人们吧!(结尾/结论:呼应大家珍惜现在的生活。)

怎样写读后感?(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指导)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观《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鲁滨逊漂流记》这部电影勃勃跃动着一颗勇于生存、敢于挑战的心。它讲述着这样一个故事:

鲁滨逊从小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周游世界。十九岁那年,鲁滨逊不顾父母反对,他第一次出海,遭遇了风暴;第二次出海经商时被海盗夺去;后来逃到巴西经营种植园。在一次去非洲的途中,大船被打翻,鲁滨逊一人侥幸逃生,流落到无人居住的荒岛上艰难生存多年。直到第28年时,一伙叛乱的水手押着船长来到岛上。鲁滨孙救出船长,制服了叛徒,并搭乘那条大船回到了祖国,结束了这段漂流旅程。

鲁滨逊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并且为了梦想永不认输、百折不挠,用整整35年的时间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看完电影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

暑假里,我开始学骑自行车,能够骑着车上学是我多年的梦想,之前爸爸妈妈总是说我还没有到骑车的合法年龄,一直不支持我学骑自行车。现在我长大了,可以理直气壮地潇洒地骑着漂亮的自行车去上学,甭提多兴奋!

可是练骑自行车可不是件潇洒的事。开始的时候总要妈妈扶住,每一次妈妈都累得大汗淋漓,经过几天的勤学苦练我可以不用妈妈搀扶而骑行一段落了,但是翻车摔跤是再所难免的,有时候在众目睽睽之下还跌得挺“狼狈”的。这样的日子没有坚持多久,我就想放弃了,把自行车冷落在柴房间的同时也把自己多年的梦想抛到了九霄云外。

后来,我静下心来想了想:难道我的梦想就这样放弃了?

终于有一天,我又鼓起勇气推着自行车到小区的广场上练了起来。虽然还是会一次次的跌倒,但是我的梦想在时刻鼓励自己不要气馁。我坚强地扶正车把,一踮一踮地又上路了。这样一直坚持练习了一个月时间,到开学前几天,我对我那漂亮的自行车已经操纵自如了。

开学第一天,我理直气壮地潇洒地骑着漂亮的自行车去上学,仿佛所有路人的目光都注视着我和我那漂亮的自行车,我的心情甭提多兴奋了——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感谢《鲁滨逊漂流记》,让我们铭记着“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