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國大棚60年曆史,談未來大棚發展的方向!

  我國的大棚種植起步較晚,到上世紀60年代,我國才有了最初的大棚種植,發展至今,我國大棚經歷了四個階段,從簡易塑料棚、竹木結構大棚、鋼結構大棚,再到現在的智能型大棚。從大棚的升級,到種植方式的改變,我國大棚種植無論是規模上,還是種植技術上都在不斷升級!接下來就對於我國大棚的發展史,以及目前最新的大棚技術,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介紹。

看我國大棚60年曆史,談未來大棚發展的方向!

塑料棚

  簡易塑料棚

  當時還是隻是簡單塑料棚,這種塑料棚,其實就是冷棚,利用竹木、鋼材等材料搭建成為很小拱形的結構,在這個拱形結構上覆蓋薄膜,從而達到保溫的效果,但是當時的種植,還不能進行反季節的種植,只能通過簡單保溫,對於蔬菜提前和延遲供應!

看我國大棚60年曆史,談未來大棚發展的方向!

竹木結構大棚

  竹木結構大棚

  簡易塑料棚本身很小,因為面積小,本身的保溫效果也較差,於是後來有了竹木結構大棚,這種竹木型大棚算是簡易塑料棚的升級版,相對於簡易塑料棚,保溫效果更好,而且本身面積也更大!抗災害能力也更強!

  鋼結構大棚

  竹木結構大棚到後來的鋼結構大棚,其實變化還是非常多,首先最明顯的就是使用壽命的延長,其次就是鋼結構大棚本身增加了溫控設備、通風設備等,通過這些設備的加入後,可以保證大棚內溫度,完全可以種植出反季的農產品。這種鋼結構的大棚,這也是目前比較多的大棚。

看我國大棚60年曆史,談未來大棚發展的方向!

鋼結構大棚

  智能型大棚

  從簡易塑料棚到鋼結構大棚,其實都只是棚的改變。而智能型大棚是改變種植方式,舉例來說,比如室溫控制,智能系統通過室溫傳感器監測大棚溫度,當溫度低了系統就自動打開溫控設備,當溫度達到標準值,系統又可以自動關閉溫控系統,通過有實時的數據支持,來實現室溫的自動控制!然而智能大棚可以實現的不但是室溫控制,還可以自動控制灌溉、施肥、光照、通風等!

看我國大棚60年曆史,談未來大棚發展的方向!

智能型大棚

  就目前來說,智能大棚系統很多地區已經應用了,比如大家所熟知壽光,還有新疆,目前的大棚基本都已經是以智能大棚為主。相信隨著大棚種植的發展,智能大棚系統的應用也將會越來越多,傳統的大棚種植模式也將會是過去式,不知道對於智能大棚的應用和普及來說,你怎麼看呢?歡迎您留言討論!如您想了解智能大棚系統的更多詳細信息,也可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