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夏》——致我们回不去的那个夏天

一个弹弓、几粒弹珠、三两伙伴,这或许就是80、90后农村孩子的“标配”了吧!那时候的我们虽然没有丰富的的食物,但是我们很满足,那时候的我们虽然没有现在各式各样的玩具,但是整个大自然就是我们的玩物。就是这样简单的童年给我们留下了不简单的回忆!

《留夏》——致我们回不去的那个夏天

儿时的我们

《留夏》?留下!

《留夏》这部电影于2017年上映,豆瓣评分高达7.6分,电影没有炫酷的特效,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有的,只是夏日农村的日常;有的只是一个孩子与奶奶的分别。电影讲述的是父母在外打工的儿童张翰祥与奶奶两人在老家相依为命,随着年龄地增长,张翰祥越来越思念自己的父母,也越来越向往城市的生活;直到遇见从城里来乡下过暑假的女孩依依,张翰祥才更近一步了解到城里的那些新鲜事。尽管生活环境大不相同,但是孩童爱玩的天性却是相同,张翰祥和小伙伴张子乐一边听着依依描述城市的生活,一边带着依依体验快乐的农村生活;暑期结束后,依依回到了城里,好朋友张子乐也跟着爷爷去了城里,但是张翰祥却坦然接受了他们的离去。相比去城里生活,奶奶才更需要自己的陪伴。但不久后张翰祥爸爸回来要接儿子去城里,面对现实的无奈,张翰祥只得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奶奶和那些单纯美好的童年时光。

留夏——留住夏天。这个夏天,张翰祥长大了;这个夏天,张翰祥也要走了;奶奶的不舍,张翰祥的眷念正对电影片名,也点名了电影主旨。

留夏——留下。孩子要离开了,那个整天惹事生非的调皮鬼终于要离开了,这个家也要变的安静了。可是奶奶心里并没有半点欣喜,她希望自己的孙子能够留下来,但是她也明白,自己给不了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这种无奈着实让人心疼。记得我第一次离家时,奶奶也是一边说着自己终于要消停了,一边却拿着手帕,擦拭眼角的泪光。当时的我并不理解,也没办法理解。

《留夏》——致我们回不去的那个夏天

留守老人——空巢老人

可能很多人都很气愤,气愤爸爸没有尽到一个做儿子的责任,没有给自己的母亲一个幸福的晚年,为什么不把奶奶接回城里一起住呢?

儿子的不孝,在电影里是有体现的。从他回家给母亲带回来的礼物(一堆旧衣服);从他进门到出去,从头至尾,他都没有叫过一声妈,他很不孝。但是我觉得,中国空巢老人的所占的比重之大,难道全部都是子女不孝而造成的吗?我不敢苟同,从小生活在农村老人,他们们已经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他们普遍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就像电影中的奶奶一样,简单的两个步骤——接电话和拨电话,孙子教了很多遍还是没有学会。可以想象到,这样的老人如果去到城市生活将会是个什么样子。

《留夏》——致我们回不去的那个夏天

留守儿童并不孤单

人们口中常说的留守儿童大多都是孤独的,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过得不尽人意。这句话说的没错,但是也不够准确,有的孩子虽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时也会思念远方的父母,但是说他们很孤独就有点太夸张了;我也是一个留守儿童,农村孩子嘛,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在我2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但是孤独这种感觉,我似乎很少体会过,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是奶奶的爱弥补父爱和母爱的缺失;虽然平常条件有点艰苦,但是艰苦的生活下,却留给我了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美好记忆,那是我,或者说我们都回不去的夏天。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个夏天,无忧无虑;小时候的我们总是想着快点走出去,但是一旦走出去了,蓦然回首,那个曾经的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留夏》——致我们回不去的那个夏天

谢谢观众老爷的观看 如果喜欢本文不妨点个关注吧!(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下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