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自戀”一點也很好


有時,“自戀”一點也很好

當我們說一個人很自戀,多少會有點貶低的意思。曾經被視為三大黑暗人格的自戀,如今有學者為其“翻案”,認為自戀並不是純粹的黑暗人格,也會有好的一面。

有時,“自戀”一點也很好

自戀是一種適應和不適應性格的的混合體,是複雜且令人費解的人格特質。自戀者由於其魅力和自信,可以有效地從別人那兒獲取所需,然而,也由於他們自私、有攻擊性的行為,他們趨向於疏遠別人。自戀的人會帶來頻繁的人際交往問題,但似乎一般都感到幸福快樂,有很強的自尊心。研究自戀的人們感興趣於這如何適應於更廣泛的、關於人格結構的理論。自戀與馬基雅維利主義(權術主義)和心理變態一起,被視為三個為一組的對抗性人格特質。

最近,有一些學者認為應將自戀與其他黑暗人格區分開來,因為它有著積極的特徵。有些人提出,積極和適應性人格特質有著共同的、積極的性格因素基礎,黑暗人格應該表現出消極的性格因素,而自戀並不是單一的模型,而是結合了黑暗、光明的特點。性格因素代表了一定程度的社會效應,自戀可能是一種選擇,但專注於自私的利益和短期目標。

有時,“自戀”一點也很好

自戀的定義特徵是渴望維持強烈的自我意識。自戀者認為他們是非常特別的人,希望所有人瞭解他們。大多數人都希望別人喜歡他們,但自戀者希望別人欽慕他們的偉大。許多自戀者都擅長社交、自信、迷人,非常積極維護他們自己的利益。他們也傾向於有很強的競爭力,努力打擊自視為對手的人,積極應對侮辱和任何風吹草動。在初次見面時,他們往往能打動別人,但隨著人們瞭解了他們,就不那麼受歡迎了。

研究自戀的人,有很多方法,將它與個性特徵結合起來,如自戀被視為一組反社會人格(包括馬基雅維利主義、心理變態)中的一部分。心理變態是冷酷無情、漠視他人的權利,馬基雅維利主義是憤世嫉俗、操縱社會輿論。儘管三者有自己鮮明的特色,但重疊部分相當大。心理變態是最惡毒的,馬基雅維利主義緊隨其後,自戀的黑暗色彩最淡,因為有些特點對其他人的吸引力更大。

一個更為普遍的人格模型是人機環狀模型(interpersonal circumplex)。這個模型關於人際關機的兩個維度分別是“agency”(超前和實現社會地位)和“communion”(與人相處和維持溫暖的關係)。另一個方法是人們熟知的人格大五模型:外向性、親和性、盡責性、神經質和經驗開放性。研究中使用了大五模型的研究者發現,所有黑暗人格的人都少親和力,即普遍漠視他人的權利。除此之外,自戀者比其他兩者心理適應更好。具體來說,自戀者更傾向於較為外向,有時責任心很強,經驗開放性程度高。心理變態和馬基雅維利主義都盡責性較低,與剩下的特徵無關,馬基雅維利主義的神經質較高除外。


有時,“自戀”一點也很好

外向性和經驗開放性的結合,與社會影響力有關,低神經質程度意味著更好的心理適應能力。這似乎符合自戀者社會性和自信的特徵。盡責性低又與一個人總是陷入麻煩,比如毒品和犯罪有關。這些符合心理變態和馬基雅維利主義的情況。

原文鏈接: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unique-everybody-else/201511/personalitys-big-one-and-the-enigma-narcissism

有時,“自戀”一點也很好

有時,“自戀”一點也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