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網為媒 以夢為馬 他們用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青春篇章


以網為媒 以夢為馬 他們用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青春篇章

  積極探索,護航青春解疑惑,她是湖北漢江師範學院的輔導員,也是一名“臥底網紅”;

  苦心鑽研,自創網絡工作法,他是牡丹江市陽明派出所民警,也是轄區居民的“好網友”;

  勇往直前,畫筆之下創世界,她是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生,也是懷揣夢想的正能量動畫師;

  ……

  他們是當今青年一代的縮影,熱情、樂觀、奮鬥這些超“燃”的精神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肩負責任,探索世界,在網絡的五線譜上寫下一曲青春之歌。

指尖傳遞溫暖 用責任守護網絡


  2016年,為了揭露不良網貸陷阱的套路與黑幕,幫助陷入不良網貸的學生,一位80後輔導員匿名加入了形形色色的網貸群、催收群。長達半年的時間裡,她逐漸梳理出一整套不良網貸的套路,隨後在學校的支持下,把“潛伏”的經歷、體會、不良網貸的危害以及應對策略等做成視頻和動畫公開課,放到各大媒體網站,獲得近10萬網友的關注。

  這位臥底校園貸的輔導員,就是毛晶玥。她也是學生眼中的“知心毛毛姐”、青春護航者,她探索出獨特的安全教育模式,用愛和責任做學生的擺渡人。

“巾幗好網民故事”系列視頻短片:毛晶玥——毛毛老師的網絡安全課

  《5分鐘帶你搞懂校園不良借貸》《我很想知道一個學生為什麼借這麼多錢》等系列關於防範校園不良網貸的安全知識動畫和網文,讓很多人認識了毛晶玥。為了更好地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增強學生網絡素養,她嘗試著建立了微信公眾號。

  讓毛晶玥沒有想到的是,公眾號一下子會有那麼多的學生粉絲來關注,於是她萌生了建立漢江師範學院第一個新媒體中心的想法,匯聚學生們的智慧和力量,一起去傳播網絡正能量。

  “作為一名輔導員,我一直相信,學生在哪,我們也一定要在哪。互聯網時代,很多90後和00後學生都已經是網絡的原住民,所以說作為輔導員,我們也一定要勇於在網上發聲,在網絡上陪伴學生成長。”毛晶玥說,自己最大的期待就是學生們能夠用好網絡,用好自己所學的知識,用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去創造,去打拼,去奮鬥,擁抱一個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從大學選擇師範專業開始,教書育人,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夢想,用一片雲推動另一片雲,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便是我的初心和使命。初心在,縱使跋山涉水,也能見到千山萬水。”毛晶玥說。

自創網絡工作法 轄區信息全能查


  “別看民警小哥歲數不大,責任心可強!”

  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公安局陽明分局陽明派出所,29歲的民警王寧憑藉著自己摸索鑽研出的“五個一”網絡工作法,獲得了居民們的讚譽。

以網為媒 以夢為馬 他們用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青春篇章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公安局陽明分局陽明派出所民警王寧

  這個創新工作法是以微信為平臺基礎建立的,“五個一”即“一棟一建群”“一樓一記實”“一戶一好友”“一家一視頻”“一人一標籤”。

  其中,“一戶一好友”發揮了很大作用,即與每戶居民互加微信好友。在走訪小區居民時,只要該戶有一人會使用微信,民警與該人互加微信好友,不會使用微信的老人則留下警民聯繫卡片,通過互加微信好友,方便小區居民有困難時隨時找到民警,有效提高了小區居民安全感、滿意度。

  在工作中,網上的一點小線索,都可能是一個大突破。某日,王寧通過群眾獲得某電動車店可能銷售三無口罩的線索,民警根據線索進行偵查,發現網上有此電動車經理發佈的招聘口罩工人和出售口罩的信息。王寧隨即以檢查店鋪防疫為由對該店鋪進行檢查,在現場發現一個口罩加工黑窩點。現場扣押成品口罩1500個,半成品口罩1900個及其他生產設備。

  疫情期間群眾情緒焦躁,經常出現各種糾紛,王寧運用“五個一”工作法,做好群內小區信息動態掌握,注意查看居民向民警發送的各類信息,制止了多起居民糾紛,通過微信備註標籤民警不論身在何處,均可通過居民備註裡的標籤信息迅速聯繫到相關居民,快速預防和解決了多起矛盾糾紛。就這樣,他以網織網,護住一方百姓安康。

手中畫筆創造正能量小世界


  “上大學的時候開始看宮崎駿的電影,那裡面畫面特別唯美浪漫,我很感動。當時我就想,動畫師可以用手中的畫筆讓人物活起來,創造一個世界,真的是很神奇、很酷的工作。”王羽瀟說。

以網為媒 以夢為馬 他們用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青春篇章

系列公益劇《可可小愛》

  王羽瀟曾就讀於哈爾濱理工大學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大學畢業後去了北京的一家動畫公司。為了能夠早點成為專業的動畫師,她每天主動工作到晚上十點多才回家,第二天早上5點就起來開始練習畫畫。長期久坐導致她的肩膀、頸椎都落下了職業病。“那時候我就問自己,這麼辛苦為什麼還要做下去?我只想做動畫,我沒有別的選擇。”

  2009年,為了能夠更系統地學習動畫創作的相關知識,懷揣動漫夢想的王羽瀟辭職前往澳洲留學,攻讀碩士學位。兩年的深造,她是班裡成績最好的學生,勤奮刻苦,獨立完成多支動畫,還兼職參與項目,積累實戰經驗,不放過任何鍛鍊自己的機會。

  2011年底,王羽瀟回國創業,她一開始就給自己的公司確定了這樣的定位:以動漫為載體的公益廣告創作公司。

  “從澳洲回來以後,我意識到做傳遞正能量的文化作品,可以影響一代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我就選擇了創業。我想用可可和小愛這兩個動漫寶貝以及它們的故事,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一顆美好的種子。”

  王羽瀟創造的系列公益劇《可可小愛》每集通過一個30秒的創意小故事,講述一個正向價值觀。多年來,該系列公益劇已經完成了400多集,並登錄上千家電視頻道,總點播量超過千億次,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正能量原創動漫品牌,受到了很多家長和小朋友的喜愛。

  看到公益劇能對小朋友產生積極的影響,王羽瀟感到自豪,自己的付出與堅持沒有白費。“我們要繼續用更多優質的教育內容,陪伴小朋友健康成長。這是我們想要送給下一代的禮物。”王羽瀟說。

  “人的一輩子挺短的,能夠堅持下去,做好一件事,就是成功。講好中國故事,傳遞正能量,也是我作為一個文創人的責任和使命。這是我一輩子的事業,我要通過動畫讓更多孩子懂得真、善、美,我也希望能通過動畫,讓世界瞭解到中國文化的魅力。”王羽瀟說。



審核:郭子涵

校對:呂燕芳

策劃:陳金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