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你,你的選擇是什麼?《入侵華爾街》觀後感

今天閒隙的時候看了一部電影《入侵華爾街》,講的是一個普通的退役軍人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而家破人亡,最後報復華爾街的金融高管的故事。

如果是你,你的選擇是什麼?《入侵華爾街》觀後感

退役軍人吉姆做著一份普通的保安工作,吉姆的妻子因為患上了腫瘤一家人都過著很艱辛的生活。

為了治癒妻子的腫瘤,吉姆需要更多的錢嘗試新的治療方法。於是吉姆找到了他的經紀人,因為他之前用積蓄買過經紀人口中承諾的安全基金。可是後面發現在基金裡的錢不僅僅虧完了還欠銀行6萬。

為了解決這6萬的欠款,吉姆從朋友那裡借了1萬元支付給律師,但是律師沒有兌現應有的承諾,這1萬元也打水漂了。在銀行逼迫下的吉姆接著丟掉了工作,意味著妻子的治療費根本湊不夠。妻子覺得是因為自己拖累了吉姆而選擇自殺。

在吉姆巨大的傷痛下,他發現曾經處理他問題的經紀人、律師、檢察官助理依舊花天酒地,於是他展開了自己的復仇。

電影評分不高,和普通的復仇片情節都相差無幾,唯一特別的地方在於故事的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機,所以這部電影最有的地方是評論區的交鋒。

一種是官逼民反,報復大快人心。

如果是你,你的選擇是什麼?《入侵華爾街》觀後感

另一種是既然投資了就應該願賭服輸。

如果是你,你的選擇是什麼?《入侵華爾街》觀後感

大部分人看完這部電影的之後的感受也是處於這兩種觀點中的一種,其實這兩個觀點並沒有對錯,大家之所以有觀點的爭論。深層的原因還是把自己的經歷、遭遇、目前的狀態帶入了而已。

就像疫情期間,因為受到新冠病毒的影響,很多商家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比如著名的餐飲品牌西貝的董事長就說,西貝可能撐不過3月。關於房租的問題就迅速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如果是你,你的選擇是什麼?《入侵華爾街》觀後感

自然,這個話題下面也是分為兩派,一派覺得艱難時刻就應該攻克時艱,一派覺得出來做生意就應該願賭服輸,你商家掙錢的時候沒有見過多交房租,現在倒囔囔減房租。

像這樣的爭論其實每天都有。回到《入侵華爾街》電影,我突然變了一下視角,假如不是發生在2008年金融危機,也許吉姆的積蓄增值足夠支付妻子的醫療費,也許妻子就能痊癒,吉姆的工作也可以繼續開開心心的做下去,最後生兒育女!

僅僅是變換了一下時代背景,同樣的一個人的生活軌跡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時代的洪流下,不管我們因為某種理念左突右衝,最終還是不得不順著洪流一路而下。

強大如巴菲特,也在3月中見識到了10天5次熔斷,最後虧損5700億的結果。

時代背景好的時候,所有人都一片歡歌笑語,就像之前看到的一個新聞:一個廣東男子2005年被女朋友逼著在浦東買了一塊地和兩套房子,那個時候的浦東還沒有進行開發。殊不知此後中國國運昌盛,現在這位男子成功逆襲。

16年成都有一張著名的照片:

如果是你,你的選擇是什麼?《入侵華爾街》觀後感

一個樓盤開售的前一天,瘋狂排隊買房子的人已經排了3000多個。為什麼?因為那個時候房價漲勢喜人,買到了就是多賺到了幾百萬。

可是時代差的時候呢?2008年金融危機,全美國有1000多萬的家庭申請破產,其中44%的家庭的所有積蓄不足400美元。在2019年底的時候,中國人民也沒有想到2020年開年情況這麼危急。大量的鋪面關閉、互聯網企業、中小企業裁員。

而這個時候,你的房貸、車貸還要繼續交。多少家庭在這次疫情中被擊打得一蹶不振。就像電影裡的主人公,明明什麼都沒有做,就家破人亡了。

當你艱難度日的時候,你發現食利者依舊歌舞昇平。就像某醫院補助,領導是一線護士補助的數十倍。而當需要有人衝鋒在前時,你往往看不到這些領導。我們假設你現在是一線的一個護士,那麼你會怎麼選擇?

在主角演員看到《入侵華爾街》這部電影的劇本時,演員表示電影中主角報復的人太多了,那些金融界最底層的推銷經紀人也應該被傷害嗎?能不能只報復幾個人?

導演表示,之所以會報復這麼多人,就是想警示社會當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高中的時候老師講了一個故事:一個納粹士兵因為對逃跑的人民開槍,戰後被審判。納粹士兵為自己辯解到他只是執行命令的人,不關他的事。如果他不執行命令,他也會受到處罰。但是最後法官依然判他有罪。法官的理由是,士兵在開槍的時候是可以抬高槍口一寸的。

《論語憲問》:“或曰:‘ 以德報怨 ,何如?’子曰:'何以報德? 以直報怨 ,以德報德。’”

世上並不需要以德報怨,當你遇到不公平的時候,不用去理睬別人的看法,大家都不過是洪流中的一粒水珠,並沒有對與錯,你只應該在乎的是你需要守護的人。為了守護得那個人,那麼你可以默默忍受。如果當不公已經讓你不堪承受,起來吧,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打倒一切壞制度,消滅一切牛鬼蛇神。

但是如果你不幸在邪惡的另一方,那麼生而為人,還請你執行的時候善良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