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詩歌的路上

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能參加這次心晴計劃的聚會、和新老朋友見面交流。不論您是寫詩還是寫文章,我們都是行走在文字的路上。首先感謝今日頭條的精心組織 ,還有許多的作者以及作品也讓我受益匪淺。接下來我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我的寫作心得。這些體會僅僅是我個人的一些思考,不妥之處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行走在詩歌的路上


簡單做一個自我介紹,我是@Cola小妞 ,年齡和真實姓名保密。我一直是一位文學愛好者,學生時代就喜歡閱讀和寫作,在加拿大安定下來後有機會可以繼續寫寫東西。由於需要工作和照顧家庭,沒有太多的時間,目前寫作基本上側重在詩歌、散文和小小說。


現在有許多的詩歌微信群,不知道大家是否會認真地讀裡面的作品?是否有種全民都在寫詩的感覺?為什麼呢?人是需要表達的。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下,詩歌似乎成為了人類簡短表達自我的方式。


詩歌的創作語言上有什麼特色?怎麼提高自己的詩歌寫作水平呢?就這兩個問題,接下來我會粗淺地談談自己對現代詩寫作的一點個人體會。


行走在詩歌的路上


首先,詩歌的語言是美妙的,比如語言的跳躍性和靈活性。詩歌講究意象和通感,作者運用獨特的個體感受通過借代、聯想、比擬等等手法,用凝練的語言通過意象表達出豐富而又複雜的思想和感情。比如徐志摩的“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條水草”,詩句情景交融,你會和作者一起進入一幅唯美的心靈畫卷。瘂弦的“你以夜色洗臉,和影子搏鬥”極具象徵性,寫出了對現實陰暗面抗爭和反思的心境。我在“聽茶”這首詩裡寫到“汗水一點點暈染成了肥沃的土地”,這樣寫不僅會增加詩句的畫面感,成長中的辛勤也在中國畫的寫意中靈動地表現了出來。


當你體會到了詩歌獨特的意象美和不依循語法結構的語言美時,當你能體會到一首詩即便沒有押韻、也有其內在音樂性的節奏感時,恐怕你就能區別詩歌與分行文字的區別了。如果一個詩人說“秋天菊過了”,是否還會有人糾正他的語法,改為是“秋天的菊花已經開過了“呢?


行走在詩歌的路上


記得北島有首“生活”的詩就一個字,“網”。大家的感受是什麼,是不是回味無窮,會讓你思考很多?看似簡單的字寫出了作者的內心感受,視角獨特又讓人產生共鳴。大眾的卡拉OK誰都可以唱;如果有人記錄,一些凌亂的文字,有人也願意稱之為詩。那麼怎麼提高自己的詩歌寫作水平呢?


第一,多讀優秀的作品。優秀的作品不僅能讓自己體會到詩歌中美的意境和獨特的語言運用,也會給我們帶來啟迪、豐富我們的認知、幫助提高自己作品的思想性。我說的優秀作品不僅指近體詩和現代詩,小說、散文、歷史、哲學等等的書籍都可以幫助一個寫作者增加自己作品的底蘊。寫作不僅要有好的語言文字基礎,一篇佳作還需要具有吸引人的構思和立意。如果發現自己的語言比較貧乏,思想內容不夠豐厚,通過閱讀可以有所幫助和提高。


第二,寫作離不開生活,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獨特性和意義,學會獨立思考。比如寫秋天,一位寫作者會想到什麼?豐收、樹葉的絢爛和斑斕、落葉的惆悵,等等。如果大家都這麼寫,讀者滿眼都是重複的話、沒有新意和深度,誰會願意為這樣的作品停留呢?觀察生活,在觀察中思考會讓你寫出常人不易洞察的另一面。比如發現熱鬧繁華下人云亦云的虛偽或者悲涼;小人物個體的滄桑與時代、社會的關係;沉默無語中旁人難以發現的隱忍和善良等等。發現生活中事物背後的真實性和人性靈魂中的真相,才能使作品不再停留於表面而缺乏深度。


第三,好的作品要有思想性。我個人很關注作品的思想性。如果作者的文字功底很好,只是把事物描寫得無論是淋漓盡致的唯美,還是青梅添袖香的飄逸,卻不能給我帶來情感上的融入或者比較深入的思考和啟迪的話,會讓我覺得這樣作品缺乏精神層面的深度,比較輕飄沒有質感和回味,感到有些惋惜。讀不到多層次的情感,看不到豐富而新穎的思想性的表達,就很難讓人願意一讀再讀。

行走在詩歌的路上


寫作涉及的方面很廣,由於時間關係,我就先聊這麼多。大家都是行走在寫作的路上,以後還會有機會再交流。我個人是一位業餘寫作愛好者,寫作時間並不長,關於寫作也在不斷探索錘鍊中,不足之處希望大家多多包涵。謝謝大家。


行走在詩歌的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