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北京二環內最後的文物商店!這個古玩市場明年將停業……

點擊右上方“關注”遊遍北京,帶您遊遍北京​

再見!北京二環內最後的文物商店!這個古玩市場明年將停業……

提起報國寺,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這座始建於遼代的千年寶剎不僅歷史悠久,它還是北京二環內重要的文物商店,是和“潘家園”齊名的古玩市場。

再見!北京二環內最後的文物商店!這個古玩市場明年將停業……

報國寺收藏市場從小地攤上的各樣文玩“寶貝”到京城最有名的錢幣交易市場,22年間,這個被譽為平民化的全功能交易平臺承載了眾多古玩商家和藏家的回憶和情感。

不過現在,報國寺作為古玩市場的歷史馬上就要戛然而止了。

再見!北京二環內最後的文物商店!這個古玩市場明年將停業……

近日,報國寺收藏市場對商戶下發通知,明確從2020年1月1日起,對原有承租的商戶不再續約租賃,這也意味著擁有22年曆史、曾經全國錢幣最大的集散中心進入閉市倒計時。按計劃,市場中的商戶將分批退出,退租清場時間分別為明年1月、3月以及“五一”之後共三批。

據瞭解,未來商戶資源將被分流至周邊其他古玩城,而報國寺在迴歸清幽後,將全面恢復為文物保護單位。

即將退出歷史舞臺的報國寺古玩市場,它是如何從“千年寶剎”發展成現在的樣子?這前後又有著怎樣的動人故事?


01.始建於遼代,又稱慈寧寺

再見!北京二環內最後的文物商店!這個古玩市場明年將停業……

報國寺始建於遼代,起初因廟內有雙松而得名“雙松寺”,後來忽必烈為彰顯將士功績,遂稱其“報國寺”。但當時該寺規模很小,“有寺無額”,又被稱為小報國寺。明初塌毀。

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重修,改名慈仁寺,然而,士大夫們始終心繫“報國”,所以這“報國寺”的稱呼也就傳了下來,常見於詩詞歌賦。

據傳,明憲宗成化帝的母親周太后,有一個弟弟叫周吉祥,從小離家,多年沒有音訊。周太后對弟弟日思夜想,派了不少人去找,可一直沒有下落。一夜周太后突然夢見弟弟周吉祥在報國寺中為僧,消瘦憔悴,甚為可憐。第二天周太后立刻派人去找,果不其然,在寺內發現了周吉祥。姐弟見面抱頭痛哭,周太后希望弟弟還俗,共享榮華富貴。但弟弟已經看破紅塵,不肯還俗。沒有辦法,周太后這才讓自己的兒子成化帝重修慈仁寺,建成後就讓弟弟周吉祥當了開山住持,這才是修建慈仁寺的真正原因。

擴建後的報國寺有殿房七座,後院有毗盧閣,閣高三十六級,為當時北京的一個制高點,據明代《帝京景物略》載:“導之上毗盧閣。望三殿日光,四壇雨色,風定塵短,指盧溝。”登閣遠眺者,京畿美景盡收。正如慈溪姚明山所吟:“馮虛渺無際,浩蕩空人心。宮闕靄疑霧,郊原晴有陰。”(引《登報國寺毗盧閣》)

另據《燕都遊覽志》中記載:“寺後毗盧閣甚高,望盧溝橋行騎,歷歷可數。”由此可見其當時的建築規格之高。


02.比琉璃廠還早的傳奇書市

再見!北京二環內最後的文物商店!這個古玩市場明年將停業……

清朝定都北京後,實行滿漢分城而治。南城成為漢族及其他各民族官員、文人和科考舉子們的聚居之地,會館、試館雲集宣南一帶。

原在內城燈市口城隍廟的書市也遷至報國寺。殿前廊下,書攤相連;寺周街巷,書鋪林立。

報國寺原有傳統花市,每月逢五之日的廟會,遊人如潮,文人雅士們紛紛來此逛書市、賞花、登毗盧閣,可謂盛況空前。因報國寺環境幽雅,寺內設有客房,不少文人墨客經常留宿寺內,曾為《聊齋志異》作序的“山左大詩人”高衍,在京任吏部侍郎時,就常常寓居在報國寺,他的登毗盧閣,寫京師秋色的“野色橫古今,西風滿帝州。山寒雲外出,水運日邊流……”很有名氣。清初著名詩人王士禎、孔尚任等也是報國寺書市的常客。

在當時,除了書市,慈仁寺裡的古玩市場同樣出名。一名叫借山的和尚曾寫詩:“鬥雞酒缸久已無,何者柴官哥定汝?藕心錢破菱花暗,石黛硃砂剝欲腐。大概瓶爐冒宣德,商彝夏鼎誰能估。”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慈仁寺有假貨呢。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這個市場的繁榮。

再見!北京二環內最後的文物商店!這個古玩市場明年將停業……

康熙十八年(1679),京師大地震,報國寺大部建築坍塌。雖然,乾隆十九年(1754),得以重修,並定名“大報國慈仁寺”,但隨著琉璃廠書市的興起,報國寺書市漸而衰落。


03.顧炎武曾在此留駐

再見!北京二環內最後的文物商店!這個古玩市場明年將停業……

如今報國寺的西跨院,已經成了古玩商的店鋪。而顧炎武在順治十五年(1658)進京後,就在此落腳,一住就是二十年。在京期間,他曾多次探訪昌平並十次謁拜明陵,寫下了具有豐富史料價值的《昌平山水記》。康熙十七年(1678),清朝徵召海內名儒修纂《明史》,很多人都推薦顧炎武前往,但顧炎武力辭,從此離開如今報國寺的西跨院,隱居在山西、陝西一帶。

在寺中,顧炎武潛心著述,期間亦遍遊京城,留下《昌平山水記》、《京東考古錄》等著作,影響深遠。而他最為著名的《日知錄》,也正是起草於這段時期。恰逢國家動盪,顧炎武在《日知錄·正始》中寫道:“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可惜直到鴉片戰爭結束,才有人想起了這句話。

再見!北京二環內最後的文物商店!這個古玩市場明年將停業……

離開北京四年後,顧炎武在山西去世。顧炎武身後,很多人來報國寺西小院祭祀。到了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翰林院編修何紹基、張穆等人發起,許多大臣捐款,就在顧炎武一生居住時間最長、著述取得最多成就的報國寺西小院修建了一座顧炎武祠。祠堂樸素大方,在臨街的位置設了門樓,門上石匾鐫刻“顧先生祠”。祠內設有佛堂、享堂、碑亭等,佈局簡單大方,既不失莊重,又沒有世俗的追捧氣。

1900年,報國寺遭到八國聯軍轟炸,祠堂一併被毀。一直到了四年後,祠堂在張之洞等人的帶領下,得以重修。1921年再次重修時,增加為五進院落,更為氣派。北洋政府的大總統徐世昌親自撰寫《重修顧亭林先生祠記》。抗日戰爭時期,顧炎武祠被日軍佔領遭到極大破壞。

再見!北京二環內最後的文物商店!這個古玩市場明年將停業……

直到1984年,顧炎武祠被列為北京市文保單位,得到修繕。顧炎武歷經數百年而被人尊敬,顧祠更是屢次重修,這與他寧折不彎的氣節是分不開的。


04.建國後成為著名的古玩市場

再見!北京二環內最後的文物商店!這個古玩市場明年將停業……

報國寺收藏市場按收藏類別劃分清晰,院內中路區有紙品館、書報刊館、民間收藏館;右路區有郵品館、錢幣館、連環畫館、文玩館、票證館等;左路以錢幣館為主,佔據三個區域,其他還有玉石、陶瓷等。這些館內,分佈著百餘家坐店商戶,經營著各自的文玩收藏。

憶往昔,許多報國寺的老店家見證了這個市場曾經的喧鬧與轉變。據介紹,1996年之前,報國寺還只有錢幣、郵品的地攤。1997年,這裡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錢幣博覽會,同時報國寺古玩市場也正式宣佈開業,算是北京最早的文玩市場。當時很多攤主就跟地上將展布一鋪,古董、珠子、手串、銅錢、瓷片、郵票、字畫等物件兒一擺,玩家們可以任意挑選,淘貨的感覺就像逛早市。

作為錢幣市場,報國寺一方面實力幣商雲集,錢幣精品迭出,另一方面一年四季的交流會,也影響著全國的錢幣拍賣市場,活躍的錢幣交易幾乎影響了全國錢幣市場的行情走向,是全國錢幣市場的集散地和晴雨表。

再見!北京二環內最後的文物商店!這個古玩市場明年將停業……

報國寺最火的時候,院裡密密匝匝擠滿1000多個攤位,院門口、寺外的夾道里,乃至周邊的衚衕裡,也駐紮著1000多個地攤。

然而,文玩市場人潮擁擠的熱度與千年寶剎的文保要求相矛盾,2014年底,西城區廣內街道對報國寺及其周邊衚衕實施了重點整治,拆除了市場內13處共計89間違建店鋪,徹底取消了露天攤位。


05.將恢復為文保單位,展現往昔風采

再見!北京二環內最後的文物商店!這個古玩市場明年將停業……

現在隨著退租通知的發出,到明年五一之後這裡就將褪去喧囂,恢復它該有的寧靜。

如今,歷經遼、金、元、明、清五代的報國寺仍然屹立於廣安門內,現存建築群為清乾隆十九年(1754)修繕,與西路的顧亭林祠相通,但面積已大不如前。原雙松處現有兩通石碑,分別為乾隆年立《御製石碑》、以及光緒年立《重修昭忠祠記》。原毗盧閣位置已變為社區,成了傳說。唯有周邊的一些文玩攤位,頗具當年書市風采,引人遐想。

據報國寺收藏市場相關負責人表示,在進行升級和重新定義後,今後報國寺將會全面恢復為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場所重新向公眾開放。

對於報國寺收藏市場的落幕,民俗學者艾君認為:

“北京城市化的發展,要求報國寺的定位必須適合北京‘一城三帶’傳承發展要求。迴歸文物公益屬性,讓這座千年古剎恢復寧靜,得到保護,是對歷史負責,也是對傳統文化負責。”


更多美文,敬請關注“遊遍北京”;關注“遊遍北京”,帶您遊遍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