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照耀在中國的港口上

作者 | 阿崽

出品 | 出海傳媒

太陽照耀在中國的港口上

太陽似乎總能照耀在中國的港口上。

3月22日,現在是澳大利亞達爾文的傍晚6點時分,距離本地的日落還有一個小時,而港口的繁忙仍如清晨;現在也正是紅海西海岸的正午過半,蘇丹港的工人們正在準備進行今天的第二次禱告;向北越過地中海,現在是希臘的正午,停靠在比雷埃夫斯港的船員們,正盤算著去哪裡午餐;而在大西洋的另一端,凌晨3點30分的巴拿馬瑪格麗特港口依然燈火通明,這裡的航流晝夜不息。

亞洲、歐洲、非洲、拉美,大洋洲,中國企業參與運營及建設的港口日日陽光接力。這是"港口大亨之國"的時代。

3月22日,國家領導人訪問意大利。亞得里亞海邊一座曾從喧囂滑向沉寂的港口,又再獲矚目:這是意大利的的裡雅斯特,他曾在眾多港口的競爭中一度趨向安靜,又因其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的航運戰略地位,再度性感。

最近十年,中國企業對海外港口的興趣一直高漲,在港口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步伐一直在加快。根據《經濟學人智庫》2017年的研究,截至2017年9月,

中國企業已在34個國家確認了港口投資或港口所有權,另有12個計劃投資在8個國家進行。

研究指出,從2016年年中到2017年中,中國企業宣佈在9個海外港口投資價值約為20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左右。

出海傳媒梳理了最早從1998年開始的中國企業海外港口建設、投資與運營的不完全名單。從名單中可以看出,2014年後中國企業對海外港口以參股、持股方式的合作積極性提速。

英國《金融時報》的一篇報道指出,“截至2015年,全球前50大集裝箱港口中,近三分之二都有中國的投資,而2010年這一比例只有五分之一左右”。該報道認為,“中國成為海上超級大國的雄心比以前要大得多”。

中遠海運,與招商局,是向發達國家港口邁進的兩個開路先鋒。中遠海運,其大部分港口投資都在發達國家。而招商局,則大量投資於新興市場。上述經濟學人智庫的研究數據表明,招商局已經擁有包括尼日利亞、斯里蘭卡、多哥和吉布提在內的22個國家40個港口的運營權,而即便是在常常禁止外國投資者進入港口的美國,招商局也通過收購法國航運公司Terminal Link,收購了休斯頓和邁阿密港口的少量股權。

太陽照耀在中國的港口上

對於中國企業的海外港口路線圖,有些許海外媒體聲音表達過“憂慮”。不過,對於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的中國而言,對海外重要節點港口基礎設施的投資顯然具有明顯的經濟考量。

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90年代的韓國,也都曾在海外港口投入巨資,以擴大其全球貿易足跡。而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矚目成績,更已經將自身經濟發展與全球貿易脈動交織在一起。投資港口,更像是投資未來。

港口,不是孤立的業態,腹地經濟以及腹地外貿傾向都在便利貿易的作用之外,提供了更廣泛的經濟價值,如物流發展、當地經濟數據。這些是發展如保險、諮詢和編制主要工業指數等相關海事服務的機會。同時,港口基礎設施的建設也為中國建築和機械行業提供了一個向外的窗口。

目前,全球貨運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港口中,有7個地處中國。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希望通過對海外港口的投資和建設實現海運線路另一端口控制的意願,是更合乎市場邏輯的選擇:一方面,這提升了中國本國物流的確定性,降低這一交易環節的成本,另一方面,掌握相關的貨運信息不僅有助於中國企業對物流領域的情況作出預期,也能順道摸清港口所在地區的經濟進程。

回到意大利的裡雅斯特港口。幾個世紀以來,這座位於意大利亞得里亞海岸北端的國際港口城一直是各帝國間的地理樞紐。然後,在將近70年的時間裡,的裡雅斯特的地緣政治運勢漸衰,這一方面是由於港口城市劃撥給了擁有眾多港口的意大利,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鄰近國家港口的崛起。不過,的裡雅斯特始終是一個重要的集裝箱、鋼材和石油終端商業航運港口。

太陽照耀在中國的港口上

意大利的裡雅斯特港,一帶一路新連接點

《紐約時報》載文稱,“對中國來說,在歐洲的一個歷史港口站穩腳跟,將帶來有利的海關條件,加快通往歐洲心臟地帶的貿易路線,以及直接通過鐵路將貨物運往歐盟的便利。”

現在,是意大利的中午時分。

的裡雅斯特港務局局長澤諾·達戈斯蒂諾剛喝完他的午餐咖啡,他對未來抱有憧憬,他認為藉助中國“一帶一路”的紅利,有助於的裡雅斯特港恢復它在奧匈帝國時代曾扮演過的歐洲物流中心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