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車市行情續繼暴跌,細數影響車市的幾宗“罪”!

今年以來,國內的汽車市場無疑不在宣示著一個大家都知道的共識,那就是車市止不住的頹勢。從銷量上來看,國內的汽車市場已經連續三個月同比銷量增速下滑,整個車市經濟籠罩在一片"霧霾"之中,就連每年最為火熱的"金九銀十"之際,銷量大盤仍舊不如往年。而造成汽車市場如此頹勢的原因,也不只是沒錢一個原因那麼簡單。

車市呈現飽和狀態

如果能回顧今年車市的幾大狀態,SUV紅利的逐漸下降一定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都知道,在SUV沒有攻佔汽車市場之前,轎車一直是大家的主流。而在過去十年,恰好是SUV野蠻生長的十年,正是因為大家對SUV的需求逐漸增大,不僅帶動了這個細分市場的飛速發展,更是讓一大批自主車企搭著SUV的春風迅猛增長起來。

不過,無論是在什麼市場,總是會有趨於飽和的時期,畢竟市場就那麼大。於是經過十年飛速發展的SUV市場基本已經飽和,隨著合資品牌SUV在細分市場佈局完成,加之A級轎車品質的提升,自主SUV車企相繼迎來了增長瓶頸期,特別是一些主攻SUV放棄轎車業務的車企。而SUV增速的逐漸放緩,對狹義乘用車的總體銷量造成了明顯影響。

各種政策實施使然

市場飽和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各種政策的實施讓汽車市場的頹勢更進一步。

首先便是大家都很關心的國六標準。本來實施國六政策大家肯定都是接受到,但唯一不好得就是從實施那天起,國五標準的車也要限制遷入了。而在這個時候,許多買車的人都會掂量掂量,畢竟誰也不想自己才買的車過不了多久就成為"淘汰品"。

其次便是因為樓市因素對車市的影響。部分城市開始推行限購令,消費者將大量資金用於購置房產,直接導致汽車消費市場明顯縮水。今年4月以來,中西部一些二線甚至二線以下城市開始推行限購、搖號等購房政策,加之房價的漲勢較為明顯,這也讓原先不少處於觀望狀態的消費者出手購房,轉而將資產大量投資進房地產市場。於是,作為耐用消費品的汽車就被冷落了。

最後便是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的取消。去年,國家提前公佈了關於將取消購車優惠政策的消息。按照文件要求,自2018年1月1號起,對購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恢復按10%的法定稅率徵收車輛購置稅。而這項措施的實施導致車市出現了大量的提前消費現象,透支了在18年消費的量。

此外,今年的油價也讓大家感到"心有餘悸"。今年以來,油價經歷了13次上漲,92號汽油更是迎來了8元時代,這對於有車一族來說心驚肉跳,而對於即將買車的人來說更是無比刺激。

優勝劣汰的必然結果

除此之外,出現這種市場頹勢與優勝劣汰的競爭也不無關係。

在此之前,國內汽車市場呈現了快速發展的狀態。不過,由於國內的汽車市場並不是那麼成熟,可選擇的車子也非常少,這其中就不免夾雜著許多濫竽充數的車企。而許多消費者對車的行情也並不是那麼瞭解,也造成了一些車企能夠跟隨者大環境的發展而"野蠻生長"的現象。

但如今越來越多的新車進入市場,競爭加大,許多想矇混過關的車企自然槓不住激烈的競爭,紛紛被淘汰或者兼併。同時,消費者也早已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他們在買車這方面自然越來越追求品牌附加值等方面的東西,對於汽車的舒適度跟豪華取向也有所要求。

目前來看,這種頹勢似乎是一種不好的狀態,但是類似於這種情況在歐美日本這樣成熟的汽車市場也曾有過,這也是優勝劣汰必然經歷的結果。或許對於車市短期來說可能會很大的影響,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這也是一次走向成熟的自我發展。

這個社會是很現實的,只有競爭力才能長久地生存下去。而不可否認的是,國內汽車市場正在走向成熟,消費者的選擇也逐漸向"質"的方向發展,而技術的博弈或將成為下一階段的原始推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