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跨越時空,跨越階層,雅俗共享的中華民族文化符號


引子:昨天在盤點了一下《世說新語你》裡能喝酒會喝酒的四大酒引時,查閱了關於酒文化的資料,發現,酒在中國文化的傳承中,真的是一個雅俗共享的符號。至雅至俗都跟酒有關,因此想要來淺顯的聊一聊酒在我們的文化傳承中作用。




酒:跨越時空,跨越階層,雅俗共享的中華民族文化符號

酒作為一個文化符號,它在中國各個階層之間穿梭來往,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川流不息,就像一根紐帶,縱向上聯繫了中華文化古今歷史,橫向上貫通了各個階層人士之間的交流往來。按照喝酒的人群和文化習慣不同,酒大致分為四類:文人之酒,雅士之酒,凡夫之酒、豪俠之酒。

文人之酒——憂愁憤懣,暢達人生。


酒:跨越時空,跨越階層,雅俗共享的中華民族文化符號

中國人愛喝酒,好喝酒,並且將酒喝多花樣百出。中國的酒文化,是以文人之酒作為代表的,並由文人階層給發展起來。在中國的文化長河中,酒作為一個情緒和思想的載體,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文人的詩詞作品之中。躊躇滿志、意氣風發時要喝酒,憂愁苦悶、才智不疏時也要喝酒;逢知己要喝酒,傷別離也要喝酒;孤獨是要喝酒,朋友相聚更不能少了酒。歷史上才智高、性情傲的人似乎都很愛飲酒,魏晉三大愛好之一便是飲酒,魏晉名士代表“竹林七賢”好酒;楚辭的代表人物屈原好酒;唐詩的代表人物李白好酒;宋詞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據說還是個酒鬼。

文人們不僅好飲還會飲,而且還飲的花樣百出。

向來以風流蘊藉,品位高卓,才智出類,精英拔萃自詡的文人們,向來喜歡做些有格調又顯風流的事情,因此,單純的飲酒多沒意思。於是,中國的酒文化中就產生的酒歌、酒令、祝酒詞,這一類新鮮花樣。

縱觀當今世界,喝酒的名頭和花樣像中國這樣花樣迭出的還真不多。

李白,作為文人的代表,可謂是以酒入詩,以詩化酒的最佳代表。

為了喝酒可是六親不認“將兒呼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堪稱飲中仙了。

雅士之酒——曲水流觴,雅樂相伴。


酒:跨越時空,跨越階層,雅俗共享的中華民族文化符號


雅士之酒,是在文人之酒的基礎上的一個小眾旁支。中國古代文人,向來喜好附庸風雅,以雅士自稱。外形上,追求風流倜儻;行事上追求,格調高雅。作為當時社會文人的主要代表士大夫階層,自覺高人一等,做任何事情都要表現出特權階層的獨特性怎麼會甘於在喝酒這件事情上“泯然於眾人”呢?於是,便有了書聖王羲之《蘭亭集序》中至雅的喝酒方式“曲水流觴”。聯想一下,一群衣衫靚麗的俊男美女,在一個翠竹環繞,溪水潺潺的環境裡,吟詩作對,欣賞歌舞,品嚐佳餚,並佐以美酒,這樣的生活,豈不是人人嚮往的美好生活?

這樣的美好享受也只能是少數特權階層的享受,如我們這般還要為五斗米這要的凡夫俗子自是無緣參與了。

豪俠之酒——酣暢淋漓、快意江湖


酒:跨越時空,跨越階層,雅俗共享的中華民族文化符號

豪俠之士,多為一些性格豪放不羈,愛憎分明又勇猛直接之人,他們不屑於文人之間那一套九曲十八彎的套路。酒品亦如人品一般,豪俠們飲酒方式乾脆直接,給人的感覺痛快淋漓,狂放豪邁。當然,豪俠們醉酒之後的樣子也更加快意恩仇。君不見武松十八碗後,景陽岡拳打猛虎;魯提轄醉酒後倒拔垂楊柳拳打鎮關西;孫大聖醉酒大鬧天宮;李太白醉酒指使力士脫靴貴妃磨墨。清醒的時候,豪俠們以打抱不平、懲惡揚善為己任;醉酒後就更加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借他們一根定海神針,天都能捅十八個窟窿出來。至於能不能兜住,那就看個人本事了。

凡夫之酒——包容並蓄,利益糾葛


酒:跨越時空,跨越階層,雅俗共享的中華民族文化符號

這裡所謂的凡夫其實是指我們這些佔據社會絕大多數的“俗人”。論才情,不及十年寒窗一朝登科的文人;論豪情,比不上笑傲江湖江湖,快意恩仇的豪俠們;論出聲,又高不過那些自詡名流貴族的特權階層。但好在,這是一個人群最廣泛的階層,俗話說“人多力量大”。“販夫”們硬是憑著廣大的基礎和錯綜的人脈網絡架起了與三教九流,文人雅士和江湖豪俠之間的連接。這也就意味著各個人群的習慣特點咱多少都有機會觀摩一二,雖然不能夠全學全用,但總也能模仿個大概。

是以,中國酒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壯大就靠人數最廣的“凡夫”。

中國人特有的“酒桌”文化,是在這裡發展壯大起來的。什麼事情酒桌上去談,三杯酒下肚,不熟悉的人立馬熟悉起來;不能辦的事變得可以商;不好辦的事業就好辦得多了;當然,這樣直接喝酒,談事未免太不含蓄太不雅觀了,於是聽聽小曲,玩玩篩子,行行酒令,劃劃拳,既有了耳目之樂,也找到了談生意的話題開場白。真是雅俗共賞,賓主盡歡。

每一個凡人心中都有一個不凡的英雄夢。因此幾杯酒水下肚,理性漸弱,原本不敢做的事情敢做了,原本不可為的事情也可為了。至於清醒之後的情形,那就各憑造化了。

後記:在這裡只是粗略的列舉了一下不同人群酒文化的不同。但是,酒文化作為中國文化中貫穿古今的重要符號,歷史悠久,內容龐大而複雜,不是一兩句話能夠概括的。這裡僅根據自己的印象,簡單羅列一二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