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傑是中原書風的傑出代表,有教授說他寫得粗野,我持反對意見

書法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文化。如果您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關注、分享和留言。


文丨郭名高

前些年,周俊傑在鄭州搞展覽,展出的都是些鉅製。網友發帖描述當時盛況,用了人山人海,人山人海!書友不無豔羨地說:周先生展出的作品被一老總全部收藏,價格不菲,好像3000元一平尺還是一平米?我是記不得了,百度了一下,也沒能確認下來。可我記得,周俊傑在鄭州住上了高級別墅,500多平米,是他人半賣半送的。那書房,有200多平米吧,盡是書!我掂量了一下單位的圖書館,也不過如此!

周俊傑是中原書風的傑出代表,有教授說他寫得粗野,我持反對意見


近日,在《書法報》看到先生的專版,我注意了他的年表,從1990年出版《書法美學探奧》到今年三月問世的《周俊傑書法文論選》,24年間,先生在學術、創作方面的出版物達25種,也就是說,他每年都有著作付梓,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據!書法創作呢?時間怎麼分配?

周俊傑一生做了三件事:讀書、作文、寫字。據先生在西部書法理論研修班片言隻語獲悉,70歲之前,他不曾在午夜前休息過。如今老了,步子要放緩些,11點吧,儘量在這個點上躺下來。

周俊傑是中原書風的傑出代表,有教授說他寫得粗野,我持反對意見


周先生算得上書法復興三十年的見證人和踐行者,他能走進公眾視野,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作為書法的追隨者,或許無人記得他是怎樣闖進我們的生活,猶如你不曾記得何年何月在哪裡知道了王羲之、蘇軾,我們的記憶被頻繁的字眼或面目模糊了最初的介入痕跡。有些人,我們用了一輩子的時光去仰視他、關注他,卻從未靠近,那似乎成了兩條不相干的平行線。而有些人,不經意間就闖進了我們的生活,或許,對他,我們只是滄海一粟,恍然之際,就沒了記憶,但對後學如我者,未必如此。2009年,我的書法作品被《書法報》評為年度佳作金獎,當時,周俊傑先生即是評委之一,他的評語是:“篆書結體尚佳,行書工穩平和,整體形式感有徵服人之處,惜用筆中濃墨處較肉。”有肯定,有點撥,讀之使人感動。按常理推測,關於作品的不足,我們常是看不清的,若有不信服的人將此擺上檯面給你看,縱使說得有道理,也會反駁、分辨,而周俊傑則不同,他的作品賦予了他足夠的權威!

周俊傑是中原書風的傑出代表,有教授說他寫得粗野,我持反對意見


周俊傑的隸書初宗《曹全碑》,後浸淫《褒斜道刻石》有年,旁及《張遷碑》《衡方碑》《西峽頌》等漢隸經典,幾經錘鍊整合,形成自己沉雄朴茂、力能抗鼎的書法風格。

先生認為,書法的學習必須根植傳統,孕育時代精神,培養個人書法語彙,三者在不同階段,佔有額是不同的。縱觀中國書法史,僅有繼承的書法家是不存在的,那是書奴!晉韻、唐法、宋意,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聲音,那是書壇集體的文化語境,想擺脫是不容易的。

欣賞周俊傑先生的作品,我願意用四個字來概括他的隸書風格,那就是大、厚、活、渾。

周俊傑是中原書風的傑出代表,有教授說他寫得粗野,我持反對意見


大,有大氣之意,當然不僅如此。漢隸有正大氣象,但字徑並不甚大,即使《石門頌》《西峽頌》,也不過5--6公分的樣子,每次欣賞碑帖,我們都會因為氣局而出現意識偏差。這種氣息,習隸者是不容易把握的。周先生卻做得很好!小字有大氣象,大字更是如此,且愈大愈精彩。

厚,指筆力,亦即線條的質量。周先生的隸書以氣盛,蓋因其大,力可扛鼎。線條講究起收,中斷亦多起伏,分寸感好,不小氣,不做作,故成大氣象。

的隸書沉雄厚重,但絕不僵硬死板,這方面,他注重虛實、快慢的對比,尤其對行草筆意的運用,成就了他的個人面目。他常以“S”形代替空間內部的橫畫。事實上,對度的把握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美學品味。

周俊傑是中原書風的傑出代表,有教授說他寫得粗野,我持反對意見


周俊傑隸書創作有兩種慣用的佈局方式,有行有列或有行無列。前者多見於隸書對聯或巨幅大字,字不甚多,寫得較為理性,多正大雄渾,似山東大漢,巍巍然,透出一股生命的強悍;後者參差錯落,亂石鋪街,滿紙雲煙,因為對墨的獨特把握,使其更顯得富於節奏,層次分明。這類作品多恣肆縱橫,滿紙豪情,字雖緊密,線條粗細較為平和,或在某一處縱筆直下,破了些許沉悶。在我看來,

周俊傑隸書的“渾”得益於使墨。事實上,這類用法,他是從王鐸那裡得來的,不同的是,他挖掘了宿墨的價值,王鐸的塊面似乎還在,但又筆筆可見。我曾就此請教過周先生,他的墨是兌了宿墨的,旁邊蓄了水,墨水交融,初見一片氤氳,復觀又多了些趣味。

周俊傑是中原書風的傑出代表,有教授說他寫得粗野,我持反對意見


周俊傑的隸書能夠被時人珍視,說簡單了,在於他的大氣象。關於線條的錘鍊,他是很看重篆書尤其是對金文的學習。他的作品,充滿了對先賢的繼承,又不排斥時代的審美,那種“周家隸”的符號或墨塊成就了一個獨立思考的書法踐行者。在筆者看來,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畢竟,一個人能走出一番天地,那是需要相應的品質來支撐的。且看周先生的藝術獨白:

古鄭河干隱小樓,心追碑碣學神偷。


人顏漫逐春秋老,逝水恆如日夜流。


把酒彈歌情乃重,摛文染翰意方遒。


書生曠世披肝膽,欲覓詩魂到九州。


竊以為,研究周俊傑比研究他的作品更具有意義。


注: 本文選自郭名高隸書著作《心儀秦漢》(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2015年11月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