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对健康有益,那究竟该怎么捂,才有效果呢?

民间自古就流传着“春捂秋冻”的说法,我们该如何把握春捂的原则和规律?又该如何根据气候变化调整养生方法呢?下面就为大家做个详细的介绍。

“春捂秋冻”对健康有益,那究竟该怎么捂,才有效果呢?

一、春捂有哪些好处?

中医是以阴阳为纲来认识人体,人与天地相应,人体任何变化始终和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在一年四季的变化之中,大自然的阳气是春生、夏天、秋收、冬藏,在这样的自然环境循环之下,就造成了每个季节对应的特点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如《黄帝内经》中所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应的养生就要在不同的季节做不同的事情,而春天就是要捂,这样人体内的阳气才能够积攒下来,到了夏天阳气才能够达到鼎盛。否则容易造成气血不足,精神疲倦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身体的每个部位有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不能够在天气还没有变暖就早早的把棉衣换掉了,宁可捂着点儿,使身体自身与周围环境达到平衡的状态,否则过早的脱去棉衣,身体一时之间就难以适应,导致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各种疾病。

二、该捂到多会儿?

春捂简单来讲就是在冬天刚走但是还没走远的时候进行适当的保暖。然而,春捂也是要注意时间的,也是要适度的,在此期间根据气温的高低适当增减衣服,如果到了春末了还是捂的很严实那么这样的春捂就捂过火了。春捂一般是以15摄氏度为界的,当气温持续达到15摄氏度的时候,在捂个几天左右就可以了。

三、春捂该怎么捂?

春捂期间,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是需要注意的,只有这些方面都注意到了,才能有效的养生。

1.不着急减衣

初春刚到,气温有了一点点的回升,但是这个回升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春天这段时间的气温变化是难以预料的,前一天还是阳光明媚后一天就已经接近零度了。在这样变化多端的气温之下人们是非常容易感冒的,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群体像老人、小孩儿、孕妇,不要早早的就把棉衣脱去,容易患上风寒感冒。

2.上薄下厚

人的阳气之源在于肾,春天随着气温的回升,肾中的阳气也会逐渐升发,阳气从肾脏向全身发散,一旦有寒风入侵,阳气就会被困在下面,使得血液循环受阻,这是就比较容易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病症。因此,在这段期间裤子袜子、鞋一定要穿好。关节炎患者尤其要注意的是,要重点加强对肩膀、膝盖、腰椎、颈椎等重要部位的防护,可以额外穿戴护膝、护腰等装备。

3.饮食防护

饮食防护是预防春天疾病的重要手段,阳气比较虚弱的人可以用黄芪、党参、大枣,煮成茶水来饮用,能够补气护胃,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对于患有关节炎的人来说,生姜是必不可少的食品,这类的人不能够吃寒性的食物,也不能吃太多辛辣的食物,容易诱发感冒。

4.主动防御

主动防御主要指的是进行身体锻炼和食疗进补,捂的再严实还是得配合运动锻炼才能更加有效。加强身体锻炼,可以增强机体的适应力和抗病能力,如可以做一些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爬山等运动。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和生活起居,春节期间吃了大量油腻的食物,所以在饮食上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蔬菜则可以吃一些春天的应季蔬菜,如菠菜、香椿等。

总之就是,不要过早的就脱去棉衣,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实际情况来定,体格较好的青年人也是不能忽视的,身体是自己的,养生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每个人都应该时刻记在心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