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网络生态环境不能流氓化

网络生态环境不能流氓化

城市解封之后,我写了篇《写在封城日记完结之后》的小文放在了我的自媒体上。

这篇小文,不足五百字。是对我在整个封城期间写的日记的小结。

原本这篇无啥看头的小文是没人光顾的。孰料竟然有千余人点击游览,还留有两条评论。这是很出乎我的意料的。因为我的七十六篇日记点击量平均也不怎么高。

两条评论是这样的:“方方:新冠病毒变种。”“把昏迷不醒的护士写成死亡也是真实的?”

第一条,是骂人的,很恶毒。第二条呢,信口开河。

我敢断定,这两个人绝对没有读过我的七十六篇日记,连瞟一眼都没有。否则,绝不会做出如此下作的“评论”。

我的日记与作家方方的日记毫不搭界。无论从文笔上,还是从内涵上,我的都大大逊于人家。把我的日记与方方日记相提并论,实在是抬举我了。我委实不敢当。再说,方方的日记是新冠病毒吗?在疫情期间记录所见所闻的日记都是新冠病毒吗?

在我的日记中绝对没有说昏迷不醒的护士死亡了。白纸黑字在那放着呢。我看到这条所谓的评论时感到莫名其妙。评论者这不是在给我栽赃或造我的谣吗?

我始终认为,任何批评者提出批评时,都应该将批评对象的作品读一遍,哪怕是走马观花。更高一点的标准是将要批评的作品仔仔细细地读,读明白。只有读过了,读明白了,才拥有批评的权利;批评起来,才有的放矢,才言之有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最高指示”。没读人家的作品,能有批评作者的权利吗?谁给的?这种批评叫批评吗?

不读人家的作品,不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披挂上阵说人家是“新冠斌病毒变种”,是不真实的,是给谁“送刀子”,从小的方面说,是缺乏教养,往大点说就是流氓地痞式的混混。他们无所事事,在网络上游荡,看到能骂的就拥上去骂(与批评毫不相干)了起来。王蒙先生说,这些人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灾难。诚哉斯言。然而,对这些人的出现却没有什么约束,更没有什么制裁。有些网络平台,为了吸睛,为了流量,成了滋生这些人的土壤。

批评和反批评,是正常的。特别是在开发的网络平台。但是批评者应当被批评者有起码的尊重,批评应当在读过被批评者的作品之后,应当在了解客观事实之后,而不能连人家的作品都不看一眼,连青红皂白都不问,就信口开河地“批评”。更不能借所谓的批评之名,搞人身攻击。现在不是无法无天的“文革”了。

网络的繁荣发展,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如果任意流氓做派横行,那么网络的繁荣发展是断然不可能的。每个网民都有责任建设和维护网络的生态环境。

2020年4月25日星期六 16:5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