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組數字蘊藏碧桂園一項大戰略—11,22,33,55

(文|一單元)

八百年前,南宋臨安。三秋桂子,十里飄香。

愛國憂民的詩人陸游,寫下一首《感遇詩》勸誡世人,當中最為世人傳誦的兩句是:“為善如築臺,成功由積累。”

做善事猶如造高樓。打好穩固基礎,然後加固加高。豐碑方得以築成。

對於以造房子為主業的房地產企業來說,對“為善如築臺”的涵義理解,就更為形象貼切。

從2019年福布斯中國慈善榜上榜企業的行業集中度來看,房地產不僅是誕生億萬富豪最多的行業,同樣是產生慈善家最多的行業。來自於房地產行業的捐贈企業數量為46家,其捐贈金額達129.2億元,佔整體67%,成為當之無愧的捐贈主力軍。

碧桂園集團主席楊國強及其家族第11次上榜,並以16.5億元的年度捐贈額,登上榜單第二名,成為“慈善榜眼”。


這組數字蘊藏碧桂園一項大戰略—11,22,33,55

01

中國不缺賺錢的商人,缺的是成功的企業家。而部分心懷家國的企業家成為了慈善家。

手中滾滾財富如何支配?

有人“豪家沽酒長安陌,一旦起樓高百尺”;有人則“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兩種理念,霄壤之別。

在今年的世界五百強企業榜單中,碧桂園位列第177位,相較去年大幅攀升176位,是榜單中排名上升最快的企業。

在中國慈善榜TOP100中,碧桂園位居“第一陣營”。

兩大榜單交相輝映,就是企業家與慈善家兩個角色集於一身的最好寫照。

一組有趣的數字,直觀說明了這一點:

11——楊國強家族第11次登上福布斯中國慈善榜。

22——從1997年捐贈100萬設立“仲明大學生助學金”,碧桂園的慈善之路連續不斷走過了22個年頭。

33——碧桂園與全國9省區14縣結對幫扶,助力33.6萬貧困人口脫貧。

55——碧桂園集團及其創始人楊國強至今已累計投入超55億元。

簡單來說,起步早,起點高,時間長,規模大,範圍廣。

實際上,碧桂園的公益慈善之路,並非是楊國強穩坐中國房地產行業頭把交椅、坐擁千億商業帝國之後才開始的“業餘愛好”,而是與碧桂園的商業之路同步、同行、同成長。

以教育為例。1997年4月21日,42歲的楊國強走進《羊城晚報》社,現場拿出100萬元支票,設立了以母親名字命名的“仲明大學生助學金”。這是碧桂園公益事業的起點。當時,剛剛創辦5年的碧桂園,還只是順德當地一家小企業,楊國強的身家也不過幾百萬。

2002年,楊國強又拿出2.6億元,創辦了全國第一所純慈善、全免費的高中“國華紀念中學”,為貧困學子圓夢。2.6億,幾乎是當時楊國強本人的一半身家。

這組數字蘊藏碧桂園一項大戰略—11,22,33,55

(1999年仲明助學金髮放儀式座談會在廣東工業大學舉行。)


可以說,碧桂園二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火焰”,是熱火朝天、蓬勃發展的商業版圖;“海水”,是廣納百川、深遠遼闊的慈善事業。

02

綜觀碧桂園的公益慈善事業佈局,可以歸結為三橫三縱,六條線。

橫向,主要分佈在三條線:一,教育;二扶貧,三,救災。前兩項是常態化工作;後一項是突發性任務。

之所以重點佈局這些工作,有著深刻的考量。

教育——起跑線。不要讓寒門學子因貧困而輸在起跑線上。

扶貧——兜底線。織密民生保障網,脫貧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

救災——生命線。災難面前,每一分錢、每一份物資、每一項志願服務,都是雪中送炭的救命之舉。

碧桂園的公益慈善,始自教育。楊國強對教育、知識、人才的重視,有著異乎尋常的執著,幾乎已上升到了人生信條的高度。

在國華紀念中學校園裡,樹立著一塊石碑,楊國強在上面刻了這樣一段話:“我不忍看天地之間仍有可塑之才因貧窮而隱失於草莽,為胸有珠璣者不因貧窮而失學,不因貧窮而失志,方有辦學事教之念。”

他創辦了三所全免費的學校:全國唯一全免費民辦高中國華紀念中學、全國唯一對貧困生全免費的大學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培訓退伍軍人的全免費學校國良職業培訓學校。多年來,已惠及數萬名貧困學子。


這組數字蘊藏碧桂園一項大戰略—11,22,33,55

(國華紀念中學的學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園非常注重將支持教育事業與國家戰略相契合。

譬如,向清華大學捐助2億元,設立“航空發動機研究基金”,航空發動機被喻為高端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向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捐贈500萬,用於資助師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交流;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向香港科技大學捐贈2億港元,支持港科大深化人才培育及研究創新工作。

這些都是在以實際行動,服務於科技自主創新、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級重大戰略。

碧桂園的公益慈善,重在扶貧。2010年,楊國強親自選定廣東英德市樹山村作為碧桂園幫扶的第一個點。捐資2億元,並派駐技術人員駐村幫扶,因地制宜發展綠色苗木產業,帶動房、路、水、電、網的整村改造方式,開啟了“造血式”產業扶貧之路。

如今,樹山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從一個汙水橫流的小村莊,變成了乾淨衛生的別墅群。產出已超過2550萬元,農戶戶均增收約7萬元。

從2017年起,碧桂園將樹山經驗逐步推廣到多個定點幫扶項目,並捐資近5億元整縣幫扶英德的78個貧困村。2018年起,又與甘肅東鄉縣、江西興國縣、河北平山縣等全國9省區14縣達成結對幫扶協議,助力33.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攻堅,為扶貧注入新動能。


這組數字蘊藏碧桂園一項大戰略—11,22,33,55

(英德樹山村。)


碧桂園的公益慈善,從不缺席救災。2008年汶川地震、南方雨雪冰凍災害,2009年臺灣八八水災,2010年玉樹地震、西南旱災,2013年雅安地震、廣東水災,碧桂園曾在第一時間通過各種方式參與搶險救災。捐款捐物,千里送水,發動全國碧桂園業主參與救災工作,集團員工參加志願服務,派出扶貧濟困室工作人員深入災區一線……大愛無疆,血濃於水,與災民同呼吸共命運。

03

縱向,碧桂園通過貫徹三大理念,實現公益慈善的長線推進。

一,持之以恆,一以貫之。

公益慈善,多種多樣。最簡單莫過於刷數據,衝榜單,一捐了事,大把散錢。但那從來不是碧桂園的選項。

教育是國之大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碧桂園構建起了全鏈條的教育版圖。涵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等不同階段、不同層次。

扶貧,是國家“三大攻堅戰”之一。碧桂園將鄉村振興、環境保護、醫療健康、就業創業等充分結合起來,構建全生態的扶貧。立足長遠,不搞一陣風、花架子。

實際上,幾條線是相互交叉,相輔相成,螺旋遞進的。 “教育×扶貧”模式,雙輪驅動,兩翼齊飛。

“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出來,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碧桂園重視教育在扶貧方面的根本性作用。十餘年來,通過創辦免費學校、設立教育助學基金、鄉村教師培訓等舉措,春風化雨,改變了無數寒門學子及其家庭的命運。碧桂園在各地的扶貧,教育幾乎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2007年捐資2.1億元幫扶四川馬邊、甘洛,便包括修建職業高中,為當地學子提供免費學習和技能培訓機會。

這組數字蘊藏碧桂園一項大戰略—11,22,33,55

(碧桂園集團出資援建的東鄉族自治縣龍泉學校。)

國強公益基金會、碧桂園集團探索出了一套“4+X”扶貧模式。“4”是指黨建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等統一部署的規定動作,“X”是指結合當地經濟、社會、地理、生態、人文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推進健康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等自選動作。

比如,捐贈1億元支持國家“光明扶貧行動·白內障復明”項目,在幫扶縣免費為患白內障的貧困戶提供治療;推進鄉村振興綜合體建設,通過“三清三拆三整治”、“廁所革命”、汙水處理等項目,改變農村“髒亂差”的現象;引入人文景觀項目及旅遊相關業態,建設旅遊接待室、農家樂及配套設施,促進農村經濟長效發展。

這些,都離不開戒驕戒躁的作風,腳踏實地的品性,以及“功成不必在我”的襟懷。

二,授人以漁,造血幫扶。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輸血不如造血,治標不如治本。公益慈善,最重要的不是財富的簡單搬運和分配,而是激發、創造和再生。

在教育方面,為貧困學子提供一個通過自我努力增值,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

從2002年創辦至今,國華紀念中學共接收了2924名處於輟學邊緣的學生。學校一直保持極高的本科升學率。截止2018年,在校546人,畢業2378人,碩士616人,博士97人,出國深造50人。

2013年,楊國強、楊惠妍父女捐資5億元創辦全國唯一一所對貧困生全免費的大學——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截至2019年6月,累計招收高中畢業生 1887 人,畢業生就業率達100%。此外,學院已免費為14626名農村勞動人口提供系統化職業技能培訓,使之成為技能型產業工人。


這組數字蘊藏碧桂園一項大戰略—11,22,33,55

(鋁模工人技能培訓。)

每一個學子鯉魚躍龍門的背後,就是一個家庭命運的轉折與蝶變。放眼全局看,這是推動社會自由流動與和諧共生,避免階層板結固化的重要方式。

而碧桂園的扶貧,注重利用人才、資金、技術、渠道、管理等優勢,強勁賦能,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自我增值升值,扶貧與扶志相結合,讓貧困群眾有充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而絕不養懶漢,不造人為的“福利陷阱”。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碧桂園把鄉村自然生態資源、文化資源、農產品資源等稀缺寶貴資源轉化為商品、推向市場,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培養一批返鄉紮根創業帶頭人,由集團提供“設基金、建工廠、造品牌、送技術、拓市場、設平臺”等全方位服務,鏈接更多貧困戶奔小康,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碧桂園以農村需要、市場需求及實現就業為導向,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實現培訓、就業一站式服務,幫助其掌握致富門路和技術。

一句話,“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

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鍾宏武評價認為,碧桂園通過創新可造血的扶貧方式、探索可複製的扶貧模式、構建可持續的扶貧機制,為脫貧攻堅貢獻了碧桂園的智慧和方案,“幫扶理念新、投入力度大、覆蓋範圍廣、幫扶措施實、扶貧成效好”。

這堪稱是“五星級的扶貧”,“五星級的慈善”。

三,薪火相傳,善心永續。

出生於農民家庭的楊國強,小時候家境貧困差點高中都讀不了,在政府7塊錢的學費和2元助學金的資助下,他才堅持完成了高中學業。楊國強深信“知識是戰勝貧窮的最好利器,擁有知識方可改寫一個人乃至國家的命運”。回報社會,是他發自內心的感恩。

公益慈善已經嵌入了碧桂園的企業文化和發展理念之中,“做有良心、有社會責任感的陽光企業”,是堅定不移的硬核戰略。

在福布斯中國慈善榜前十位中,唯一冠以“家族”名義的就是位居榜眼的楊國強家族。“上陣父女兵”,楊惠妍既是公司的聯席主席,更是楊國強在慈善道路上的首席搭檔,走到前臺一線。這令外界對於碧桂園公益慈善的未來,有了最穩定的預期。

愛,是可以傳染的。

2016年6月26日,國華紀念中學校友會、校友基金正式成立,基金第一期就籌到了60多萬的款項。曾經受碧桂園全額贊助、從國華中學畢業的學子們,為學弟學妹提供資助,傳遞愛心,延續善行。

2019年5月20日,碧桂園又牽頭聯動子公司、合作伙伴、業主、媒體等資源,建立“公益聯盟共同體”,同步宣佈“心願100”教育捐贈活動啟動,並正式上線“碧桂園·光華助學金”網絡眾籌活動。

藉助聯盟的力量,通過這樣的“槓桿”和“倍增器”,撬動、激活、引領了更多的資源,參與公益慈善,產生更為巨大的集群效應和影響力

04

碧桂園是一個商業奇蹟。勵志、逆襲、白手起家,都是外界貼給楊國強的標籤。在房地產的頂級富豪中,他堪稱起點最低,但做到了規模最大。

“我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代農民工,是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給了我們發展到今天的機會。”楊國強如是說。作為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受益者和新型城鎮化的參與者、身體力行者,碧桂園也一直在為消除貧困問題、提升國民素質,貢獻力量。

回報公眾,反哺社會,是碧桂園的初心。公益慈善,並非副產品或錦上添花的點綴,而已是碧桂園的主業之一。

一家偉大的企業,絕不止於光鮮亮麗的業績數據,而需要商業精神、慈善文化、社會責任的有機融合。不僅需要產業報國,屹立世界企業之林,更需要能夠以企業家精神不斷拓展慈善,帶動提升整個民族的慈善事業、弘揚慈善精神,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超人李嘉誠把基金會當成自己的“第三個孩子”。而楊國強的“孩子”更多。去年,在清華大學捐贈儀式上,當他收到從國華中學畢業的清華學子的禮物後,又小跑幾步回到臺上,抓過話筒動情地說:“謝謝孩子們,他們都是我自己的孩子。他們從國華紀念中學畢業,現在能在清華大學讀書,我真是太開心了!”

大道至簡,大美至樸。

陸游的前輩,另一位南宋詩人曹勳有一首詩:“名高湖海內,詩在笑談中。光泛崇蘭露,香傳碧桂風。”

藉以總結碧桂園公益慈善,似乎再貼切不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