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要與“聊得來”的人在一起

樹上春樹如是說:這世上,肯定有某個角落,存在著能完全領會我想表達的意思的人。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伯牙所念,子期必知,一曲《高山流水》造就一番千古佳話,子期死,伯牙自此斷琴絕弦,千金難覓一知音。

經歷的事越多,遇見的人越多,就會發現有一個懂你,可以有共同話題,聊到一塊的人有多重要。

餘生,要與“聊得來”的人在一起

餘生,和“聊得來”的人在一起,每一段舒服的關係,都是以彼此間的“聊天”為基礎點。

01,

“聊得來”的人,可遇卻不可求。

常說,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伯牙與子期彼此間的友情常被人稱讚,一個懂你,一個知人,這樣的相處最是舒服。

但如果兩個人之間若失去共同話題,聊天就會變得乏味,話不投機,感情也註定了不會長遠,總有一天會人走茶涼。

有的人相遇一見便是如故,有的人相逢卻無話可說,在這短短的一生中,與你真正“聊得來”的人其實不多,可能也就那麼幾個。

更多的是,你不知我愛好,我不知你冷暖,兩人之間根本不在一個共同的頻道上面,掛著的不過是“朋友”二字的虛名,即使說得再多,也無濟於事。

餘生,要與“聊得來”的人在一起

朋友之間,“聊得來”是最深刻的一段情誼,也是一場錦上添花的關係,所有的久處不厭,都是因為“聊得來”。

02,

有一種幸福,是和“聊得來”的人在一起。

李白與杜甫的相遇造就了一段忘年交,那時,李白43歲,杜甫32歲,在詩壇的輩分之上,他們相差了可以說是一個時代。

但他們卻以詩會友,在一起喝酒聊天,更是與詩人高適,賈至去打獵,彎弓射箭,高適更是在途中寫下了“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借落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這種千古名句。

到了酒席之上,李白與杜甫對酒迎詩,聊的暢快,對於詩詞,他們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一直從秋天談到冬天,兩人才各自離去。

李白與杜甫之間的關係,最初是起源於杜甫對李白才華的仰慕,卻未曾想他們不論是性情還是對詩的喜愛都十分投機。

餘生,要與“聊得來”的人在一起

可見,彼此間志趣相投的關係才最是舒服,和“聊得來”的人在一起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想說就說,你可以分享你的傳奇,我也可以分享我的故事。

這樣的關係,才會長久,這樣的情誼才最是可貴。

03,

餘生,請和“聊得來”的人在一起。

有人說,好的感情都是聊出來的,而更多的時候我們除了聊天之外,更多的都是在尋求靈魂上的共鳴。

一個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都要學著適當的為自己的朋友圈做減法,那些形同陌路的關係不妨把他們從你的朋友圈裡請出,留下那些讓你感到輕鬆的關係。

餘生,要與“聊得來”的人在一起

而時間也一直都很公正,對你真心的人會將他們留下,而那些不必要的人它也會濾出。

“聊得來”的人,就是那些懂你的人,知曉你的喜悅,也明白你的難處,這場遇見,很幸運,也彌足珍貴。

與“聊得來”的人在一起,可以讓自己卸下那些生活裡的偽裝,向他坦露自己的心聲,不用擔心的太多,不用顧慮太多,想笑就笑,想說就說,想靜就靜。

都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寥寥無幾。而準確的來說,“聊得來”的人就是那些有趣的靈魂,會帶給我們的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餘生,要與“聊得來”的人在一起

最後,願你往後餘生,可以遇見那個“聊得來”的人,有著相同的志向,共同的話語,懂你知你,共度今後的匆匆歲月。

作者:拾書情感,一個理性的文字治癒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