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破5、市值蒸發700億,華誼兄弟深陷泥潭……

10月3日,范冰冰“陰陽合同”一案終於塵埃落定。稅務機關依法對范冰冰及其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企業作出相應的追繳和處罰決定。范冰冰所需補繳的稅款、滯納金以及罰款加在一起超過8億元。

股價破5、市值蒸發700億,華誼兄弟深陷泥潭……

該事件始於5月11日的崔永元手撕馮小剛。原本崔的槍口是對準馮小剛和背後的華誼兄弟。但范冰冰卻成為典型撞槍口上了。不過,馮小剛與華誼兄弟目前也還深陷輿論漩渦中。

股價破5、市值蒸發700億,華誼兄弟深陷泥潭……

2、華誼兄弟揹負網絡罵名,以及被舉報還未說明的“偷稅漏稅”……

3、最直接的是行業的連鎖反應,至6月以來有超過100家霍爾果斯的影視公司申請註銷,而馮小剛、王中磊等人持股或擔任法人的企業,也赫然在註銷的名單中——可以說,小崔的一炮,牽出陰陽合同的發酵、政策紅利的消失、行業制度的規範管理,讓影視行業風聲鶴唳。

股價破5、市值蒸發700億,華誼兄弟深陷泥潭……

不過,這篇文章我們聚焦的是曾經的行業龍頭,華誼兄弟身上。

股價破5、市值蒸發700億,華誼兄弟深陷泥潭……

1在“電影”上的徘徊不停,最終讓華誼兄弟失去了曾經的光輝。

2009年上市之初,有著中國“華納兄弟”之稱的華誼兄弟光是招股書就羨煞旁人,75位股東里面除了有馮小剛、張紀中、黃曉明、李冰冰等一眾當紅影視明星,還有馬雲、江南春等一批耀眼的商業明星,一時風光無兩。

也就是在當年,還沒有完全想好的王中軍,於2009 年定下“去電影化”的戰略——不過這事兒隨著時間的前進,直到2013年華誼兄弟20週年慶典的時候,王中軍在大會上提出了華誼的下一個方向:實現“去電影單一化”。

這個本意是“除電影外,發展互聯網、實景娛樂、衍生品周邊、投資基金,使收入來源多樣化”的意思,後來被無限放大成為了“華誼不拍電影”的解讀,一時間讓其創業板影視公司老大哥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自從2013年“去電影單一化”後,其在2014年、2015年電影業務都不如人意:2014年除《撒嬌女人最好命》票房最高,為2.3億元,其餘電影過億的屈指可數。

2015年,這一年華誼兄弟雖然重啟電影戰略,但是年底除了出現一部電影《尋龍訣》票房達到16.8億,其他的電影也都表現一般。

即便是獲獎大戶,馮小剛操刀的《我不是潘金蓮》,票房也僅為4.82億元。

到了2016年,華誼兄弟的電影票房表現更是被光線傳媒遠遠甩在身後。2016年華誼兄弟參與投資發行的電影共10部,總計實現票房31億元,光線傳媒2016年共出品13部電影,總票房達到64.2億元。

也正是在此階段,華誼也徹底失去了電影行業老大的地位。

股價破5、市值蒸發700億,華誼兄弟深陷泥潭……

不過,到了2017年,華誼兄弟的電影業務憑藉《前任3》(19.41億)和《芳華》(14.22億)等幾部影片又小扳回一局。

好景不長,到2018年,截止目前上映的幾部影片《狄仁傑之四大天王》、《遇見你真好》、《胖子行動隊》、《找到你》及《江湖兒女》來看,除了《狄仁傑之四大天王》破6億之外,其餘均慘淡不已。

2電影事業跌宕起伏,市值也是坐了一趟過山車。

上市以後,華誼開始全娛樂產業版圖佈局(去電影單一化就是這一戰略的表現)——如2010年與2013年,華誼分別以1.49億元與6.72億元收購了掌趣科技(4.090, 0.01, 0.25%)22%、銀漢科技50.88%的股權。前者在收購兩年內為華誼帶來了近20倍的賬面浮盈;後者則在收購完成後的第三個月以一款《時空獵人》取得了過億元月度營收額。在電影事業為華誼兄弟貢獻有限的情況下,以遊戲業務為代表的互聯網娛樂板塊成為了華誼兄弟收入重要來源。

收入佔比中不難發現,2014年-2016年,互聯網娛樂對收入貢獻的比例逐年增加,2013年佔比僅為0.5%左右,2014年已經上升到了33%,2015年後雖然有所下滑,但是始終維持在10%左右的比例。

這幾年的拓展也確實獲得了回報。到2015年初,華誼兄弟的市值已經逼近900億。為此,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還在當年的投資者交流會上豪言,要幹到“千億市值”。

也是在2015年那一年,華誼兄弟又調整策略,以巨大的代價,通過收購的方式,正式宣佈再次聚焦電影的策略。

2015年10月22日,華誼兄弟斥資7.56億元收購擁有李晨、Angelababy、馮紹峰、杜淳等明星的藝人公司浙江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限公司。當年年底,華誼兄弟又斥資10.5億元,向馮小剛和陸國強收購浙江東陽美拉傳媒有限公司70%股權,意圖綁定導演馮小剛。要知道,當時的東陽美拉可是被業內稱之為空殼公司。

正是這次鉅額併購,讓華誼開始重新聚焦電影,但是風險、危機也隨之而來——一方面電影投資與收益不成正比(前文有述);一方面轉型陣痛、重組失敗;另一方面,全娛樂產業投資過快,如實景娛樂,單個項目投資少則數十億元、多則百億元。而且投資時間長,收益回收期較慢。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影視上市公司全年淨利潤大多不到10億元。

這就使得佈局實景娛樂也實在耗費了華誼極多的資金及精力,從而使得華誼很難放開手腳再到電影製作這塊投入過多的精力,至少從目前來看,華誼兄弟的困境很難說沒有跟其多元化佈局有關。

也就是這三年時間下來,過重的業務拖垮了華誼兄弟。與2015市值最高峰比,截止10月9日收盤,華誼兄弟可謂慘淡無比,市值蒸發超過700億。這其中還包括崔永元5月以來的輿論驅動,促使華誼兄弟在短短五月時間蒸發破百億,目前市值為139.19億元,股價破5,跌落至4.98元。

相比曾經豪言的千億市值,已相去甚遠。

3

未來,華誼兄弟能靠的或許就在實景娛樂這一塊了。

在今年的7月22日,耗時五年、投資35億元的華誼兄弟電影世界終於落成。其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7天的客流量達30萬,似乎給華誼兄弟一劑強心劑。

不過,實景娛樂雖好但也同樣要面臨風險:

1、實景娛樂競爭加劇,據讀娛君瞭解,目前包括光線傳媒、華策影視、博納影業、當代東方等都已上線或者正在佈局中。可以預料,實景娛樂也將隨傳統景區一樣,加入競爭的步伐;

2、中國的實景娛樂都是在迪士尼樂園的基礎上創造而出,但迪斯尼的成功是迪斯尼,而中國影視公司能否走出自己的實景娛樂之路,依然是個未知。

暫不論實景娛樂的前景如何,如今的華誼用“英雄遲暮”來形容似乎不太恰當,但其在電影行業的地位正如《老炮兒》中的六爺,在冰湖中用軍刀支撐著自己仰望前方,似乎在想“我的時代就這樣謝幕了嗎?”

究其原因有華誼自身的戰略方面,也有外部大環境的因素,而今在這前所未有的困難時期,華誼兄弟能否扳回一局,順利挺過,讓華誼的股民重拾信心,是當下華誼的重中之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