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从杂木(非硬木)家具到硬木家具的一个变迁,挑战的不仅是木料原材、社会喜好的变化,木匠本身的工具与技艺的要求也随之变化。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东山村遗址崧泽文化墓葬 石锛和石凿

在金属制作的木作工具发明之前,人们使用的木作器具是石制的,也有一部分骨制,但整体受材料本身的刃部强度,很多都是一器多用的,比如用来伐木的石斧、 石锛同时还是平木的工具,其精度不高可以想象。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黑漆大床

随着中国冶炼铁钢技术的发展,战国中期之后 ,铁器代替铜器和木石骨角蚌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从西汉的铸铁柔化技术和块炼铁渗碳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再到唐朝初年的

木锯(框锯)的出现,至宋末元初,最关键的一笔——平推铇的出现,让木作工具一步步走向了成熟。

到了明代 ,我国后世所见的传统木作手工工具的格局已基本完备:

“以锯和斧作为伐木的主要工具

以框锯为解木的主要工具

以平推铇为平木的主要工具 ,锛与单刀斧作为平木的辅助工具

以凿与锯的配合作为榫卯制作的主要工具

以凿类和刀类共同作为雕刻的主要工具 ”

再加上明代中叶以后 ,锻制工具和兵器的锋刃时,所采用的“生铁淋口 ”的方法 ,用熔化 的生铁作为渗碳剂 ,使经锻打的铁工具刃口钢化 ,再加上淬火处理较好地解决了工具刃部的硬度与耐冲击力。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工具的成熟,让原先很难处理的木材,可以更为省力省工的砍斫、裂解、抛光、制作榫卯。


从木到器


伐木

是伐木 ,将生长到一定年限的树用工具砍伐 下来 ,以便进一步加工。采伐木材是用大斧或手工锯 先将木伐倒在地 ,然后再用斧、锯、砍刀等砍去枝条 , 称为“打枝 ”。去掉枝桠的伐倒木叫原条。将原条按不同长度尺寸锯截短简的工序叫造材 ,经造材后的木 材称原木。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明万历刊本《鲁班经匠家镜》


解斫与制材

砍伐完后要将其解材 , 其目的是制造板材和枋材。

这一步看似不难,其实讲究很多,有口诀叫“画线下料要锯短,长木匠必须画长短,板材下料选直边,弹线拖线才方便,圆木画线更讲究,腹背轴心找垂线”。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在这里用到的工具主要有斧、 锛、锯等工具。但仅仅用斧、锛一类的工具进行裂解、 砍斫以制材会造成较大的浪费。

所以唐以后 ,基本不用斧、锛之类的工具进行解斫与制材 ,而主要采用锯进行裂解木材与制材 ,它,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也就等于节约了木材。这在后世大材不易得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平木

平木 ,就木作加工而言 ,平木工序是木作 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平木是将木材表面加以刮削磨平 ,使其表面光滑、细腻。平木包括粗平、细平、光料三个粗细等级。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千万不要小看这平木的作用 ,正是因为平木工序的完善 ,使得中国家具的制作与风格 迅速产生了变化 ,以往曾经是髹漆工艺占主导地位 , 到明代中晚期后为不髹漆的硬木家具取代。

明代平木工序所用的木作工具主要是平推刨 ,在各类木工工具中,它是出现最晚的;其铇的名称最早见于明代梅膺祚的《字汇 》: “铇 ,正木器也。刨、削同。”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锤锻 》:“凡刨 ,磨砺 嵌钢寸铁 ,露刃秒忽 ,斜出木口之面 ,所以平木。古名 曰准巨者 ,卧准露刃 ,持木抽削 ,名曰推铇。……”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它本身的作用便值得大书特书。

在明嘉靖之前的家具都以漆器为主 ,因为木器表面达不到极致的“细平”、光料,就要披麻挂灰 ,上漆找平,而平推刨特有的细平及光料作用,让它成为了成为后世平木的主要工具。

平推刨往前进成熟一步,还出现了各类的线脚刨、坐刨、 蜈蚣刨等多种变种。

线脚铇是用来加工家具中的“面 ”和 “线 ”的 , 主要在家具的边抹、枨子、腿足等部位。 “面 ”有平面、混面和洼面,线有阴线和阳线。这些面和线的结合就 构成明代硬木家具中的线脚。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在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谈论“线脚 ”时也提到了造线脚所用的工具有盖 面铇、洼面铇、阳线铇和勒子等。

在经历了原木破板、画线下料,依线锯型,据型刨光、打号选材这一系列步骤之后,家具的基本构件才算完成。


器艺相得


木匠在使用木工工具来塑造明式硬木家具的同时,也会依照这几个原则:


按质择工

明式硬木家具用材多为珍贵硬木,珍贵的不仅仅是木料本身,也有其千里之遥运送而来的可贵。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很多明式硬木家具,并不是制作者想要制作某种器具,照着喜好按图索骥寻找木料而做,而是有缘得到了珍贵的木料,根据木料本身的具体情况再找匠人制作恰当的家具。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在制作过程中,木料本身材质质地的软硬、质性的艮脆、纹理的曲直、色泽的润涩,也决定了后续木作处理的不同。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明 黄花梨素牙子带托泥大翘头案

比如纹美质坚者,如黄花梨,纹理细密,油性大,木性好,可以纹为饰,或以型顺纹,型为外,纹为内,纹随型而变,型随纹而走,相互映衬,若筋骨之相连,宛若天成。这也是明式硬木家具艺术最妙处之所在,鸂鶒木也是类此。

其中质坚不易起性者,如紫檀,不阻刀,适雕刻,宜打磨,既可以做到非常纤细灵巧,又可以进行复杂纹样的雕琢和各种线型的刻画,还可以进行精细打磨,且越磨越润,越磨越有光泽,清时的乾隆工无疑很好的发挥了这一点。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优良的硬木材质,无疑为创造明式家具线性的造型艺术、画龙点睛的装饰手法和细腻柔和的视觉美感奠定了物质基础。


顺性而为

顺性而用是指顺着木材的固有属性而用,采用合理的加工方法,避其短,而扬其长,所谓“

巧用色、善用纹、顺木性”,疏导为上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硬木本身的天然木色之美,让引领明代风尚的文人们与匠师们一起创造了质朴自然、简洁明快、空灵俊秀的造型形式与之相应,型色相依。

除了单色之外,还有不同木材质之间的搭配:“楠配紫(紫檀),铁配黄(黄花梨),乌木配黄杨。高丽镶楸木,川柏配花樟(樟木瘿子)。苏做红木楠木瘿,广做红木石芯膛。榉木桌子杉木底,榆木柜子杨木帮。”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明 黄花梨素牙子带托泥大翘头案

而在木性的疏导上,比如明式硬木家具优良的抗变形性能,使得榫卯可以尽可能的展现连接结构的强度,但是这也带来了塑形上的难点,弯曲加工大曲率曲线型构件的工艺难度更大,无法像柴木中的柳木一样用“火煣”的方法进行曲型加工。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但匠师们却也另辟蹊径,利用硬木硬度大、不易变形的特性进行攒接成型,如圈椅中椅圈的三接、五接做法及圆凳座面或托泥的四接做法均是如此。

而且在制作家具构件的卯榫时,卯眼的深度一般会比榫头的长度要大1~2mm,也是为了避免榫头膨胀时由于受到来自卯眼壁部的挤压而撑开或撑裂卯眼等等。

从木头到木器,有多麻烦?

明式家具上的疏导还体现在“伸缩缝的预留”之上,其最妙处便是一边顺纹施胶,另一边则直接装入面边之槽口即可,但芯板与面边之间要留出一定的空隙,以避免芯板膨胀时直接与面边直接接触,将面边与抹头的攒框结构撑开。

明式家具的材料美、结构美、工巧美,便是这样一步一步至臻至善。


参阅:

牛晓霆、曲晨阳、翟伟民《明清家具匠师原木下料的工艺原则及措施》

于兰《木作工具与明代硬木家具的制作》
王朝文、邓福星《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工具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