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授銜的首批開國上將是按什麼來定排名順序的?

1955年授銜,大家對十大元帥,十大大將的瞭解以及排名順序,那是如數家珍,耳熟能詳,但是首批55位上將的排名順序,除了排前面的那幾位,後面的就較少有人能記得清楚,而且也不是很瞭解為什麼會這麼排,排名的原則是什麼。

55年授銜的首批開國上將是按什麼來定排名順序的?

解放軍首批55名上將的官方排名如下:

肖克、李達、張宗遜、李克農、王震、許世友、鄧華、彭紹輝、張愛萍、楊成武、韓先楚、李濤、傅秋濤、王平、呂正操、傅鍾、蕭華、甘泗淇、宋任窮、賴傳珠、洪學智、周士第、郭天民、周純全、楊至誠、陳再道、陳奇涵、王宏坤、蘇振華、劉亞樓、劉震、陳錫聯、韋國清、陳士榘、陳伯鈞、鍾期光、宋時輪、朱良才、董其武、唐亮、葉飛、楊得志、王新亭、黃永勝、李天佑、陳明仁、賀炳炎、閻紅彥、謝富治、陶峙嶽、烏蘭夫、周桓、楊勇、李志民、趙爾陸

大多數人對上將的排名理解,基本還是沿用元帥大將的標準,從資歷、職務、戰功等等去分析比較,比如肖克,按資歷來說至少大將的,給上將有點委屈了,所以大家認為肖克做第一上將是理所當然的。不過這有點想當然。

首先資歷這個東西含有一定的主觀成分,容易有爭議。好在級別是死的,我們可以先拋開資歷,從級別上分析一下上面的55位上將。上將裡靠前的張愛萍、韓先楚、傅秋濤等,級別是副兵團級,但是排名居然超過了正兵團級的蕭華、宋任窮、劉亞樓等,這個有點不好理解。其次,從擔任的職務上看,建國後就脫離軍界從政,當時軍中沒有職務的閻紅彥,以及跟軍隊素無聯繫,因統戰需要才列上將的烏蘭夫,反而排在志願軍司令楊勇,政委李志民前面,這個也很難解釋;另外,從政治地位上看,國民黨起義將軍陶峙嶽、陳明仁也沒有理由排在楊勇和李志民前面。

附55名上將的級別:

正兵團級33名:張宗遜、宋任窮、趙爾陸、蕭克、王震、許世友、劉亞樓、鄧華、楊得志、王宏坤、李克農、李達、楊成武、李濤、蕭華、甘泗淇、賴傳珠、陳奇涵、宋時輪、蘇振華、陳錫聯、陳士榘、王新亭、謝富治、葉飛、黃永勝、朱良才、楊勇、傅鍾、周士第、陶峙嶽、董其武、陳明仁。

副兵團級19名:周純全、陳再道、彭紹輝、陳伯鈞、張愛萍、傅秋濤、韓先楚、唐亮、洪學智、李志民、周桓、李天佑、劉震、楊至誠、王平、鍾期光、郭天民、韋國清、呂正操。

準兵團級1名:賀炳炎

無軍隊級別者2名:烏蘭夫、閻紅彥

55年授銜的首批開國上將是按什麼來定排名順序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其實我們只要知道當時中央對上將排名順序的指導原則,就一目瞭然了。中央對上將的排名順序,既不是按他們的職務、級別、資歷等條件來定,也不是按姓氏筆劃來排序,而是按上將們所在大單位的順序和任職順序排列,即第一批55人是按照國防部、軍委各總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幹部部、總後勤部、訓練總監部、武裝力量監察部等各總部)、軍種、兵種、軍事院校、大軍區、志願軍等各大軍事單位的順序排列的。

按這個原則,我們就知道排名第一的肖克,不是因為他的資歷高過其他上將,而是因為肖克當時是國防部副部長,在單位排序裡國防部是排第一,同樣也是國防部副部長的李達排第二就順理成章了。接下來是總參,時任副總參謀長的張宗遜自然就排在第三了。而作為最後一批志願軍的司令楊勇,政委李志民排末尾,從單位排序上看,也就很好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