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集团的大佬(一)

我在上个世纪九零年代中期进入一家跨国企业工作,当时还只是几个人的代表处。与我而言,也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可自己都未曾想到,我竟然一干就是十八年。

回忆集团的大佬(一)

刚入职时,我还是青涩的职场小菜鸟,不过我愿意学习,愿意请教,所以在这十八年里成长了不少,学到一些企业运作的知识和本领。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几位高层管理者,在我工作的某些时间段,虽然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我的职位太低啦),只是偶尔的接触,仍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起着积极的影响。

第一次见到David Speer先生,好像是他刚成为CEO不久。有一次他出访中国,被安排来我们公司。有一个工地现场的考察,另外有一个非常简短的业务汇报。我被安排的汇报时间大约十分钟左右。还有一个公司附近的简单午餐。

他是一个高大的美国人,五十多岁,算得上相貌堂堂,非常符合世界500强的CEO形象。他脸上挂着微笑,自信而果敢。放在中国,就算是那种大儒商吧。那个建筑工地因为使用了我们的产品,David要去了解一下,由我们亚洲区的总经理陪同。我最敬佩这些职业经理人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能在一小时的现场考察中,通过询问一些问题,就把中国市场、产品应用以及强弱点、竞争者产品、价格定位、营销渠道等等了解个七八成。若是把我扔到美国,了解这些恐怕得一两个月吧。当我和他汇报的时候,我直接的总经理也在。因为我负责的业务比较顺利,我只是按照我部门的损益表跟他说明了一下,他问了我几个有代表性的大客户情况,我作了如实回答。末了,他有力地握一下我的手,微笑着并肯定地说了句:Well done.

回忆集团的大佬(一)

后来我从我们总经理那里陆续知道了David的一些点滴,上世纪八零至九零年代初,他在美国任一个产品的总经理,而我偏巧也是在中国负责这个产品。之后因为成长稳定,业绩斐然,他一路高升,直至坐上CEO的位置。他非常务实,有极敏锐的市场嗅觉。同时他又高效地领导着二百多个全球精英高层管理团队成员,所以他能运筹帷幄,布局全球的发展蓝图。据说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每年大约有三百天在天上飞,因为那时集团在全球有八个事业部(Division)七百多个子公司(Business Unit),共52,000名员工,年营业额达一百七十多亿美元。我感觉他就像一支舰队的舰长(总指挥),带领舰队避开风暴,绕开海下冰山和暗礁,安全而快速地前进,去占领一个个新的岛屿(业务增长加企业并购)。

再次见到David是在上海的西郊宾馆。当时集团举办亚洲论坛,全球约三百多位中高管理层的员工都来参加,并带来新技术应用、管理创新、互联网学习、专利保护等方面的交流。一天晚上晚餐结束后,已经八点多了,主持人突然上台兴奋地宣布集团主席David Speer先生将莅临酒店并和我们讲话。我很惊讶,之前并不知道他会来。原来计划里也没有这个安排,后来知道他本来是去了亚洲其他国家的几家子公司。因为行程紧凑,有了一点富裕的时间,就临时安排飞了四、五个小时来到上海。他晚饭也没有顾上吃就来和我们讲话了。还依稀记得他讲了二季度出炉的报告,肯定了大家的成绩,然后简单介绍了用互联网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代替传统的电话系统,这将极大地节约成本。

讲话大约二十分钟就结束了,因为他实在太累,第二天一早又要飞走。不少人上去和他打招呼合影,他一直精神奕奕地微笑。我和总经理走出大厅的时候,总经理建议等他出来我们也和他打个招呼。当我们对面走近的时候,David微笑着先冲我招呼,并毫不迟疑地叫出了我的英文名字。我当时至少有两三秒的时间傻愣着,诧异于几年前的匆匆见面,他竟然还记得我和我的名字,要知道他每天在世界各地要见多少员工啊!而且我只是离他十万八千里的小小土豆。他幽默地问了我一句:"你的大客户有没有找你的麻烦?"我便知道他对我负责的中国业务还是很关注的。很快其他人也过来招呼他了,我们就此告别。

最后一次见他也是在上海的一个小型业务讨论会上。我原本是没有资格参加的,是总经理叫上我一起。那是在金融风暴次年,David讲了危机以后的策略改变及提出新的增长要求。那次感觉他瘦了点,微笑也少了点,可能是董事会的压力大吧。

两年后,偶尔的机会,从亚太总裁口中得知David罹患肿瘤,情况不好。听到这个消息我唏嘘不已。

David Speer先生于2012年11月去世,时年61岁。虽然和David没有多的交流,可是他勤奋、敬业、睿智和进取的领袖风范深深印入我的脑海,他对员工的尊重,对企业及社会的责任感值得所有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学习。

回忆集团的大佬(一)

左边是David Speer先生,右边是亚洲区总经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