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是愛情世界造成了悲劇人生,還是悲劇人生造就了愛情世界

李商隱:是愛情世界造成了悲劇人生,還是悲劇人生造就了愛情世界

在中國歷史上,唐朝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歷史時期,分別是: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在這四個歷史時期,湧現出無數的詩人才子。

生活在前三個時期的人,無疑都是幸運的,他們在社會繁榮時期,有更好的生活,也有更多的創作機會。

那麼,相反,生活在晚唐時期的詩人才子,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隨著社會的動盪不安,伴隨他們的也是悲慘的人生世界。

著名的愛情詩王子李商隱就是生在晚唐時期的這樣一個人。

李商隱:是愛情世界造成了悲劇人生,還是悲劇人生造就了愛情世界

晚唐,也就是意味著唐朝已經步入晚期,走向了衰落,所有的指標都在走下坡路。

這個時候的唐朝,已經是江河日下,病態紛呈,矛盾重重。

生活在晚唐這樣一個時代,苦逼,是肯定的。

所以,李商隱沒有好到哪裡去。

李商隱少年喪父,雖然在仕途道路上曾得到白居易、令狐楚的賞識,但後來婚娶王氏,仕途厄運接二連三,又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生活,可謂是步履維艱。

就是在這樣的生活背景下,李商隱寫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成就了他晚唐傑出詩人的稱號。

李商隱一生所創作的詩歌有四種類型,但被人們所熟記的買還是他經久傳唱的愛情詩,其中滿含的愛情世界,讓人從市局的字裡行間窺探到他悲劇的人生。

但作為李商隱本身而言,究竟是愛情世界造成了悲劇人生,還是悲劇人生造就了愛情世界,這就需要我們從他的詩歌中慢慢探索。

李商隱:是愛情世界造成了悲劇人生,還是悲劇人生造就了愛情世界

情詩王子的愛情世界

說起李商隱的愛情詩,不論是誰,都能吟出那麼一兩首,比如,他的《錦瑟》、《花下醉》、《夜雨寄北》等,都是他的愛情詩,但我們記住的更多的是他的那些無題詩。

為什麼李商隱會創作這麼多的無題呢?

世人認為,其中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李商隱壓根就沒想好題目,索性乾脆就叫無題;第二種就是,大家認為,李商隱的詩歌題目太過於隱晦,想表達的意思不想被人知道,所以就叫無題。

結合當時李商隱所處的大環境和社會歷史背景,第二種解釋更為合理。

那麼,我們不僅要深究了,李商隱到底想要隱瞞什麼?他有什麼秘密怕被別人知道?

這就要從李商隱的感情經歷談起。

李商隱:是愛情世界造成了悲劇人生,還是悲劇人生造就了愛情世界

在這個世上,有的人感情世界豐富,經歷過很多次段愛情;有的人感情世界貧乏,一生未經歷過愛情;也有的人情竇初開,正在經歷愛情。

不論一個人的愛情處於何種階段,他的愛情觀對他的感情世界的影響都是有很大的。

李商隱的感情世界是豐富的,也是複雜的,在他痴情追尋的愛情世界中,他一生經歷過三次愛情。

第一次是他二十二歲那年,他與洛陽女子柳枝的戀愛。

柳枝是唐朝商人的女兒,按照當時的門第,李商隱與柳枝並非門當戶對,所以,李商隱並沒有認真追求過柳枝。但後來李商隱失去柳枝後,便只能以相思來聊以自慰。而柳枝在李商隱走後,被一個官宦娶走,命運悲慘自不必說。

第二次是他在玉陽山學道期間,與女冠宋華陽姐妹的戀愛。據說,李商隱曾經和宋華陽姐妹二人同時戀愛,一個男人愛上姐妹倆,這樣的故事聽著就讓人覺得香豔。

宋華陽原本是皇宮裡侍奉公主的宮女,因隨公主入道做了女道士,李商隱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與之邂逅,見到之後,就被她的年輕美麗、聰慧多情傾倒,兩人很快雙雙墜入愛河。這段感情最終因為不被封建禮教和清規容許,最終導致毫無結果。後來,宋女士懷孕,李商隱被逐下山。這一段短暫的歡娛,無望的永好,在李商隱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傷痛,影響他的一生。

第三次愛情經歷是他與妻子王氏的愛情。這一次愛情是李商隱真正的愛情,他和王茂元的小女兒之間的愛情開出了花朵。在前兩次感情受挫後,李商隱遇到了王氏,在王氏這裡找到了一生的歸宿,浪漫的情詩王子李商隱有了一個溫馨的家,也有了愛的歸屬。

女人是男人的一所大學,只有讀過這所大學的人,才知女人的美妙。

這話說的對,但也不完全對。

從李商隱的三次愛情經歷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多情的人。我們以兩首《無題》作證,細細解讀。

<code>第一首《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code>

讀完這首詩,我們從頭至尾都能感受到一個人內心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在這首詩裡,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無計可施的無奈:由於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code>第二首《無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齧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code>

這首詩歌是深鎖幽閨、渴望愛情的女主人公相思無望的痛苦呼喊,熱情轉化成幻滅的悲哀和強烈的激憤。

讀過李商隱愛情詩的人都知道,李商隱寫得最好的愛情詩,幾乎全是寫失意的愛情。

而這種失意的愛情中又常常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在相思成灰的愛情感慨中也可窺見他仕途失意的不幸遭遇。

這或許就是李商隱的愛情世界。

李商隱:是愛情世界造成了悲劇人生,還是悲劇人生造就了愛情世界

雋永的心靈和悲劇的人生

李商隱是一個為人正直、熱情的人,他不但仕途上有革新建樹的理想與抱負,而且生活上刻苦自勵,嚴肅認真。

他娶了王氏之後,對王氏的愛情真摯而專注,這在唐朝土大夫薄倖成風、始亂終棄的社會中,真的可以說是難能可貴的特殊情況。

李商隱曾寫過一首《蟬》:

<code>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code>

從這首詩裡,我們可以看到他內心孤芳自賞的心聲。

李商隱以蟬自比,表現寄人籬下,徒有不平之鳴,得不到任何同情。

但仍要保持高潔,詩中的蟬也是他自己的影子。

李商隱:是愛情世界造成了悲劇人生,還是悲劇人生造就了愛情世界

李商隱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又是追求的-生,其不幸的根源就在於追求的破滅。

如果他無追求,也許就沒有不幸。而李商隱不可能無追求,因而他的不幸是必然的。

有人說,李商隱對愛情的追求是導致他悲劇的原因。

也有人說,牛李黨爭'是他悲劇的主要根源。

但無論哪一個原因,他都給詩人以沉重的打擊。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李商隱九歲喪父,四處漂泊,境況十分艱難,他是家裡的老大,過早地分擔了家庭的壓力。

半世漂泊,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沒有可倚之親,也無可倚之人。

李商隱的童年時代所經歷的種種,對他的一生成長都有不可估量的影響。

李商隱:是愛情世界造成了悲劇人生,還是悲劇人生造就了愛情世界

愛情故事,是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美麗也好,傷感也罷,酸甜苦辣,問之不盡。

李商隱和王氏的結合是李商隱悲劇形成的原因之一,擇婚王氏讓李商隱得到了愛情,卻由此失去了仕途上晉升的機會。

他一生的抱負無法實現,仕途上不得志,使他和王氏的愛情有強烈的悲哀感隱於其中。

後來,王氏逝世,他的仕途也變得黑暗,他的人生和愛情都以悲劇結束。

殘酷的現實,摧毀李商隱所有的理想。

他不得不直面慘淡的人生,晚年靜心禮佛,以一首錦瑟結束了他一生的悲劇。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

李商隱用這悲哀的血淚凝結成的詩篇,卻給了後代無盡的精神食糧。

他將人生的苦難大白於天下,才釀就了內心美好的情感,再把這些情感凝結成無數優美的詩篇。

誠然,這種美是悲劇性的,但正因為這種悲劇性,才產生了一種獨特的悲劇美。

透過李商隱的詩歌及人生故事,我們可以更好地體悟人生。

所以,李商隱的悲劇人生才是成就他愛情世界的關鍵,而李商隱愛情世界的又反過來讓他的悲劇人生更加悲劇。

這就是晚唐的李商隱。

李商隱:是愛情世界造成了悲劇人生,還是悲劇人生造就了愛情世界

更多精彩,請關注雄觀大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