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說:戰城南

戰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烏可食。

為我謂烏,且為客豪。

野死諒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聲激激,蒲葦冥冥。

驍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

梁築室,何以南?何以北?

禾黍不獲君何食?願為忠臣安可得?

思子良臣,良臣誠可思。

朝行出攻,暮夜不歸。

詩說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詩為《樂府歌辭·漢鼓吹鐃歌十八曲》之一,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配以互文、擬人等修辭手法,借死人的口來說話,反映出戰爭的殘酷和百姓的艱難。

天地生萬物,萬物養育生靈,各得其所而各循其道。是以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作為萬靈之長的人類,卻往往逆天而行,損不足以奉有餘。是以有爭搶掠奪,有戰爭攻殺,是以有生離死別,有痛苦哀嚎……天地不曾賦予人這樣的任務,是人自己創造的文明賦予人這樣的貪婪。老子“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以智治國,國之賊”等語,足見大智慧。

沈德潛在《古詩源》中作了兩個備註,一是用李白所作的《戰城南》來比較。如“驍騎戰鬥死,駑馬徘徊鳴”一句,對應李白的“野戰格鬥死,敗馬嘶鳴向天悲”,雲:讀驍騎十字,何等簡勁。“徘徊鳴”三字融情入境,確實勝過李白不知幾何。再如“思良臣”句,謂思頗、牧,即廉頗、李牧,都是赫赫有名的武神。這個解釋倒是有點牽強,但無傷大雅,不必苛刻究詰。

描寫戰爭的詩篇不少,《詩經》裡的篇章暫時不說,留待以後單獨作一欄。秦漢以來,除前面說過的《悲憤詩》、《胡笳十八拍》外,有關篇章同樣如恆河沙數,數不勝數。今隨意摘錄一首對照閱讀:

兵車行·唐·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耶孃 一作:爺孃)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一句“古來白骨無人收”,讀之讓人悽戚不能自已。李華《弔古戰場文》有一段蓬歌常常引用,可以佐讀:

蒼蒼蒸民,誰無父母?提攜捧負,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寤寐見之。布奠傾觴,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悽悲。弔祭不至,精魂無依。必有凶年,人其流離。

自古都說“窮山惡水出刁民”,因為人窮苦到了一定地步就會為了活下去而作亂,如雞鳴狗盜、詭詐勒索、攔路打劫、佔山為王及發動戰爭等。如蓬歌這種,流離窮困以致三餐不繼也“思不出其位”,是因為知道太多的關於戰亂和紛爭帶來的惡果,愈發珍惜太平盛世的安寧。只是世人熙熙皆為利來,世人攘攘皆為利往,又哪懂得珍惜呢?不是矇昧無知,便是心存僥倖。豈不知一旦發生戰亂,從前一切努力都不過是鏡花水月一場空。莊子曰: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願引以為鑑。


詩說:戰城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